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作家哈金访谈:文学是个人的事情

“直面不朽比获奖更加重要,每一个写作者在写作之初就面临着这个问题。成为不朽和保住工作并不相冲突,原因很简单,都是要写出好的、有生命力的作品。如果不想写好,就没有必要去做了。想成为不朽,是英美作家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事情。”

“文学是个人的事情”,06年11月初,在当选院士一个月之际,哈金对多维记者说了这句话,仿佛刚获得的荣誉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联。10月7日,在麻省剑桥,写下了七部英语小说、两度获得福克纳小说奖的第五十届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美籍华人哈金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研究院(American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院士。

哈金本名金雪飞,1956年出生于中国辽宁。14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5年。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84年获得山东大学英美文学硕士。1985年赴美留学,92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波士顿大学。他的英文作品有:诗集:《于无声处》,《面对阴影》,《残骸》;短篇小说集:《好兵》(1997年获美国笔会海明威奖),《新郎》长篇小说:《池塘》,《等待》(1999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0福克纳小说奖),《战废品》,(2005年获福克纳小说奖)。

尽管自97年以来频频与美国各类小说大奖相遇,哈金并没有迷失在世俗功名之中。他很快发现,这项院士荣誉除了让他更直接地面对不朽这个话题之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个不授薪的院士头衔也没有使他脱离在波士顿大学教授写作的终身教职,哈金在那里教授英文小说写作已经多年。甚至在获得院士头衔的仪式上,因为人数众多,几乎每个新院士都被剥夺了演讲的机会,哈金也不例外。于是,哈金把关于文学与不朽思考的演讲放在了当月晚些时候在休士顿举行的美南地区华文作家协会的讲坛上,并将讲稿转交给在海外华人中拥有大量读者的多维新闻网代为传播,该文在刊发当天就拥有了众多的点击量,再一次打破了哈金在不朽的追求中的寂静。

当选院士时没机会演讲

1780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者比照以不朽者殿堂闻名于世的法兰西学院(Academie française)在新大陆设立了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到今天为止,法兰西学院在370年里共有708名院士,美国的荣誉机构虽没有编号的座椅和佩剑,但规模更为庞大,在226年里它已经拥有了4000名院士和600名外籍荣誉院士。这些在数学、物理和生物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商界、政府、公共事务以及艺术界的佼佼者中,有160人获得过诺贝尔奖,50人获过普利策奖。



哈金告诉多维:文学是个人的事情,说不定哪块就冒出个天才,这谁也拿不准。(资料照片)

06年10月7日,175名新院士和20名新外籍荣誉院士进入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仅加州大学就有29名教授当选,新院士中不乏华人面孔,如1942年生于广西的林白中(Robert Peichung Lin),他是地球物理教授、加州大学伯克来分校太空实验室主任,来自台湾的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医学及生物工程学教授钱煦也名列其中。

在当选院士中,有关华裔作家哈金的条款是这样的:金,雪飞(哈):波士顿大学英文教授。

多维:再次恭喜你当选院士,你是否认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和法兰西学院很相似?

哈:美国建国时,一些领袖们如约翰-亚当斯、詹姆斯-博端、汤姆斯-杰克逊等想建立一个类似于法兰西学院的机构,结果在美国民主政体下,更多的人可以进入这个机构,甚至连慈善家都包括进去。而法兰西学院更严格,人数??w,只能死后替补。美国和法国是两码事,而且法国的院士是正式的职务,好像是有工资的,且人数极少。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不发俸禄,院士分为五类,我属于人文艺术类,自然科学类院士很多,还有政治家,这次和我同时成为院士的有前总统克林顿和老布什。院士中还有核武研制者和做国防计划的人。据说早时要搞一万名院士,后来减少了数倍,现在也有数千名,其中艺术类的院士人数不到五分之一。

多维:在艺术类院士中,你是否华裔第一人?

哈:不能这么说,好像有建筑学家贝聿铭,还有一名姓陈的作曲家。在作家中,好像还有一人有四分之一的华人血统,他母亲是德国人,不过他不认为自己是亚裔。

多维:能否介绍一下院士产生的过程?

哈:具体情形不太清楚,每一届都由院士提名,再投票选举,到现在我还不知道究竟是谁提名我。

多维:在10月7日于哈佛大学举办的仪式中你是否接触过别的艺术类院士?

哈:只见到了一个历史学家。因为我们吃饭时在一块,别的没有太大的接触,我知道有些诗人和小说家在里面。

多维:在当选院士的仪式上,你没有演讲?

哈:没有演讲,当时有一百多人呵,黑压压一片,每个人走一趟就是好长时间。

多维:当时的情况怎样?

哈:仪式很简单,两个着苏格兰短裙的男人吹着苏格兰风笛上台,我们这一届院士中有一位着名喜剧演员代表新院士讲话,台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签名册,上面有从第一届到现在的所有院士的签名,我们每一个人上台签上自己的名字。有很多人没有去,如克林顿和老布什,大概是安全措施过于麻烦,他们没去。去的大部分都是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一些知名人物,但不是国家级的重要人物。

多维:你的《文学与不朽》这个演讲是在哪里做的?

哈:10月下旬我去莱斯大学做公共讲演,受当地(休斯顿)美南华文作家协会的邀请作一个演讲,我为他们准备了一篇汉语讲稿《文学与不朽》。

多维:从10月7日至今快一个月了,成为院士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带来变化?

哈:没有任何变化,我只是收到寄来的杂志和一些重要的学术报告之类的通知,这些报告会也不是非参加不可的,但是将来我肯定会介入各种各样的项目,比如一些社会性的项目,对作家而言,就是文学、大众教育和艺术方向等项目,除此之外没有太多事情。

多维:研究院是否会给你提供特别的经费搞创作和研究?

哈:没有,(笑)完全没有。这和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和法兰西学院的情况也不一样,这里的院士人数太多。

多维:院士的任期有多长?

哈:没有期限,一旦成为院士就是永久院士。

多维:成为院士是否是你预期的目标?

哈:不是,不是,这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笑)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它对我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不会有影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