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伊拉克战争,很多人对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开战,继而把自己拖入泥潭的初衷感到好奇。各路观察家也纷纷提出“石油说”、“地缘政治说”、“推广民主说”等各种解释。这些解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道理,然而要想了解更多,我们就有必要追问,究竟是哪些人在实施这些战略,他们从哪里来,之间关系又是如何?解答这些问题,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宏观政策的来龙去脉,而且会发现有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那些鲜活的故事。
《布什战争内阁史》正是一本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的书。该书作者詹姆斯·曼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撰稿人,他曾经供职《洛杉矶时报》,长期从事国际问题与美国外交报道,是个一流的调查记者。后来利用挖料的专长从事写作和研究,成为具有记者和学者双重身份的撰稿人。
这本书原名为《“火神派”的崛起》。“火神”是古罗马“火、货币与金属锻造之神”,代表权力、顽强、坚韧和耐久精神。詹姆斯·曼在这本书里展示了从身陷越战泥潭时开始,美国政界和军界就有一批新保守主义者,他们有着火神般的精神,在几十年里一直孜孜不倦,寻找机会对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施加影响。这些人被詹姆斯·曼归结为“火神派”。
2000年布什政府上台,“火神派”的重要人物开始得志,他们包括副总统切尼、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等,他们和具有同一理念的舆论界人士互相呼应,在中美撞机事件、朝鲜核问题以及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对美国的政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这些人的信仰基本特点有:世界善恶分明,美国代表善的力量,要利用超强的实力,与恶力量进行对抗,进行打击,实现美国推广民主的理想。不过他们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有些人比如切尼、拉姆斯菲尔德,对美国的军事实力非常自信,不屑于谈判,只相信武力;而另一些人如鲍威尔,由于有越战的经历和教训,则更多地希望能慎用武力,“战则必胜”,否则反而坏事。但总的来说,他们都认为美国必须有“鹰”的气质。
詹姆斯·曼在叙述这些人物和他们的理论来源、思想经历和实践经验时,不仅把在几十年里忽隐忽现的新保守主义梳理得清清楚楚,而且在翻阅大量政府档案和对几百名当事人访谈的基础上,向读者讲述了这些“火神派”们的鲜活个性,比如切尼的低调和阴鸷,鲍威尔的谨慎和循规蹈矩,阿米蒂奇的憨厚和固执等。在展示这些人的个性时,詹姆斯·曼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有根有据地描述出来,如拉姆斯菲尔德因为自己的“总统梦”和布什家族的一些恩怨,阿米蒂奇和鲍威尔之间性格互补导致的亲密等。
正是这些鲜活的故事和对思想理论历程简单明了的梳理,使这本《布什战争内阁史》在一领域里脱颖而出,既有学术价值,也有阅读价值,因而登上了当年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