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坊间对于作家的“负面评论”屡屡不断。上海作家陈村近日替身患重疾的史铁生呼吁,希望支持纯文学创作的“专业作家”制度能够吸纳史铁生,帮助他解除后顾之忧,使之能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谁知这一呼吁却招来了“骂声”,甚至被指责这是“被包养的最终可悲结果”。
陈村的呼吁公开信中说:“史铁生目前只是北京作协的合同制作家而非专业作家,这是一种临时雇佣关系,不但经济收入不如专业作家,还很不稳定,更糟糕的是没有医疗保障。他接下来年纪更大,写作会更困难。而他妻子本身也是残疾人,即使有出版社的工作,也没多少财力来负担他的医疗费用。像他这样的作家,我们怎能袖手不理?人要老去、要生病,写作会有低潮高潮等实际情况。文学创作是件奢侈的事,如果不给予必要的支持,那就玩不起了。”
对此,有网民质问:何谓合同作家?何为专业作家?
陈村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期”,文学的地位、作家的位置已出现很显著的变化,对于像史铁生这样坚持纯文学创作的作家的艰难处境,陈村主张我国的“专业作家”制度,应该支持纯文学创作,应该首先吸纳史铁生先生,帮助他解决后顾之忧……“如果正视这一(历史转型期)变化并有相应的对策,作协才更能立于不败之地,为全国的文学写作者效力,让我们今天的社会更和谐”。
陈村文中充斥着诸如“纯文学”、“专业作家制度”、“解除后顾之忧”一类的词语,信的末尾落款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陈村”,还有一个备注是“请跟金书记有联系的朋友,帮我转信。谢谢!”读后无论如何,我有一种被人按着脖子闷打而直不起来腰的感觉,仰天长叹:中国作家的脊梁骨早就被打断了,岂是今天才有的事情?
按照道理,陈村熬到这把年纪,到老了是不会犯傻的,这次陈村不仅犯傻,而且糊涂得厉害,“精明”得过头了。遭到众网友的批评后,陈村却辩解说“我是想做成一件实在的事情”。正如一个网友所描述的,这话听来真是有点悲哀,犹如笼中鸟悲戚之哀鸣!难道果真是这样吗?仔细欣赏这封表面帮助解决史铁生医疗费问题实际则为一己之私的信吧,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首先,没钱看不起病的人在当下中国太多了,独一作家吗?其次,陈村若真想为作家做事,写信给国家主席质疑现行医疗体制,岂不是比现在写给什么金书记更有意义吗?干吗写给一个金书记,金书记不如主席的权力大,这点就不明白吗?
其三,请问哪个国家的作家是被“养”起来的?这个制度确实不应该被取消吗?其四,陈村先生如果真的热心公益事业,就请自己从腰包里掏钱接济穷困会员,有什么权利代表别人呢?史铁生同意陈村的做法吗?史铁生拜“拳王”为偶像,性情自有勇气,哪需要这样来乞求所谓作协“专业作家”的名声?至于洪峰呢,借“中国作家”的头衔当街乞讨,名为讨个文人公道,实为其人自身处境中“反官僚”的不得已手段而已。再说史铁生的作品有一颗安静的灵魂,陈村近年来除了浮躁以外,还有什么呢?
其五,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下”,作家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吗?作家要不要自食其力,做一个知识公民?
其六,史铁生是北京作家协会现任驻会作家、合同制作家,陈村不弄清楚事实,却把史铁生说成不是“专业作家”,用心何在呢?根据可靠消息,史铁生的医疗费用问题早已经解决了,他的事中国作协和北京市委都挺关心的,现在每年有二十多万的钱给他作通析专款专用,所以他的医疗条件应该算是好的。像他的病状,医生说只能活二十年,而他现在已经是三十年了。细观陈村的公开信,开始想造势,说的实际是自己的事,越到后来底气越来越不足了,到了最后,自我作践,简直是在哀求了。“专业作家”做到这个份上,也够窝囊丢人的了。
依我来看,陈村的信只能引起人的笑谈,这或许就是被政府包养的最终可悲结果。前一些日子,陈村还在自家菜园里专制地骂人家是道德批评,现在轮到给人乞讨跪拜了呼唤政府领导施舍道德关怀了——不争气的作家呀,不悟自己为奴隶,还潜意识里把自己当作主人翁,谁知当权者连看都不看一眼,什么时候清醒一些呢?中国的作家就只能这样了,真够“体制”!真够“丢人”!粗略地看了一下陈村的简历,他完全是从“作协”体制发家的,他什么时候有过反骨呢?看来韩寒的“二奶”之说并无不妥,弄成这样了居然乞讨抗议,拿别人说事,造作。韩寒曾说:“对于洪峰,首先,他不是一个作家,不是说进了作协就叫作家。是否独立,是否爱国,才是标准,不依附于哪个部门吃大锅饭,有生存能力能自己养活自己,才是标准。”他又说,“任何真正的当代的作家,都爱国爱人民,但不会是由政府养或者作协养着,如果盼着这钱过日子,你就是贱”。这话说的并不是没有可商榷处,但从其核心思想上说,怎么能说不对呢?
从史铁生的医疗费用来源,已经证明国家拿钱养人的事实,这一点陈村的体制内身份也是一个证明。问题出在,为何陈村还要莫名其妙地发出一封未必期待回复的“公开信”呢?触景生情,感时伤怀是一回事,但遗老丰韵犹存、体制借机招魂则是另一回事。那种追求独立人格,批评社会价值观为动机的“纯文学”立场,需要的是一种独立生存的意识与行为选择,陈村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