“当中国政府认定网络让中国人民过于接触外面的世界,要拉上窗
帘,还有什么比封掉Google更好的办法呢?”──这是2003年美国大
使馆《交流》冬季号从《新闻周刊》(Newsweek)转来的文章中的一
句话。
文章名为《Google提供的世界》,作者是斯代文.莱维(Steven
Levy)。文章的主旨是赞扬古狗为信息自由化做出的贡献,对中国政
府的信息封锁或过滤提出了批评。作者乐观地说:“不到一个星期,
中国政府就改变了主意。”
我们没理讽刺莱维的乐观,但是她并不知道古狗已经开始使用新的合
作模式,对中国的敏感人物或自由知识分子的信息实行过滤。这种过
滤达到了可笑且疯狂的程度,古狗由信息自由的带头人变成了信息管
制的“疯狗”。
比方说,我在古狗中文状态下输入自己的名字(“綦彦臣”三字),
点击后,可看到一些信息目录。但只要再点击某一项看似“敏感”的
页面(项目),立刻显示找不到网页。换种方法,比如输入我的文化
批判文章《面对鲁迅的无奈》,可以显示文章名,但无法打开内容即
“该页无法显示”或“找不到服务器”。
为什么“无法显示”,则成了一个深刻的疑问。
但是,在百度上搜索这篇文章,反而能打得开。这就怪了!难道外国
人的古狗比中国人的百度还坚持“政治上的正确”?此外,通过代理
服务器如自由门(freegate)进入古狗中文页面后,以上问题就消失
了。这更能证明古狗在中国的信息封锁与筛选是故意行为,也就是说
美国公司侵犯了他国公民的权利。
对比古狗与百度,我有一个技术性的想象:
1、对于百度来说,只要认为文章好且无太敏感之论,就把它复制下
来,存到作者名字项下,或者把它单独放好,以供别人搜索。
2、对于古狗来说,无论哪类文章都得通过再连接方式去别的网站上
去取;但是对于那些凭某个清单提供的人名,古狗就会主动切断
再连接的可能。
当然,我并不懂电脑技术,硬件、软件都是一窍不通,上面的分析只
是个猜测而已。究竟古狗这条“疯狗”为什么如此咬人,除商业利润
之外还有什么算计,我们无法测知。如果还在技术层面去分析,我是
否有这种权力呢──要求古狗全部取消我的名下的一切信息,从今以
后,它不能再向中国大陆读者提供一个“残缺不全”的“綦彦臣”
了。也就是说,我宁可在百度上让自己有限存在,也不愿接受古狗的
两种版本!
我想应该能。
同时,我也更想知道美国的立法者将用什么样的立法来追究古狗侵害
外国公民权益的行为。所以,此篇小文授权所有对它感兴趣的人翻译
成英文,作为指控古狗这条“疯狗”的证据来用!
指控古狗,不是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一部
世界公约,即《全球反对互联网恐怖主义公约》。这项公约应当把故
意投送垃圾邮件(如毫无内容的乱码及轰瘫邮箱)、对非民主国家敏
感人士的信息过滤与封锁,列为互联网恐怖主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