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之痛
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还在继续加速。势不可挡的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年增长率达11.3%,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出官方普遍预期。上半年中国经济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这是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数据。而在2005、2004、2003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0%、10.1%和9.9%。
显然,中国实施的各种紧缩措施依然收效甚微。中国各地、特别是省市资金投入依然廉价、充足,并得到庞大贸易顺差的支撑,因此大量投资支出继续快速增长——当然并非所有支出都是有成效的。2006年6月份,中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增长率达到33.7%,其中房地产、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月度投资增长尤为强劲。
高速埋下世纪隐患
之后的2007年,中国政府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加大加快收紧货币的力度,要么再次迎接经济过热的风险。中国主导型“权力经济”依然发挥顶天立地的支柱作用,而且缺乏市场的共识,缺少温和、采取比较明智的做法,而是倾向于采取一些“不到位”的政制“权力”措施,2005年7月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到2006年4月升息区区27个基点。到7月17日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理由,但实际的紧缩步伐,很可能继续难以用市场来控制,因为中国政府上下都一直坚定的认为:“要保持适当的速度”。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7月第一次升值到2007年1月中旬,大约总体升值为6%,若按美国政府或国会有关数据指标人民币升值为20%或40%,那么则需要10数年或25年更长以上的时间。
经济过热,已经在中国演绎了近30个年头,但最热的却是在最近的2003年至2004年及2006年度,其间有所起伏、甚至被“软着陆”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了绝大多数人们的忧虑。中国某些数据更富“戏剧性”,此外中国地方的统计数据出名地不可靠,也许至今仍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但是,随着信贷规模的继续扩大,资产价格正在明显飙升,2006年末、大幅上扬的股市就是例证。尽管公司利润率出现下滑,但今年中国股市已经上涨45%。根数据显示,由于投入成本上涨,按2006年率计,中国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第一季度下滑了13.5%。中国资本股票市场依然是稀泥一摊——糊不上墙。但政府投资却再创历史之最,如经济相对薄弱的安徽省,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8.8亿元,同比增长4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二位,并连续21个月实现了30%以上的投资增幅。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经济速度依然是中国各省市的领头羊,这不过是中国经济“大跃进”的冰山一角。地方政府投资热,随着2007年中国地方党政换届的到位,“高速”中国经济正一浪高过一浪的难以阻挡、难有穷期。
人民币与“民富国强”
2006年10月末,中国当局公布了外汇储备超过10000万亿美元的数据。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士披露: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同期增速34%(见中国新华网2007年1月7日电《新闻分析:中国“藏汇于民”坎坷上路》一文、作者李文川),而2006全年度又有新的、更大的增长。按此速度计算,中国外汇储备每各三年就可翻一倍多。
按此高速继续走下去,到2010年前中国外汇储备将突破20000亿;到2025年中国外汇储备将达到80000亿美元。届时,中国总体外汇储备将超过12万亿美元(其中包括欧元、日元、卢布等10数种主要大国货币)。未来中国若真正要取得与国际社会同步的“民富国强”之路,那就必须“工资”与“物价”同期涨起来(中国58年以来起商品物价水平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一直处于明显偏低位置。但有一个大前题:遵循这一“民富国强”的必然规则,“物价”涨幅必须小于“工资”幅度),真是这样,那中国社会及社会体制将还有很长远与国际社会同步之路要走。
2006年,“美国政府每一年收入与债务之间有高达60万亿美元的巨大差距”(见2006年7月23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美国政府面临‘破产’危机》一文)。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务国;中国外汇增持美元继续以每个月200多亿美元的水平在增长;中国货币“中元”走向
