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敦:美国政治的“半边天”

《美国的激情、权力、政治:乔治敦女士俱乐部》 作者:(美)C.大卫·海曼 版本: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版 定价:34.00元

  1961年10月16日晚上,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乔治敦镇上有一次“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晚宴。晚宴是美国联邦法院第一任大法官约翰·杰伊的后代苏珊·艾尔索普安排的,而之所以组织这次晚宴,则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总统约翰·肯尼迪想就美国在古巴遇到的问题和两个苏联问题专家交换意见。按照常理如此重要的会见完全可以邀请客人做客白宫,但是要按照此规格组织会谈的话,接踵而至的一个问题就是向媒体解释清楚为什么召见他们。肯尼迪总统委托苏珊安排了这次非正式的聚会。该次聚会的参加者有苏珊夫妇、波伦夫妇、库珀夫妇、肯尼迪夫妇、格雷厄姆夫妇以及以赛亚·柏林等人。这次晚宴的成果,便是给美国成功处理古巴危机制定出了一套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这场晚宴只是乔治敦女士俱乐部组织的数不清的宴会之一。美国著名传记作家C.大卫·海曼在他的大作《美国的激情、权力、政治:乔治敦女士俱乐部》(以下简称《乔治敦女士俱乐部》)中,个性化地记录了乔治敦镇近半个世纪的社交史。

  美国历史不长,但美国的小镇不少,为什么惟有乔治敦镇独入作者法眼?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所有和美国有关的新闻,亦大多发生在白宫、联邦最高法院、国会山、五角大楼、华尔街以及好莱坞,乔治敦并不是美国政治的核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为乔治敦编写一部非正式的编年史?林登·约翰逊总统执政白宫时的评论不是很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每位研究华盛顿政治的学生都应当知道,政府的许多事务都是在晚上商定的,有时是一块喝酒的时候,有时是在宴会席间———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在乔治敦。”之所以说这个答案不是很圆满,则是因为作者大量采访后发现“这些晚间活动大部分都是女人的构思、策划、推出和指导的。”乔治敦女士俱乐部不啻是美国政治的“半边天”。在《乔治敦女士俱乐部》一书中,海曼通过大量的事例不断论证和强化这个结论。而这些事例的遴选和组织,则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华盛顿邮报》的一把手凯瑟琳·格雷厄姆、大使夫人伊万杰琳·布鲁斯、参议员夫人洛兰·库泊、政治行动委员会创始人帕拉梅·哈里曼以及社交新闻记者萨利·奎因五个华盛顿成功人士身后的传奇女性展开。作者选取这五个人作为展示乔治敦风貌的窗口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更没有仅仅围绕这五个传奇女性展开,而事实上,全书有条不紊的论述,成功地囊括了从艾森豪威尔到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华盛顿特区的所有风云人物。

  《乔治敦女士俱乐部》一书所记录的,无疑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涉及人物众多,而且这些人物均为美国政治台前幕后的“大腕”。作者叙述的注意力,除了重点围绕五位传奇女性组织的宴会之外,还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这些女性个人命运与身世的沉浮史上。

  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如此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大卫·海曼硬是处理得井井有条,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作为一部翻译的作品,《乔治敦女士俱乐部》总体上来说还算过得去,但也多少留下了一些瑕疵。一方面是翻译的瑕疵,诸如第197页在说到《华盛顿邮报》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时,很生硬地将“发表”翻译成“出版”,中文读者勉强能理解,但毕竟拗口了很多。

  另外一方面是编排的瑕疵,作者在372页交代“书后范围极广的参考书目包括所有该书中曾提及或作者读过的书籍。”遗憾的是,在中译本中参考书目则凭空消失。还有作者“信息来源说明”的标题中突兀地多了“死的象征”几个字,不才如笔者竟然完全不能理解其用意,只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权且立此存照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