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作者:(美)安妮·普鲁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定价:16.00元
版本评价: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容纳了安妮·普鲁写怀俄明的11个短篇,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断背山》。封面以“断背山”为背景,这个金色的山峰有点像云南的梅里雪山。看了让人有一种亲近感,而不是那种荒凉恶劣的“断背山”的情境。
放大了的怀俄明州
安妮·普鲁的名字与《断背山》问鼎奥斯卡的喧哗放在一起,多少显得有些冷清。其实自第二部小说《船讯》始,安妮·普鲁便赢得了在全美小说界的声望。
1988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心灵之歌及其他》和1992年出版的《明信片》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她卓越的才华和叙述力。对于那些有志于写作却一直因无所建树而焦虑的人们来说,安妮·普鲁树立了一个厚积薄发的楷模———到1988年作家53岁时才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此前为了谋生她给杂志写了十几年诸如乡间烹饪、苹果酒酿制、灭鼠良方之类的文字。而年过半百开始复苏的文学生命一激活便呈现了强劲的势头,《明信片》、《船讯》、《手风琴罪行录》等作品大面积收割荣誉,美国能拿的重要文学奖项几乎都被她拿了: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欧·亨利小说奖等等。从她的生活本身,我们看到了一如她文字生命中一样的坚韧不拔。
也许此前我对女作家作品的偏见太过顽固,视野太过狭隘,以至于看了普鲁的这本短篇小说集《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后很惊讶,从这本小说展示的文字面貌中,你看不出任何一般意义上女性作家常见的特征。
小说所具有的那种沙砾一般的质地、每个故事激烈甚至暴戾的内在潜流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平凡的力量。普鲁这里讲述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怀俄明州,这个地处美国腹地的州气候恶劣,民风严酷,在怀俄明州定居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片粗糙严苛却又离奇的地域成为普鲁长期挖掘的一个深远矿脉,《近距离:怀俄明故事》的11个短篇像一个高倍望远镜,将这片广袤荒凉的土地上生息的人群畜群悉数送入我们的近距离关注下。而这种近距离的视野中,很少有蜜色的柔美动人,有的是风暴一般的激越和冷峻,事关生命的可怕真相,事关死亡以及其他让人胆寒之物。
一种荒凉的命运感
在小说集开篇致谢辞中,安妮·普鲁写道:“在怀俄明,最不奇思异想的状况,是在这片艰苦的大地靠农场维生的决心。”在这片苦寒之地出没最多的人群是农场主、牛仔、放牧人、酒吧女孩或操持各种微薄营生的人们。美国西部农场以畜牧业驰名,畜群的兴旺是农场维生的依靠,在普鲁笔下,气候的肃杀成就了一种荒凉的命运感,俨然有上帝的角色在内,他的威严易怒、喜怒无常与人物奇诡而寂灭的遭际联系在一起,让人震撼不已,心想:这作者必定是个饱览人间苦境之人,不然哪有这样的小说名———《身居地狱但求杯水》!哪里会有如此类似约伯的人物:他在加油站工作,政府兴修另外州际公路导致加油站倒闭;和父亲合作养猪,却遭遇奇寒,冻死了大批;开农场用品商店倒闭;承包冷藏肉包装厂遇到经济大萧条……如此之类寡淡而不顺畅的人生在怀俄明比比皆是。
《断背山》中压抑自己内心激情的男人在无奈中隐忍度日,小说篇末的一句话说得痛心,却也决绝:“他所知道的情况与他试图相信的事物之间有些许开放的空间,而他却无能为力,何况,既然填补不了就得咬牙隐忍。”
普鲁众多小说中都有暴虐血腥的情节。《身居地狱但求杯水》中廷斯利家出车祸变成残疾怪物的儿子因为像“分成两半的子爵”
一样骑马出去向邻家女人献宝,最后被人阉掉;《血红棕马》中放牧人连脚带鞋割下冻死河边的牛仔的脚等等。很有意味,故事里面很多人物的死或伤都带有俯冲而下的坠落之势,从马上摔落、从飞机上跌落、从悬崖上跃下,这种坠落在普鲁那里似乎带有某种生命陨落的美学形态,那意味着一些无法预料的、迅疾而惨烈的人生事件的发生。而惨烈当中有时还带有某种血腥童话一样的风格。《加油站距此五十五英里》是一个更残酷的蓝胡子的故事:妻子在丈夫坠崖后打开阁楼的锁,发现丈夫历任情妇的尸体。普鲁要让人相信,所有匪夷所思令人咋舌的悲剧,都有它难以解释的源头。
蕴涵警醒人心之处
在一个历史并不悠久但小说成就斐然、支脉林立的国度,普鲁开疆辟壤,拓出了自己的领土。这里不乏爱伦·坡的黑暗和惊悚,不乏海明威的绝望和冷峭,更重要的是这片漂浮多血质气氛的土地不仅出斯巴达克斯般的牛仔,也盛产将孤寂与失望转化为平凡决心的生活英雄。虽然这种英雄气质太过朴素,常常在血光之灾中湮灭,但在一个如此残酷的世界里,忍耐便是英雄。《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似乎证明:波澜不惊的生活景观下面常常会蕴涵警醒人心之处,而当我们看怀俄明州的风景与事件时,也许,风景恰恰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