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好莱坞巨星简·方达和她的丈夫一同访问中国,中国政府在北京长城饭店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招待宴会。数以千计的人在席间涌过来要求与简·方达合影,她的丈夫却被晾在了一边。这个可怜的丈夫名叫泰德·特纳,他是CNN(美国有线电视网)的创始人。虽然没有多少中国人认识他,但在美国,今年69岁的他却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中信出版社今年出版的那本《泰德·特纳传》是记录他生平最详尽的一本传记。因为这本传记是在2003年完成的,而其他更早出版的三本传记则无法记录他最后黯然离开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那一刻。
在很多方面,泰德·特纳都令我想起美国新闻史上的另一位大人物比尔·佩利。他们都可称为媒体的先知,在不同时代因技术变革所引起的一波波新媒体浪潮中,他们都率先把握住少人觉察的机会,并成为新一波媒体的领军人物。他们既是传媒业大亨,又深谙媒体之道。
他们都是子承父业。比尔·佩利在帮助父亲经营雪茄生意时,发现了新兴的广播业,他在1928年拿父亲的40万美元买下了当时寂寂无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并通过免费提供节目资源的方式发展壮大自己的网络。在电视出现后,他又迅速转型,打造了最受美国人欢迎的电视台;泰德·特纳则是接管了父亲的户外广告生意,并紧接着收购了多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当卫星电视出现后,他突然获得了成为全国性媒体的机会。他精明地把目光聚焦在节目资源上,不惜花重金购买米高梅电影资料馆,甚至购买了自己的球队。他们都是出色的商人,比别人更早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他们在不同时代都为媒体确立了标准。比尔·佩利在1930年雇佣了埃德·克劳伯,四十年后,大多数高级电台记者都把他誉为电台和电视台新闻广播之父。《掌权者》评价说:“当时的新闻广播充满了骗人的或空洞无物的新闻。由于克劳伯神速地建立了严格精密的衡量新闻的客观标准,从而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所播发的消息十年间在公正和信息量上大大超过美国99%的报刊杂志。”比尔·佩利还雇用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广播家埃德·默罗,他在1950年代通过电视对抗麦卡锡主义的故事,去年还被乔治·克鲁尼拍成了一部名叫《晚安,好运》的电影。
泰德·特纳则在1980年代押上所有家底,创办了后来名扬天下的CNN(美国有线电视网),开创了美国电视业24小时直播新闻的先河。他的创举唤醒了沉溺于娱乐和清谈的电视业,并把美国人的目光带到世界各地。他在新闻报道上从来不惜代价,在任何时候他都把CNN坚持的新闻价值理念放在首要位置。
令人叹惋的是,比尔·佩利在广播时代终结、电视时代来临时继续把握住机会,并发展壮大。曾经一度野心勃勃地准备收购CBS的泰德·特纳,却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丧失了公司的控制权。他的特纳广播公司先与时代华纳合并,而后时代华纳与美国最大的门户网站美国在线合并,他被排挤出了公司的管理层。
互联网对媒体的影响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次技术变革。很多人狂热地认为,互联网将冲垮一切对手。在时代华纳这个几乎囊括所有传统媒体的庞然大物于2000年决定与美国在线合并时,人们更加确信这一点。但泰德·特纳这个老古董却为此忧心忡忡。他担心媒体公司的集中对新闻报道的独立性产生不可控制的负面影响,并因此伤害公众利益,“我们正在丧失思想的多样性,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伤心的事。”他说。更让他痛苦的是,“负责直播一切”的CNN收视率一路下降,因为“公司管理层把关注的核心放在数字上,而不是去生产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泰德·特纳的坚持可谓弥足珍贵。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所坚持的仅仅是媒体的基本常识,这些常识不会因为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的变化而改变。但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管理层就一直在迎合华尔街人士的口味,一心希望通过削减成本和渠道整合来增加利润,而不是在新闻报道上增加投入。
特纳的担心在2002年变成现实。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出现巨额亏损,股价狂跌,被《纽约时报》称为“企业史上最大的失败案例之一”。特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他在合并时持有的公司股份价值72亿美元,现在急剧缩水为17.6亿美元。
作为亿万富豪的特纳是另一个精彩的故事。他关心着整个世界,从核威胁到动物保护,成了一个慈善家;他有着精湛的帆船驾驶技术,被人们称为“勇气号船长”;他还是个十足的愤青,每次演讲都令坐在场下的人忐忑不安,因为他自己都无法预测会说出哪些惊人之语……
但这样荒谬夸张的亿万富豪在美国不胜枚举,特纳被人们记住的,仍然是他传奇的新闻事业。
延伸阅读
《泰德·特纳传》,(美)奥莱塔著,韩平等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版,35.00元。
《媒介与权势:谁掌管美国》(上下卷),(美)哈柏斯塔姆著,尹向泽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8月版,6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