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繁荣中国的新困顿

【作者按】 2007年,繁荣中国经济所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调整是以往58年以来不曾有过的几个新变局,到2006年末:⑴、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中国依然把国家大部份的财富鸡蛋,放在美元的一个大篮子里,而没有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办法将国家财富分放到其它更多的篮子里),但每月依然以200多亿美元的速度继续递增堆积;据中国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4%的增速;⑵、到2006底,中国与美国、欧盟(特别是欧盟,由于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9月10日前后,在赫尔辛基就中国提出给予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求进行欧中双边磋商,但分歧依旧)就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但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将可能在2008年到2010前后在这一问题上取得根本性重大突破。最可能取得第一进展的是现正在与澳大利亚商谈中的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与美国的“市场经济”问题依然是铁板一块)但开始与欧盟有了细节沟通,欧盟主席巴罗左阐述有四大障碍:即首先是“具体的技术标准,然后是国家不干预经贸、会计准则,破产法和金融服务改革” (见2006年9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中欧核心分歧仍未消除》一文)。在这“四大障碍”中,中国与欧盟间的“贸易技术标准”,绝非一日之工、一蹴而就;“国家不干预”,对一党独政的中国,也几乎是难于上青天;而新“破产法”与“金融改革”中国已基本完成。⑶、是人民币升值与美元的冲突问题(因为:自05年7月1日“人民币的确第一次、真的历史性升值了,但升值之后与没升值之前,对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没有任何变化”——这就是说:人民升值,对中美贸易逆差、外汇储备等问题,没有任何好处或环处,更没有起到改变中美贸易逆差、依然没有向正面演进的可能)自人民币第一次升值到2007年初,人民币已经升值了6%,而美国大多数人认为人民币升值10%以后才有真实的意义,美方真实的希望是人民币升值20—40%,2007年人民币升值依然难有更大的预期;⑷、中国能源,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升跌,中国能源的危机在进一步加大,且基本难有防范对策(因为在今日世界:基于“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贵,中国买什么什么就廉”这种热流)。中国石油储备的战略,触一发而动全球;⑸、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未得到源头的根本治理,换言之:13亿人口的中国决不可能象3亿人口的美国用全球1/2以上的国际资源,去换取中国的宏大崛起!……本文之所以命名为《繁荣中国的新困顿》,是因为在2006年之前,中国从没有发生过如此攸关中国崛起、如此快速后发生的经济新课题。

中国高速之痛

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还在继续加速。势不可挡的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年增长率达11.3%,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出官方普遍预期。上半年中国经济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这是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数据。而在2005、2004、2003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0%、10.1%和9.9%。

显然,中国实施的各种紧缩措施依然收效甚微。中国各地、特别是省市资金投入依然廉价、充足,并得到庞大贸易顺差的支撑,因此大量投资支出继续快速增长——当然并非所有支出都是有成效的。2006年6月份,中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增长率达到33.7%,其中房地产、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月度投资增长尤为强劲。

高速埋下世纪隐患

之后的2007年,中国政府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加大加快收紧货币的力度,要么再次迎接经济过热的风险。中国主导型“权力经济”依然发挥顶天立地的支柱作用,而且缺乏市场的共识,缺少温和、采取比较明智的做法,而是倾向于采取一些“不到位”的政制“权力”措施,2005年7月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到2006年4月升息区区27个基点。到7月17日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理由,但实际的紧缩步伐,很可能继续难以用市场来控制,因为中国政府上下都一直坚定的认为:“要保持适当的速度”。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7月第一次升值到2007年1月中旬,大约总体升值为6%,若按美国政府或国会有关数据指标人民币升值为20%或40%,那么则需要10数年或25年更长以上的时间。

经济过热,已经在中国演绎了近30个年头,但最热的却是在最近的2003年至2004年及2006年度,其间有所起伏、甚至被“软着陆”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了绝大多数人们的忧虑。中国某些数据更富“戏剧性”,此外中国地方的统计数据出名地不可靠,也许至今仍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但是,随着信贷规模的继续扩大,资产价格正在明显飙升,2006年末、大幅上扬的股市就是例证。尽管公司利润率出现下滑,但今年中国股市已经上涨45%。根数据显示,由于投入成本上涨,按2006年率计,中国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第一季度下滑了13.5%。中国资本股票市场依然是稀泥一摊——糊不上墙。但政府投资却再创历史之最,如经济相对薄弱的安徽省,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8.8亿元,同比增长4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二位,并连续21个月实现了30%以上的投资增幅。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经济速度依然是中国各省市的领头羊,这不过是中国经济“大跃进”的冰山一角。地方政府投资热,随着2007年中国地方党政换届的到位,“高速”中国经济正一浪高过一浪的难以阻挡、难有穷期。

人民币与“民富国强”

2006年10月末,中国当局公布了外汇储备超过10000万亿美元的数据。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士披露: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同期增速34%(见中国新华网2007年1月7日电《新闻分析:中国“藏汇于民”坎坷上路》一文、作者李文川),而2006全年度又有新的、更大的增长。按此速度计算,中国外汇储备每各三年就可翻一倍多。

