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年初一向是各报阅读版为推荐年度好书大伤脑筋的时刻。2005年底《开卷周报》邀集书评小组评选2005年度“十大好书”,分为中文创作与翻译两大类,将过去一年当中曾经入选的每周推荐好书进行评选,其中又分为文学、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组,经过评选委员两个月的详读、逐本讨论,再经过投票表决产生十大好书。而“十大好书”的评选标准为适合推荐给一般高中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的书籍。割舍学术、经典、太艰涩、冷僻、专业的书籍,优先选择内容上有系统、有分量、制作严谨、专业领域与文字表现优秀的佳作,并期待内容上可以兼具指标性、前瞻性,带动读者文化视野上的提升。
七本入选的中文创作作品中,小说占了四本,分别是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甘耀明的《水鬼学校和失去妈妈的水獭》、郝誉翔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林俊颖的《善女人》。其中中生代作家郝誉翔以其细腻的风格博得评审委员的青睐,六年级作家甘耀明则因敢于实验与富于奇想而获得肯定。社会人文类中,李志铭的《半世纪旧书回味》、刘绍华的《柬埔寨旅人》、赵刚的《头目哈古》入选,此次社会人文类的中文创作候选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多,但部分书籍仍带有“写给同行”的味道,一般读者难有共鸣,得奖的三本作品都是阅读无障碍、有故事性、提供给读者新视野的上选之作;自然科学类则因作品不足及内容不适从而空缺。
翻译类书籍中,文学类书籍一项是战况激烈的战区,不过意外的是2005年度的评审委员颇有共识,安洁拉·卡特的《焚舟纪》、安妮·普露的《断背山》、哈金的《战废品》、钟芭·拉希莉的《同名之人》都是佳作、佳译,反而是社会人文类的翻译书选拔,陷入了胶着战,最后约翰·米可斯维特的《公司的历史》、珂妮·戴维丝的《她:身体的故事》、弗朗兹·法农的《黑皮肤,白面具》、罗伯·丹屯的《猫大屠杀:法国文化史钩沉》等书胜出。自然科学类,加来道雄的《爱因斯坦的宇宙》、卡尔·齐墨的《演化:一个观念的胜利》分别因延展性强以及生动活泼的图文搭配而获选。
由《联合报·读书人版》所举办的“最佳书奖”则选在热闹的1月1日于台北新开的千坪诚品信义店颁奖。《联合报·读书人版》邀集了105位各个领域的评审委员,分为“文学类”及“非文学类”两大类推荐榜,翻译和中文创作一起进行评选。读书人归纳出今年榜单中几个主要的出版现象:体验或者体检。黄锦树、骆以军、董启章等人的入围,展现了五年级小说家站上一线的现象;《断背山》、《Love》等书则展现了回归说故事的主流的风潮。
文学类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