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书情】在热书和好书间,选择好书

年终临近,2006年度盘点大战又将拉开,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文化事件、年度十大文化人物等评选相继出炉。这期间,出版社也放慢出版的步伐,静观一下本年度的出版态势,从中解读和分析着,进而为明年的出版走向做一些设计。而手里已经成型的选题也不急着出版,储备着欲在明年一月北京定货会上推出,一可赶上年初的销售势头,二可进入下一年度的各类好书评选视野。

所以,11月和12月,通常被认为是出版淡季。然而,所谓的淡季,只是相对而言,对有些聪明的出版社来讲,淡季反而是旺季。比如,中华书局,一年来都没出什么热销书,却在年终时候起印60万册签下了于丹和她的《于丹〈论语〉心得》,再加上易中天大佬的卖力吹捧,着实成为本月的热门人物和热门图书。据说上周末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一天签售了近万本,于丹手都签酸了,此情形连如日中天的易中天都有点比不上啊。在今年媒体评选的“十大书界热门人物”里,易中天和于丹显然会稳坐头两把交椅。或者并排而坐,“男左易中天,女右于丹”。

除了大热的书外,本月还有几本次热的或者不热但品质好的书相继出版,虽然在热书面前,这些书的出版显得毫无动静,但就我而言,在热书和好书之间选择,我会不加考虑地选择好书。

文学书中,《大平风物》、《风之影》和《在路上》符合我心目中好书的标准。李锐的《太平风物》是我近年看过最好的短篇小说集,他借助农具来述说农民的命运,读来让人动容而感伤;西班牙小说《风之影》是今年最好的翻译小说之一,故事围绕一本书和一群人展开,角色丰富,递进自然,小说的元素急进完美;凯鲁亚克和他的《在路上》虽然是本再版书,但阅读《在路上》,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好,更多的是一股怀旧的情绪让自己忍不住再次阅读。

在商业书籍中,今年最热的当数《世界是平的》,在这股热还没有完全退去的时候,又一本在西方大热的商业书籍《长尾理论》出了中文版。这本书在IT和商业界口碑很好,影响很大,也让很多人从中受益和获得帮助。当然,“长尾”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对于非商业领域的人而言,“长尾”就不一定是好事。

和其他类型书籍不同的是,人文书籍往往喜欢在淡季出版,因为这样,它们被媒体关注的几率会大一点。但毕竟小众,媒体的关注是一回事,而真正买书的仅仅还是那一小部分。大众一点的如林达,他的《扫起秋叶好过冬》显然有点急就章了,完全是冲着这一冬季来的,虽然,林达的写作速度很快,但也不至于几个月之内出了两本厚厚的书。这本书的品质被人评价为和《带一本书去巴黎》类似,可以说是又一道“旅行快餐”。

由于个人的偏爱,本月有两本绘本进入我的阅读视野。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上东京》和弯弯的《6868,一起跷班去》。高木直子是一位可爱的漫画家,她的作品风格独特,不做作,不夸张,一个简单的故事,在她的画笔下呈现完美的诙谐,在她已出版的《150cm》、《一个人住第五年》和《一个人上东京》中,最最好玩,最最喜欢的还是《一个人住第五年》。台湾已经出版了她又一新作《一个人洗澡》,对这部作品我很是期待。

弯弯虽然在台湾红得厉害,在内地也算人气很高,但和高木直子比起来,还是要差很多。故事的设计、绘画的技巧、人物的特点等等方面都不如高木直子小姐,甚至,弯弯很多方面模仿了高木。即便如此,弯弯的绘本还是让人喜欢的,毕竟,现在能让人读了感到快乐的书籍太少。

冬天的北京,寒冷。偶尔有阳光洒进窗台,捧本书靠在沙发上,惬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