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绩伟:2007年元旦报平安书

 

即将度过的二○○六年,是我很高兴很满意的一年。

这一年我顺利地闯过了九十大关,踏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二○○七年。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百岁雄关,在向我招手!我不管我是否「能及」还是「不能及」,我仍然兴致勃勃地向前奔。

在我九十寿辰的时刻,最令我高兴的是,我的两套着作(《胡绩伟自述》四卷和《胡绩伟自选集》七卷)的问世。几年来,它终於冲破重重障碍,在香港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了。这是我熬过十年浩劫,新生三十年浮沉的心血结晶,也是经过我的老伴狄沙十年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编辑出来的,是我们两人心血结成的硕果。手捧这两套长达三百万字的厚重书籍,真有如我同狄沙喜得一对孪生儿女一样的高兴.这是我这几十年笔墨生涯中最大的收穫,也是我这一生的一个难得的总结.

十月中旬香港的《动向》杂志刊登了我在寿庆宴会上的讲话,十一月初《争鸣》和《开放》都刊登了有关我九十寿庆的文章;特别是《争鸣》杂志在封面上登载了一位朋友的一张摄影艺术作品《良知的呐喊》《集中排列了我的十四幅头像》,封底上又为我这两套书的出版作了一个大广告!这更是喜上加喜了!也可以说,这是我这一生中从未有过的荣幸。

在整个寿庆时期,我都处於很兴奋的状态,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在准备撰写寿宴讲话时,几易其稿。因为在寿宴上只能长话短说,不能像在研讨会那样长篇大论,最后我浓缩四句五言诗:

坎坷三万日,乔灌集成林。

焚烧和尚伞,根除霸王魂。

宴会上我只对「乔灌集成林」作了一点解释。我把我在「文革」后三十年的长短作品比作我所栽培的大大小小的乔木和灌木,经过狄沙的精心培植修剪,编辑成两套共十一卷的文集。我说:「我和狄沙的心血结晶终於培育成一个小小的丛林,为后人提供一点清新的空气。」

今年写的文稿很少。只是在年初《冰点》被查封时写了一点.一篇《钳制与论的新记录》,一篇《靠假大空能兴党吗?》还联署发表了一篇十三人为《冰点》事件的联合声明。据说,胡锦涛看到这一声明后批示《冰点》立即复刊。

上半年断断续续写了将近两万字的五篇短文,我为这篇文稿取了一个总题目,叫《余丝记》,还写了一首题诗。诗曰:

春蚕到死丝方尽,寸寸余丝寸寸心;

卷卷焚书兴邦剂,翱翔环宇自由神。

这五篇短文至今还没有最后定稿,仍然待自闺中。

下半年忙於几场生日宴会,写了一个正式的发言稿,事后还写了一篇《喜度九十寿庆》的短文,这两篇都在香港杂志上发表了。

看来进入了这九十高龄,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大不如前。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办法让我这个脑袋瓜子继续活跃下去:一是非想不可,二是防止痴呆。

这一年,除了夏天在北戴河的人民日报疗养院住了半个月之外,就是进了三次医院,一共住了三个半月。

第一次是在岁尾与年初,一连四次跌跤,出现了短暂的昏厥,十分吓人!赶紧住进了北京医院,近一个月才出院。医生诊断是:全身性动脉日趋硬化,跌跤是高血压患者,由於体位的变化引起了体位性的脑缺血,以致出现短暂的昏厥而跌倒。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一年来未再出现这种症状。

第二次进医院,是四月到六月住了五十六天。春天来了,很想到外地走走,两腿又出现了酸软无力的症状,就打算趁此春暖花开之际,再到南通老年康复医院去治疗一个月。但是报社老干部局死活不同意我远行,说是为了我老人家的健康!二○○六年是个敏感的年头,尽管狄沙向领导上做了保证:保证不见「外人」,保证不发表什么谈话!仍然得不到同意,只好进了北京医院。平安地度过了「六四」,我才出院回到家里.

第三次住院,仍然是腰椎椎管狭窄压迫了神经,又出现了双腿酸软无力。北京医院的骨科主任路大夫说:「无论如何不能让胡老瘫在床上!」多谢他的努力,我现在仍然能够拄着手杖,或者推着四条腿的助步器在室内行走,可以自己吃饭,自己去卫生间.

我这个带病工作几十年的文弱书生,在这起伏跌岩的社会大变革的年代里,竟然活了三万二千八百五十个日夜,更是古来稀了。我总结长寿的经验,主要是在内心蕴藏着一股力量,鼓舞着我无论在什么艰辛酸苦面前,都能咬牙挺过,而且还要挺下去,我在《喜度九十寿庆》一文中说:「老人长寿的妙诀,第一是「精神不死」,童心勃勃。我的办法是喜欢思索,尽力地写作,保持精神振奋,觉得自己还有想不完的问题,写不完的文稿,激励自己好好地活下去!」

最近,我读到一本名叫《人体使用手册》的好书,是台湾作者吴清忠写的。他说:「多数慢性病,是我们错用了身体的结果。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个正确使用人体的手册。」书中介绍了人体这个精密的机器,必须要善於按照科学的规律,发挥它自我保健的潜力。有兴趣的老朋友们,不妨买一本来看看。七月以来,狄沙为我请了一位中医按摩师,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保健按摩,帮助我进行一次全身性的活动,效果是比较好的。人老了,特别恋旧,很想在有生之年,见一见那么多的各个人生阶段的老朋友、老同事们。我在九十生日前后,分三次共邀请了两百多人共同欢度寿辰,见到了这么多难得见面的好友亲朋,拉拉手,问问好,了解一下近况,表示一下想念和感谢之情,这点,也算了了一个心愿。来参加寿宴的老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在这次聚会上大家都见到了多年难得见面的老战友们。

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老朋友、新朋友和一些未见过面的好朋友,我只好在这岁尾年初的时候,遥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欢乐!愿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友们,同心协力,向一百岁稳步前进!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