国际,依然找不到与美元平衡、共生的出路,甚至根本无法取得升值与自由兑换的实质性进展,缓解中国“中元”双顺差在继续无法阻挡的堆积、扩大、增长……
有著名学者建议: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已经是不争的实施,但用交易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交割”,这可能是“把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解决中国过分依赖美元最行之有效的国策,也是保证让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取得国际能源突破的更有效国略。
货币国策的新猜想
美国正无声无息的实施着长中期的“战略性贬值”美元方略,中国外汇储备美元在超过10000亿美元之后、继续每个月以200亿左右在堆积如山,这就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越来越大的逆向困难,特别为中国中元爬上历史一个接着又一个、永无止尽的逼上新高峰的、又一个新高峰……美国国策美元未来的“战略性贬值”与中国经济近30年高速发展及未来对接国际货币及国际市场,都是直接相向、各奔另一端,那么中国含辛茹苦、几十年堆积起的美元外汇储备则必然会大举缩水,刚刚外汇储备超10000亿美元的中国,正在给美国政府每一年提供上1000亿美元的滚滚嗟来财富……2006年7月23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面临“破产”危机》,世界第一强国尚存“危机”,那何尝又不是中国的更大“危机”……
2007年伊始,中国邻里大国俄罗斯采取了“先提工资收入,再整体提高物价”水平的强国举错,保持了“收入增加大于物价增长”的必然趋势,也是与国际“富民强国”接轨最有效、可行的路途。这是一个国家增加国力最可行、重要举措国策,但不适用中国现时国情。因为,在今日中国拿“工资”的国民人数比率太有限(据估计,中国全部拿 “工资”国民总数,占全国劳动力总数人口的25%不到),增加“工资”不足以影响中国整体国民的收入水平,可能造成没有“工资”收入、9亿农民的生活基本质量大幅下降。但是,“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商品价格”是所有要走向富裕国家、工业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但这一策略的基准大前提是:提高物价水平,不能超越提高工资水平,工资水平要大于商品水平至少1/3以上)。一个商品与物资低廉的国家,永远无法进入富裕的国际大家庭,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
金融环境与高速难测
随着2006年新“中行”“工行”已经分别在香港和上海挂牌上市,无疑又培育出了中国、乃至全球性的企业、金融巨无霸的“航空母舰”、成为今日天下无双的“独家寡头”(“独家寡头”的出现是非常可怕的。接下来,中国市场必须尽快培育出能与“独家寡头”并行、可以制衡的金融双恐龙来才行),否则“独家金融寡头”天意昭昭,谁知道、能干出什么莫须有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原“中行”辖下的刘金宝率领的“中银国际”(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不照样演绎出世界金融界绝无仅有的天方夜谭——“中银国际”法人代表刘金宝案,随着上海陈良宇案的继续深入,其漏洞依然在无可估量的成10亿、20亿、30亿……继续增加),在素有被称之有当然法律管制、独立运行、具有有效资本市场监管与制衡的香港,不照样把“中国金融”的天捅了一个天洞大窟窿?
未来中国经济高速的能源需求,将年复一年、一年更甚一年的再创谁都无法想象的新高峰。中国去国际市场竞争主要、大多数能源(如石油、气、铁矿石、黄金、钻石等工业能源和一些重要的财富资源等等),“中国制造”更普及的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经济不可缺失的重要途径。
国家 | 1979-1995 | 1980-1990 | 1990-1995 | 2001-2006 | 年均速度 |
中国 | 9.80 | 9.20 | 11.80 | 9.20 | 9.90 |
美国 | 2.40 | 2.70 | 2.40 | 3.05 | 2.64 |
日本 | 3.40 | 4.30 | 1.40 | 1.50 | 2.65 |
德国 | 2.10 | 2.20 | 2.00 | 0.90 | 1.80 |
英国 | 2.00 | 2.50 | 1.60 | 3.02 | 2.36 |
法国 | 2.20 | 2.30 | 1.90 | 2.20 | 2.15 |
意大利 | 2.00 | 2.20 | 0.40 | 2.62 | 1.80 |
加拿大 | 2.50 | 2.90 | 1.50 | 2.93 | 2.46 |
俄罗斯 | -2.30 | 2.40 | -13.0 | 4.10 | -4.40 |
新加坡 | 7.50 | 7.00 | 8.00 | 3.50 | 6.50 |
韩国 | 8.20 | 9.80 | 7.10 | 4.00 | 7.28 |
印度 | 4.10 | 5.70 | 2.20 | 5.80 | 4.20 |
泰国 | 7.40 | 7.50 | 8.00 | 4.80 | 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