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敏如:欧盟对台湾的态度

 

2007年4月底瑞士新苏黎世日报报导,台湾驻德国代表处为受制於中共而无法得到签证,不能出国访问、不能面对面和欧洲各国政要谈话的台湾总统,而和德国国会的台湾友好小组、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欧洲学院、欧美研究所(Aspen Institute)以及被胁迫民族协会,权宜地共同安排了一项名为「台湾:中国阴影下的灯塔」的视讯会议。

会中,陈总统透过现代科技,呼籲欧盟应该给予台湾适当的支持,也应该公开谴责中共对台湾外交窒息式的全面打压,以及针对台湾岛而来的,不断增强的武力威胁。瑞士记者Beat Wieser对於这场在柏林市中心一家饭店里举行,又有来自德国产官学各方代表的会议,竟然没受到中共阻挠而感到惊讶。

由於近年国际社会对於中国的戒慎,导致台湾更加孤立的情况,陈总统清楚表达他对欧盟能为台湾发出正义之声的希冀。这项热切盼望所牵扯而出的,当然是奋斗经年却始终无法达成目标的,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员的努力。然而陈总统不讳言拒绝与中国统一,并企图修宪改变国家名号,以期台湾能成为「普通正常国家」的说法,却让与会的专题报告者频频皱眉!原因是,陈总统所追求的方向,冲击了欧盟认为「台湾问题」应以和平为最高原则,并与中国密集对话的想像。陈总统对此分歧点的辩驳是,中共不愿以两个主权实体的对等关系展开谈话,是阻碍彼此进一步接触的主因,并举例,欧洲国家的整合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东西德的统一,更是在双方同一意愿之下所进行的合并。

陈总统对於国民党不和执政的民进党商议,迳自与中国接触的做法不以为然,瑞士记者将此解读为,岛内新一轮选举所可能导致的权力重新分配正对陈总统无形施压。而台湾的政治运作因朝野两党各持极端偏见而近乎停摆的现况,是在视讯会议后研讨会中的重要主题。来自海德堡及科隆的两位大学教授一致认为,从民主实践与法治国家的标准来衡量,台湾早已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和中国相较,台湾在以民主方式讨论问题时,已相当具有德国的水准,却也同时言明,台湾对内、对外严重的「效力损失」应归咎於两党彼此极度不信任、长期对峙不愿妥协的恶果。

瑞士记者提醒,一碰触到中国崛起所牵动的複杂关联与「一个中国」的国际共识时,台湾应该知道,它所能寄望於欧盟的,其实是微乎其微。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台湾朝向民主及多元社会发展的成果虽然值得敬重,囿於「现实政治」,「两个中国」不可能提得上德国及欧盟的议程。

自由大学的Sandschneider虽然怀疑中国是否能自此「直线」发展,在其言谈中却不时透露出对「成功的中国独裁」的某种恐惧。这位和德国外交部有诸多来往的外事研究主管竟然语出惊人地说:「我们也不知道该对台湾人说些什么。」德国或欧盟对所谓「台湾问题」的无奈,可见一般。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Wacker则是现实政治的执行者,对於台湾问题死抱一中原则,却没考虑到,在执行层面上,「一中」其实可以有不同的诠释角度。

Wieser写道,国际社会应该用心寻找游戏空间,让中台双方不仅在政治上接触,更要帮助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信念。为了支持台湾的民主,可以在非正式、非官方的场合,表现出友谊及对台湾价值的珍惜,同时也让中国明白,一中原则也尚未抛出车窗外。

可惜,整个研讨会上弥漫着不是服从中国,就是害怕与其对峙的气氛。记者问,德国在面对中国的怯懦与畏缩,和它直接犀利地对美国做出批判的气势截然不同,原因何在?

Wieser报导,有与会者最后提醒,台湾必须「面对现实」,不要制造麻烦,而台湾驻德国谢志伟代表却坚定而极具说服力地以希腊大哲柏拉图的学说告诉欧洲人,理想先於现实,现实原是理想的投射,太过务实而没有想像力的人,在台湾问题上註定只见到中国的阴影,而看不到民主的灯塔。

这篇报导明确指出,欧盟非常清楚台湾的弱处就在於受操纵而分裂的社会。国民党不团结,民进党不团结,对生病的台湾视而不见。两党为了夺权,几年来既不断寻找牺牲者,更毫无遮拦地在奄奄一息母亲的病榻前大打出手。台湾民众应该拒绝当牺牲者的派份,自行开闢多重管道认识国际,才有足够资讯知道自己在世上的位置,也才能监督政府安排台湾在全球所担任的角色与适切的定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