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正日的首次核试实际是冲着中国来的,目的是冲垮中共主导的六方会谈格局。金正日对美国是单相思,欲强行进入美朝双边会谈。
十月九日,正当中共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朝鲜实施首次核试爆。中共发表声明,措辞强硬,为中朝关系史上所仅见,先后用了「悍然」、「坚决反对」、「强烈要求」等词句。让外界对「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中朝友谊,顿生怀疑。
事发前夕,平壤还告诉北京:如果美国与朝鲜举行双边会谈,平壤就可以将核试推迟到年底,甚至还可能放弃。中方被蒙骗,以平安无事。不料,朝方话音刚落,核试爆就登场。北京深感被蒙骗.核爆前两个小时,朝方知会了俄国驻朝鲜大使;但朝方对中方的知会,仅仅是在核爆前二十分钟。作「六方会谈」的召集方,中方的难堪可想而知。
中共恼火的是,朝鲜核爆,不仅危及中国安全,而且打乱了中共的部署;不仅让中方在国际上颜面尽失,而且冲垮了由中方主导的「六方会谈」格局。中共御用学者总结说:朝鲜核试爆,与其说是冲着美国而来,不如说是冲着中国而来。因为,金正日选择发难的时间,并非无心之作:二○○五年,朝鲜突然宣佈拥有核武,正值中国大年初一;这一回,朝鲜实施核爆试爆,又选择在中共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之际.
中朝交恶,由来已久
出於台湾问题的需要,中共对美国打「朝鲜牌」。中方企望与朝方唱双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联手反美。为此,中方不惜向经济崩溃的朝鲜,大量输血:将百分之九十的外援粮供给朝鲜,并提供朝鲜所需石油的百分之七十、所需燃料的百分之六十。北京以为,平壤的回报,就是不断向美国叫板。
表面上,中朝双方似乎配合默契。外界也普遍认定,每一次平壤跳高,都有北京在背后撑腰。以至於,当美国缠身於伊拉克战争、中东冲突、伊朗核威胁等种种危机而分身乏术时,不得不激将北京以「负责任的大国」身段,制约平壤。
然而,渐渐公开的秘密却是,中朝交恶,由来已久。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一结束,平壤就催着中共军队撤离,决不让留下一兵一卒;随后,金日成大肆清洗朝共内部的亲中势力 ││「延安派」;再后来,金氏政权乾脆一笔抹杀中共军队「抗美援朝」的史实。在朝鲜的纪念馆、博物馆、历史书和教科书,全无中共「志愿军」的影子。乃至这一两代朝鲜人,对中方曾经派兵援朝的史实,全然不知。金日成谆谆告诫朝鲜人:务必要防范中国,因为,历史上入侵朝鲜最多的,就是中国人。金氏父子对中唱「中朝友好」,对内却紧守「防华」政策。
金正日接班之后,中朝关系更趋紧张。在意识形态上,平壤对内宣传,北京搞资本主义,属於「变修」;在对外关系上,朝鲜倾向与美、韩等国亲善,急於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在双边关系上,中朝有领土争端,并互派间谍,刺探情报。
几年前,平壤以三十万美元,收买了中国延吉市国安局负责人,导致在朝鲜的中方情报人员被一网打尽.之后,中方对朝方的情报,基本上处於一片空白。以至於,朝鲜究竟有没有核武,连中方也始终不得而知。朝方憎恨中方的间谍活动,不惜越境追杀中方间谍,打死中方士兵李亮。中方抗议,朝方置之不理。
金正日的单相思
金正日闹事,从一开始,就另有所图.一九九四年,金正日闹起第一次核危机时,着实敲诈了美国一把。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以提供粮食和能源的「胡萝蔔政策」,换取平壤暂时冻结核专案。孰料,金正日的胃口越来越大,对美国漫天要价,没完没了。
布殊总统上任后,改变政策,不再接受金正日的讹诈,而定义金氏政权「邪恶轴心」,美朝对话中止。金正日於是重新舞动核威胁.从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动核工业、到核试爆,跳高运动,步步升级。
由中共出面,主持「六方会谈」,是美国的倡议.美国的打算是,把球踢给中国,以牵制朝鲜;中共的算盘是,正好利用朝鲜核危机,操控局势,在台湾等议题上,与美国讨价还价.朝鲜勉强参加「六方会谈」,但三心二意,一日三变,反覆无常,致使「六方会谈」毫无成果而全然流於走过场。
事实上,朝鲜对「六方会谈」毫无兴趣,惟反复覆要求与美国单独谈判。对此,美国坚意拒绝.二○○○年,首倡「阳光政策」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到朝鲜行「破冰之旅」。会谈中,金正日出语惊人地表示,他理解外国在韩国驻军对朝鲜半岛稳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而不反对外国在韩国驻军。谁都知道,金正日所指的「外国驻军」,就是美国驻军。各方闻之瞠目。实际上,金正日心中,早就盘算起战略联盟的优先顺序,依次是:美、韩、俄、日、中。自称「牢不可破」的中国,被金正日排到末席。
面对华盛顿这个当今世界的唯一「超强」,平壤既恨又爱,最终走向核试爆,乃是以极端冒险方式,试图全力挣脱「六方会谈」格局,而欲强行进入美朝双边会谈格局。陷於单相思的金正日,犹如深宫怨妇,索宠不得,即撒泼打滚.一边打滚,还一边斜睨布殊,看后者是否为之所动。可惜金正日醉心独裁,残民以逞,为布殊所不容,否则,美朝早已套近,哪有中共掺乎的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北京对平壤,如何又不是另一种单相思?
首发开放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