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梁:《蓝色幽默》序

 

幽默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观察的方式。

一本好的哲学书,可以用一堆笑料写成。

——维特根斯坦

尽管黄色笑话不堪入目,但其中却不乏天真的成分。象黑色幽默一样,蓝色幽默也是现代人的一种文化制成品。当年,林语堂把humor译为幽默时,他的本意是想突出幽默中的智慧成份。而他绝没有料想到的是,在他把幽默与笑话做出区分时,其实已经在高雅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划出了一道界限。

这一切无疑使我们想到人类一去不复返的“天真时代”的结束。

蓝色幽默,在西方更接近于智慧幽默或哲学幽默。在英文中,蓝色也有忧郁之意。其实,早在二百年前,德国诗人席勒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就指出:凡属人工的制品都有其伤感的成份。从这一点上说,至少按林语堂与中国民间固有文化的笑话脱离之后的幽默的语境说来:幽默的本质就是忧郁。

另一个早于席勒半个世纪,我们差不多都已忘了的贝克莱的名言是:我们总是先扬起尘土,然后责怪自己的眼睛看不清楚。

象其它出自于当代个人书斋里的创作一样,《蓝色幽默·后现代主义滑稽剧》也是一部擦洗清眼睛后才看清楚我们可笑境遇的书。

因而,它既是一部“忏悔的书”——但愿人类从来就没有自己扬起过尘土;同时它又是一部“暴露之书”——它揭示出当代许多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所谓后现代主义文本,其本质上是多么的一堪不击!

福柯的理想是回到理性与颠狂还没有区别开来的中世纪。而在中国远不比福柯走运的费耶阿本德说得更为直接了当:“我认为科学哲学、基本粒子物理学、日常语言哲学或康德主义这样的领域不应该改革,而应该让它们自然死亡。”“给那些受到伤害、感到失望、受到压抑、被某种‘真理’或死亡的恐怖吓得目瞪口呆的人脸上带来一丝微笑,在我看来,这个成就的重要性比令人尊敬的理智发现的重要性要大得无法比拟。”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这一本从网络上东拼西凑编译出来的作品,贯彻它始终的制作精神一直是:对于中国当代文人应该是笑,而不是批评,更不是谩骂!

而“蓝色幽默”的初衷却是:让我们一起在自然本真的蓝天之下,有着更多的笑吧!

如此说来,我们确实已经与来自民间的笑话,隔得很远很远了。

是为序。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