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如:晶莹剔透如故——读龙应台《玻璃鳗》

(墨尔本)一如

我认真地把她收藏起来,这是一篇《玻璃鳗》,龙应台的散文。有一天,朋友手抄了一份给我,问我是不是也喜欢这篇“美丽、悲伤、又充满生命张力和不屈精神”的短文﹖我读了,而且不止一遍。每次读,都会有种想要流泪的感觉.玻璃鳗,你让我为之动情。一条透明的、没有秘密的鱼﹐怎么就比形形色色、色彩绚烂的鱼,更惹人怜爱,唤起我心底沉寂积蕴的思绪.莫非你就是一条玻璃鳗。龙应台。你,你的一串串文字﹐你的漂泊阅历﹐你的品格个性﹐怎么看都似她。从《野火集》到《请用文明来说服我》﹐弹指二十多年过去了﹐你就像一条游进大西洋的玻璃鳗。“它的身体已经粗大如人的手腕﹐体色稍黑﹐但晶莹剔透如故。”玻璃鳗一出生就离家出走﹐一走就是天涯海角。而你﹐从台湾到美国﹐又转赴欧洲。旅居瑞士﹐迁居德国﹐目前定居台北和香港。多么似曾相识的生命之旅﹐如同浮沉辗转数千里﹐寻寻觅觅﹐穿过冷暖相异的海潮最终又回到星光闪烁的港湾﹐一条个性鲜明坚韧顽强而又透明柔软的玻璃鳗。

因为所有自海入江的旅程都是逆流﹐玻璃鳗必须用柔软的身体顶着水流﹐开始她不折不挠的逆旅。从淡水河到大西洋﹐越过深浅不一的海沟﹐抵挡浪的翻腾﹐在湍流中竭尽全力。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她遇到瀑布﹐竟会用柔软的身体﹐去挡那猛然冲下的水箭﹐并试图翻越。这样会受伤﹐会死去﹐也会成功地翻越﹐朝着一个方向。令我钦佩的是那敢於阻挡水箭的勇气﹐一个看似弱小微不足道的生命内﹐竟有如此顽强炽烈的意志﹐不折不挠的信念﹐怎不让人肃然起敬。

龙应台的故乡﹐或者说祖籍是中国﹐生于台湾﹐赴欧美攻读﹐研究﹐讲学﹐然后回到香港台湾。这一生命历程约有三十年。她的理念和文化情怀﹐让她穿越地理与历史的疆界﹐她语言文字的护照﹐不断地盖上全球华人的心灵签证.经历沧桑﹐穿过烟云﹐她的文章带着墨香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她的思想如清晨的空气在我们之间散发开来。玻璃鳗﹐於我是个难解的谜.柔弱的、连内脏都纤毫毕露﹐历历可数的鱼﹐为什么选择出走──漂流──-回归的生命之旅﹐为什么舍命千里奔波﹐去到陌生的异地﹐就像我们这些移民旅居国外者。为什么别的鱼可以不走﹐走的偏偏是透明不设防的玻璃鳗。她把生命的过程纳入一路的漂泊和寻觅﹐对阻挡水箭和试图翻越视为不可动摇和别无选择。她的与众不同和自身价值﹐也正体现於其中。

有一种激越的才情﹐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使玻璃鳗“忍不住身体内如滚水沸腾的冲动﹐正窜出泥潭﹐狂奔大江大海”。当她回到了出生地﹐星光闪烁的墨西哥湾﹐有身体如柔细水草的小玻璃鳗出生了。那无数身体晶亮的小鱼儿﹐都向一个方向划开去。虽然柔弱﹐但却充满生命活力﹐像一串清新鲜活的文字章句。无论何时﹐无论游到何方﹐永远晶莹剔透如故。

读懂了玻璃鳗﹐也就读懂了龙应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