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上,”抵制日货,勿忘国耻”,是一种真实的记录。什么时候提到这段历史,都不会有错。今天,我们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促日反省”,而不是”抵制日货”,更不是仇恨日本人。
“促日反省”,是针对日本政府及其掌握着执政权力的政治人物的,而不是针对日本民众,以及日本企业的。日本很多企业是老板私营的,老板发展经济当然是爱国的,但不是爱国就对于爱日本政府,爱某个领导人。日本的报纸机构也不是日本政府主办的,他们批评日本政府是反对日本政府的某些做法,但不是煽动颠覆日本政府。正如我们说日本安倍政府不同于小泉政府,或小泉政府不同于上一届政府,这里的”不同”不等于”反对上一届政府”,也不是具体说安倍、小泉政府反日。我们应该把日本政府与日本企业区别开来,也不能把日本政府等同于所有日本人,日本政府的政客也不能代表全体日本人。
2007年4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融冰之旅”,因为2006年10月,小泉之后的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春天来了,自然能够”融冰”。可是,当我想起2005年4月底,却是目击难忘而又混乱的一幕却在中国各地、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生了,当时有数以千计的中国各地青年在日本领事馆、大使官邸甚至日餐馆外,举行反日抗议活动时,投掷石块、砸日产汽车、捣毁日本名号的餐馆,成为当年反映中日关系的主要内容。随后,中日关系似乎遇到了严寒期。两年过去了,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确定正式开始访日之际,我相信很多当年参与游行的中国人和不了解中国但实际上希望中日世代友好的日本人,都期望当年的投掷石块能够在今年变成了融化的冰。此次温家宝访日,是中国领导人七年来第一次访问东京。4月4日,温家宝还在接受日本媒体驻京记者联合采访时透露,日本领导人多次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我相信胡锦涛主席会在双方方便的时候访问贵国”。
两国关系友好,受惠的当然是两国人民。日本政府应当反省当年对中国的侵略,承诺”中日不再战”才有历史眼光。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当然,中国人民是非常喜欢和平的民族,一直坚守着”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这样的信念,所以,这次温家宝访日旨在成为”融冰之旅”,但其关键之题却在于能否”促日反省”。
“促日反省”是搞好中日关系的一个难解的结扣。记得2006年3月31日,《北京青年报》刊登的北大青鸟企业的公益广告,包括有”抵制日货”字样,是因为使用了近代史上的老照片,其中含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救亡的游行照片,比如照片上清晰可见的大幅标语内容是:抵制日货,勿忘国耻!据称引起了一些舆论的关注,似乎有点宣传炒作的成分在,但我更愿意相信北大青鸟的用意是”促日(政府)反省”,而不是翻历史旧账、发动所谓抵制日货,更不是仇恨日本。
我们应该注意到,日本侵华,中国抗日,在战争时期,彼此采取的是非常手段,包括中国民间使用的抵制日货、焚烧日货等暴力手段,是当时的必然。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二战时期,日本轰炸珍珠港后,日本侨胞不是也被老美怀疑、逮捕、判刑,进行报复和”秋后算帐”了吗?我们不能说当时日本侨胞被美国政府”秋后算帐”,就是今天的美国还在歧视日本侨胞。历史是历史,今日是今日,老观念成为历史,人们还是要向前看。
当文明之光照耀全人类时,文明的意义不是暴力,不是”秋后算帐”,而是和谐并存,世代友好下去。今天,我明显感到”抵制日货”是暴力行为,非文明方式,不宜提倡。我们应该提倡的是通过和平和理性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批评,督促日本政府反省,向二战时期饱受日本侵略军的中国乃至亚洲人民真诚道歉,并承诺今后中日两国”不再战”。
抵制日货,并不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抵制日货,也不是因为日货质量不好,信誉不好,而是因为日本政府不真诚对待历史,坚持不反省,老是参拜靖国神社里的甲级战犯,甚至否认”慰安妇”这样的历史事实。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事实,也容易感情用事,或者说有人号召抵制日货,确实是有点泄愤的意思,又有点”小孩子脾气”。再说,很多日货,是中国本土生产的,只是品牌是日本的。这样抵制是毫无道理的。我想,如此闭门抵制日货,就是抵制者自己的不对了。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没有国家利益的绝对正义、真理,是不大可能有的,国与国之间也不可能享有绝对的平等和相同的价值标准,但作为人类一员,各国民众都是向往文明、自由、民主的、和平相处的,都在为人类和平创造更多的幸福和财富,都应该是反霸权、反暴力和反独裁专制的。
虽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暴力)的继续”,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发生,没有完全的胜利者,双方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尤其是死伤众多。爆发战争,多少最优秀的人化为炮灰,多少人家破人亡。今天,一方面我们”前事不忘”,一方面又要”面向未来”,要合作的”双赢”,不是暴力的”双输”。我们承认,在日军侵华战争中,当年的日本政府是要承担责任的,甚至是有罪的,但今天的中国人如果煽动民众去为了历史上的伤疤而去实施报复,也有可能是有罪的。尊重历史,不是要重复历史;爱好和平,不是要把对方消灭。我相信,这个道理,应该是理性的,和平的。
今天,我们应该承认日本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我们也不能就此任日本政府肆意掩盖历史上的侵略真相。中国人民是向往世界和平的,不希望战争,中国对别国也没有任何领土要求,不打算称霸,更不用武力威胁别人。广大民众通过各种形式促日反省,就是动员一切力量,避免以后两国之间爆发战争。
记得1984年9月,在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胡耀邦提议下,中国邀请三千名日本青年来华访问,用心良苦,就是希望中日的下一代也继续友好下去。虽然今天日本当局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抹去、篡改、故意遗忘甚至美化其侵华的犯罪历史,比如推行新版教科书来进一步毒害日本的青少年,其险恶用心,试图将本应是日本的耻辱变成日本的荣誉,自欺与欺世,不但中国民众要时刻警惕,日本民众也要时刻提防。这几年,中日关系总是在”日本先否认,中国后抗议”的漩涡中徘徊,形成了恶性循环,越陷越深。致使今天中日两国的国民情绪形成了尖锐的对立。中国普通国民的反日情绪,实际是对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愤怒,责任在日本当局,而不是日本民众。当前,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摈弃抵制日货等不文明方式,直接通过示威、言论等理性的文明的方式,促日本政府反省,真诚客观地正视历史事实,才能面向未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支持和尊敬。
──《观察》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