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该在元旦即写完的一篇文章,但由于庶务杂沓,至今才得以完成。当然,在或放或写的过程中,又充实了不少想法乃至修正了一些东西。以下的看想法,提出来,供笔会诸同仁及关心笔会的人士讨论。
第一个问题:应当做成中国有影响的NGO.
就NGO的本意而论,它虽为非政府的,但毕竟又是做政府力所不及的公共事务。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中即言论自由并没完全达到宪法法条状态,乃至于宪法需要改进的状况下,国际笔会的”apolitical”要件是无法实现的。即:独立中文笔会必然要有政治性表达,政治性表达甚至是不可或缺。
如此,就有必要在国内以NGO的形式登记;如此,既有了相应的合法地位,又能防止一些执法谋利的利益集团借非法之名打击笔会。
第二个问题:不作道德角斗士,但有道德评价功能。
道德角斗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非常不好的倾向,从孟轲批判杨朱墨翟之为”禽兽”到告子被指斥为”率兽食人”,至于两宋文人集团的互讦,乃至于”文革”,都是这种不良倾向的表现。
之于笔会,既要有道德批判功能又要防止陷入”逢共必否”的状态。因为,不惟布什可以对那些非民主的国家说”只要你们实行民主改革,美国会搀扶你们”,同样,笔会作为一个文化精英集团也有这种道德评价功能。在不提倡”过度政治化”的前提下,应当:(一)对中共一些好的改进方面予以肯定和鼓励,过来的如取消农业税问题;(二)支持中共党内的开明派向民主方向趋进。
第三个问题:纯文学含量的提升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反对笔会的文化(或政治)力量,认为笔会的纯文学性不足,政治化太浓。
后一项,中国没有全面开放言论自由之现实使之然;前一项,有待于会员创造方向及结构的变化。实际上,想专心创作纯文学作品如小说的作家,在中国的生活风险远高于政治风险:其一,如果一个作家完放弃写评论来挣得收入的方式又没有相应的经济资助,肯定连基本生存都维持不了;其二,对那些尚有国内出版空间的作家(如我本人),写小说——尽管这个冲动强烈且持久,但国内出版商绝大多数(几为99%)的不愿出版小说。也就是说,小说的创作的经济风险太高。
中国正处于一个纯文学丧亡的过程,小说之类的纯文学读者市场极小,而且这个市场已被传统势力所分割,新进入者没有生存空间。
这就要求独立笔会建立一个基金,有计划地支持成员的纯文学(如小说)的写作。可以说:这不仅是为笔会的存续与发展之故,也是拯救中国文学的一大善举。
第四个问题:与中国作协的关系
不管怎么说,中国作协确实是一个”思想过滤器”,并且它要靠国家财政开资支持。但这并不成其为我们一定要全面批判它的理由,无论为文学的发展还是为民间社会的政治表达,我们应当选择:(一)互补大于排斥、合作大于竞争的存在模式;(二)建立对话平台,不定期地交流文学观点;(三)交叉会员,双方互相承认。
以上四方面问题多是提纲式的要点,是为一家之言;并且,事前并未与任何成员沟通。如有巨大错误,当由我一个负担。
——–
2007年1月15日写于绵逸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