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林贤治/邵燕祥:宿命的召唤

 

林贤治就与邵燕祥合作主编思想性散文刊物《散文与人》,五年来一共出版过六集,刊登过韦君宜的《“抢救失足者”》、梅志的《出狱琐记》、牛布衣的《人类思想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耿庸的《萧军七年忌》、筱敏的《时间断片》、王得后的《我已经死过三次》等思想性散文,高尔基的《不合时宜的思想》、邦雅曼·贡斯当的《论书报审查》、马拉美的《艺术的异端:为所有的人的艺术》等译文及林贤治的《论散文精神》、邵燕祥的《批判精神与杂文的命运》等理论文章。这些充满理性批判精神和丰富个体精神的文章,被认为“在当今众多的出版物中也可谓是独树一帜”,“涌动在文字背面的激情和炽热的追求,却让我们时时感受到时代的良知,他们大多是在运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以他们的文章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正义感”[17]。

林贤治和邵燕祥再度联袂主编《散文与人》丛刊新一卷——《宿命的召唤》,他们强调听从时代召唤,保持对社会现实关注,守望知识者精神家园,坚持独立思考,期待以深厚人生内涵与斐然文采兼融的散文,回应鲁迅在本世纪之初发出的“立人”的呼唤。《宿命的召唤》中收灵的文章,包括筱敏的《书的灰烬》,冉云飞的《沙俄时代书刊检查中的告密》,柯罗连科1920年为出版自由、言论自由、表决自由等问题而致当时任苏维埃政权教育人民委员(即教育部长)的卢纳察尔斯基的六封信,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威塞尔对人类以及人性深刻追问和对一切暴力、仇恨、压迫的强烈谴责的六篇随笔等。这些文章不是有些学者所鼓吹的“狭义散文”、“艺术散文”或“美文”,而是质朴又富有张力的思想者散文,其内容覆盖历史、哲学、宗教、政治、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正如编者所说:“散文——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就其本体意义而言,无疑是最富于自由的人文气质的。但是,索诸创作界,实际情形又如何呢?惟见论客大噪,标榜所谓‘大散文’。其实散文并无大小,倘要说‘大’,亦非关题材,非关结构,非关滔滔乎滥情之言;在此,首要须得有大精神。何谓大精神?恐怕除了如宗教家的终极关怀者外,仍须具有如战斗者的现实关怀。作者当置身于时代的变革之中,担当公民的命运,感受大众的悲欢;有不平,有追索,有发现,有超越。散文创作,无论是生命的部分或全副,都是有着现代人的强烈的脉动的。不然,即令‘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果然无所不包,也将无改于老旧的‘小摆设’。”

请点这里直接下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