按此高速继续走下去,到2010年前中国外汇储备将突破20000亿;到2025年中国外汇储备将达到80000亿美元。届时,中国总体外汇储备将超过12万亿美元(其中包括欧元、日元、卢布等10数种主要大国货币)。未来中国若真正要取得与国际社会同步的“民富国强”之路,那就必须“工资”与“物价”同期涨起来(中国58年以来起商品物价水平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一直处于明显偏低位置。但有一个大前题:遵循这一“民富国强”的必然规则,“物价”涨幅必须小于“工资”幅度),真是这样,那中国社会及社会体制将还有很长远与国际社会同步之路要走。

2006年,“美国政府每一年收入与债务之间有高达60万亿美元的巨大差距”(见2006年7月23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美国政府面临‘破产’危机》一文)。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务国;中国外汇增持美元继续以每个月200多亿美元的水平在增长;中国货币“中元”走向
国际,依然找不到与美元平衡、共生的出路,甚至根本无法取得升值与自由兑换的实质性进展,缓解中国“中元”双顺差在继续无法阻挡的堆积、扩大、增长……

有著名学者建议: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已经是不争的实施,但用交易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交割”,这可能是“把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解决中国过分依赖美元最行之有效的国策,也是保证让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取得国际能源突破的更有效国略。

货币国策的新猜想

美国正无声无息的实施着长中期的“战略性贬值”美元方略,中国外汇储备美元在超过10000亿美元之后、继续每个月以200亿左右在堆积如山,这就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越来越大的逆向困难,特别为中国中元爬上历史一个接着又一个、永无止尽的逼上新高峰的、又一个新高峰……美国国策美元未来的“战略性贬值”与中国经济近30年高速发展及未来对接国际货币及国际市场,都是直接相向、各奔另一端,那么中国含辛茹苦、几十年堆积起的美元外汇储备则必然会大举缩水,刚刚外汇储备超10000亿美元的中国,正在给美国政府每一年提供上1000亿美元的滚滚嗟来财富……2006年7月23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面临“破产”危机》,世界第一强国尚存“危机”,那何尝又不是中国的更大“危机”……

2007年伊始,中国邻里大国俄罗斯采取了“先提工资收入,再整体提高物价”水平的强国举错,保持了“收入增加大于物价增长”的必然趋势,也是与国际“富民强国”接轨最有效、可行的路途。这是一个国家增加国力最可行、重要举措国策,但不适用中国现时国情。因为,在今日中国拿“工资”的国民人数比率太有限(据估计,中国全部拿 “工资”国民总数,占全国劳动力总数人口的25%不到),增加“工资”不足以影响中国整体国民的收入水平,可能造成没有“工资”收入、9亿农民的生活基本质量大幅下降。但是,“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商品价格”是所有要走向富裕国家、工业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但这一策略的基准大前提是:提高物价水平,不能超越提高工资水平,工资水平要大于商品水平至少1/3以上)。一个商品与物资低廉的国家,永远无法进入富裕的国际大家庭,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

金融环境与高速难测

随着2006年新“中行”“工行”已经分别在香港和上海挂牌上市,无疑又培育出了中国、乃至全球性的企业、金融巨无霸的“航空母舰”、成为今日天下无双的“独家寡头”(“独家寡头”的出现是非常可怕的。接下来,中国市场必须尽快培育出能与“独家寡头”并行、可以制衡的金融双恐龙来才行),否则“独家金融寡头”天意昭昭,谁知道、能干出什么莫须有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原“中行”辖下的刘金宝率领的“中银国际”(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不照样演绎出世界金融界绝无仅有的天方夜谭——“中银国际”法人代表刘金宝案,随着上海陈良宇案的继续深入,其漏洞依然在无可估量的成10亿、20亿、30亿……继续增加),在素有被称之有当然法律管制、独立运行、具有有效资本市场监管与制衡的香港,不照样把“中国金融”的天捅了一个天洞大窟窿?

未来中国经济高速的能源需求,将年复一年、一年更甚一年的再创谁都无法想象的新高峰。中国去国际市场竞争主要、大多数能源(如石油、气、铁矿石、黄金、钻石等工业能源和一些重要的财富资源等等),“中国制造”更普及的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经济不可缺失的重要途径。

中国近30年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情况(附表)




国家 1979-1995 1980-1990 1990-1995 2001-2006 年均速度
中国 9.80 9.20 11.80 9.20 9.90
美国 2.40 2.70 2.40 3.05 2.64
日本 3.40 4.30 1.40 1.50 2.65
德国 2.10 2.20 2.00 0.90 1.80
英国 2.00 2.50 1.60 3.02 2.36
法国 2.20 2.30 1.90 2.20 2.15
意大利 2.00 2.20 0.40 2.62 1.80
加拿大 2.50 2.90 1.50 2.93 2.46
俄罗斯 -2.30 2.40 -13.0 4.10 -4.40
新加坡 7.50 7.00 8.00 3.50 6.50
韩国 8.20 9.80 7.10 4.00 7.28
印度 4.10 5.70 2.20 5.80 4.20
泰国 7.40 7.50 8.00 4.80 6.68

上表说明:①、上表1979——1995年前数据,见1996年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报告1978—1996》第20页《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表。②、上表2000年后数据,见英国The Economist与财经杂志联合出版的《世界2003、2004、2005》中“数据世界”。③、上表1996—2000年数字暂缺。④、本表为学者巩胜利根据世界近30年相关数据独家研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