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蔡其矫一起恋爱

      蔡其矫心目中的少女,是美丽而脆弱的;我想,作家王炳根眼里的蔡其矫,是个毕生与少女为伴、以恋爱为诗的诗人。所以,作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以“少女万岁”为题。再也没有比“少女万岁”这四个字,更能准确、精辟地概括诗人蔡其矫精彩的人生了。

《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诗人充满爱和诗性的内心世界的门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真实、完整的诗人形象。

王炳根是有幸的,他得到了诗人的信任和友谊;但王炳根更是忐忑不安的,当他面对诗人丰富多彩的人生履历和庞杂繁盛的心路历程,他甚至感到力不从心。在后记中,作家坦诚他遇到了困难和困惑,创作中也有所保留和比较谨慎。

远足与女人,是诗人一生人生和诗歌的主题。

作家王炳根历经8年,重回诗人的往日时光,与蔡其矫一起恋爱、写作,最后以“远足与女人”为主题,为我们推出了这个弥足珍贵的文化文本,以时空变化为明线,以远足与女人及其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为暗线,把一位大情真爱的世间真男儿、一个敢说敢爱的诗坛独行狭,活灵活现逐步展现在我们眼前。

    诗人蔡其矫的一生,是对诗歌、对爱情、对女人孜孜以求、不倦不悔的一生。

    当责任编辑何强把本书交到我手中,嘱我为它写篇文章时,我知道,我已无法拒绝如诗人生、如诗少女、如诗文本的诱惑。我也便开始了与诗人蔡其矫一起恋爱的快乐时光。

诗歌、女人、远足,的确给我带来了恋爱一样的阅读快感。

 

“春天桃花的长堤上

编造花冠戴头顶

整日欢乐感染云天

最初的热爱、魅力、纯洁

都不知不觉远去了”

 

遥远而悲伤的初恋,是如此的刺痛诗人的心灵,那个绝艳之美的初恋情人,是那样的美丽而脆弱。

美丽而脆弱的,是永远的少女;美丽而忧伤的,是永远的诗人。

1938年的春天,作为华侨子弟的蔡其矫远涉重洋,以青春和革命的热情,奔着自由与民主,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籍此开始了他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一生。在这里,我十分愿意说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常常以一种超乎现实和时代局限的浪漫主义气息,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体主义的话语”,使他在同时期的诗人中独树一帜,还在于他独特的诗歌行为方式,以及颇有时下小资意味的生活情趣,也特别地构建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性基调。

只要对美的梦想没有破灭,那么,对女人的追求便会伴他终生。

在蔡其矫对自由与美的人生追求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女人。在蔡其矫的美学词典中“美即女人”。女人的声音、女人的体形、女人的肌肤、女人的眼神、女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美的。蔡其矫观念中的女人,只要是年轻的女人,便是天下之最美。

于是,诗人周围的女人走马灯一样地旋转。而此时,与其说蔡其矫不断地为他身边的女人写诗,不如说是身边的女人不断地激发着诗人的灵感,使之迸发的诗情,一刻不停地燃烧着。燃烧着的诗情照亮着诗人蔡其矫在诗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永不止息。是女人与诗歌,填充着他倔强的生命乐章。哪怕是在诗人最艰难的时刻,他都没有忘记为爱和女人歌唱。“人是自由的,男人是自由的,女人是自由的,同时,爱也是自由的。” 在蔡其矫因为女人被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判决关押时,他都基本生活在一个叫“王兰”的女子的世界里,并不断地为她为女人写诗:

 

“细雨无声沾湿你的衣裳,

第一次的眼泪滴落在我的心上。

 

虽有无边的黑暗笼盖四野,

但所有的道路都引向光亮。

 

让我的心为你张开雨伞,

也让你的泪珠化作我的灯光。”

 

“啊,命运!虽然你曾把我投入深渊

我却睡莲一样重新开放

在女性的抚爱的目光下灿烂”

 

年轻美丽的女人,一个又一个地来到诗人身边,然后又一个又一个从诗人身边走开。她们的离开,无不充满着凄美的如诗的忧伤。从延安到南海,从晋察冀到长江,从流放地永安到故乡园坂,诗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他心中的诗歌和女人,诗歌和女人无时无刻不在诗人身边围绕。同时,蔡其矫心目中的年轻女子,又都是美丽而脆弱的。这就注定了诗人一生必须不断地去远足,去寻找,去发现,去追求。

“蔡其矫与诗和女人几乎是同一回事,无论是写爱情还是不写爱情的诗,这里都有女人的影子,比如一首完全与女人无关的诗,比如他是为时代唱赞歌,或者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但这首诗的背后可能就站着一个女人,诗人甚至可能是面对着她书写的,想念着她书写的。”“行走、女人、诗与生命,对蔡其矫而言,完全应该视若等同”。在书中,王炳根是这样精到、准确地描述诗人的。

作为传记文本,作家王炳根运用他扎实的文学语言功力,巧妙地与诗人绚丽多彩的诗歌和人生履历周旋。行文之中,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如诗的华美片段。“大凡诗人,五月都在路上,去野地流浪,去水上流浪,去与男人与女人与熟悉的与不熟悉的男人与女人交结,去创造最美最动情的诗章。”如此等等,作家的文字,充满思辨的光芒与浪漫的色彩,通篇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诗情画意的阅读美感与享受,使得我们更能随心所欲、出神入化地进入诗人蔡其矫浪漫多姿的行走与女人的隐秘世界,与之共享恋爱与写作的欢畅时光。

本书还值得称道是它的精彩插图。一位搞艺术的朋友曾捧着它爱不释手,啧啧称叹。画家运用简洁、流畅、飘逸的线条和笔墨,轻重相持、繁简不一的构图,以及精当有度的文字说明,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一个个美丽女子的婀娜体态和传神神韵。它们鲜亮地穿插在厚实的书本中,与诗人的爱恋情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格外地刺激和愉悦着读者的阅读感觉。

诚然,如前所说,作家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也难免在书中留下些许疏漏。如第七章《大地》第四节“寻找远去的岁月”中,我以为,作家可以用更多的笔墨,挖掘诗人在寻找战友程超的墓地时的悲凉与忧伤。篇章中一些承接的句子,也许过于注重随意性的交代,而显得散漫,反而少了些诗性色彩。

但是,正如孙绍振教授在序言中所说,“炳根先生,在这本书中,把他(蔡其矫)异性的关系具体地、直接地和他的诗歌创作联系在一起了,一切都不能不因为诗而美化”。通过本书,我们读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一个为诗生、为女人活,又终将为诗亡、为女人死的不朽诗人!

如果你还“年轻”,如果你还“生活着”——让我们携上诗歌,带上玫瑰,与诗人蔡其矫一起恋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