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爱宗:没有反对党的“多党合作”只出产“政治花瓶”

 

“高官发源地”新概念离政改更远

中共十七大的人事安排,正像一股暗流,以看不见的速度奔流。如果预测哪些人最终会占上风,成为中共人事大洗牌后的主角,大致有以下几项:团派,太子党派,前总书记、前委员长、前总理等安插的实力派,称为三大势力,其各有自己的势力分配范围,它们也将推出自己的”三个代表”。团派当仁不让的是现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重庆市委书记汪洋等;太子党派已经走上前台的是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北京市委副书记兼市长王歧山等;”第三股势力”就是前总书记江泽民、前委员长李鹏、前总理朱镕金安插的实力派,也各有不同寻常的势力,如吴邦国、温家宝、张德江、李长春、周永康、贺国强等,他们也将在新一轮争权夺利中乐于”进取”,分得一杯羹。

这些要员中,有的将提升为政治局委员,由中共管理层,进入中共决策层;已经是政治局委员、常委的,将继续得以保留,并扩大实权,如习近平、薄熙来、刘延东、李源潮、王歧山等,都将一一提升,习近平已经从浙江省委书记位子提升为上海市委书记,2007年的年底前进入政治局;不出意外的话,北京市长、前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歧山,还将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将成为继谢非、李长春、张德江之后的另一个”广东王”。

中共选拔政治局委员,主要来自中央系统重要部门、重要省份的省部级一把手,这些省部级”一哥”的领地,用好听的话说就是中共”高官发源地”,中央党政部门如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国务院秘书长、发改委、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商务部等,地区如京、津、沪、粤、渝、苏、鲁、川和新疆。京官多是来自地方官,而地方官却都是从重要地区中选拔,历来如此。


万钢

万钢乃孝顺党的”好媳妇”

按惯例,中央政府内阁和省级高官清一色的都是中共党员,非中共莫属。最近似乎又点”右倾”的味道,比如中共任命致公党副主席出身的”海归”派知识分子万钢,出任新一任科技部部长,但这也只是一个”作秀角色”,因为这些的设置必须另增加一个党组书记,于是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就成了正部长待遇的党组书记。从”党领导一切”、”党高于一切”的角度讲,万钢部长要接受党组书记兼副部长李学勇的领导,虽然他这个刚娶来的新媳妇已经名正言顺去当家,但上面总有一个党婆婆”亲政”,万钢只能是无可奈何的小媳妇角色。不过,万钢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他要成为中共秘密党员(地下党员),或者他能够依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比党员还符合党员标准,他就可以像港商曾宪梓一样”比共产党员还共产党员”了(曾的原话是:我毕生忠于党、忠于祖国,我要求自己要做一个不是共产党员的共产党员),总会成为一个孝顺党的”好媳妇”。

当今,”海归”也只是当科技部长,而不能当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司法部长、文化部长。粗略估计,1949年10月之后由中共中央组织搭配的中央人民政府多名党外人士出任”内阁成员”的现象将不再出现,当时如黄炎培为轻工业部长(沙千里也在1950年代担任此职)、章伯钧为交通部长,朱学范为邮电部长,章乃器为粮食部长(1952年),谭平山为监察部长,马叙伦为教育部长,廖仲恺夫人何香凝为华侨事务委员会,罗隆基为森林工业部长,梁希为林垦部长、史良为司法部长、章乃器粮食部长、傅作义为水利部长,沈雁冰(茅盾)为文化部长,郭沫若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李德全为卫生部长,而且当时还有很多党外人士如谭平山、章伯钧、马叙伦、王昆仑、罗隆基、章乃器、邵力子等,还与薄一波等一起出任政务委员,该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务委员;同时,黄炎培、郭沫若还是政务院副总理,与董必武、陈云并列;宋庆龄、张澜、李济深等国民党、民盟元老还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排序在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之后,副主席高岗之前。

以前,内部传闻”海归”、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有可能出任继黄炎培之后的党外副总理,但最后也未见有这个可能。成是前报人成舍我的儿子,名字里有居安思危之意,但他却不能进入内阁,最多出任副部长,最后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的身份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政治待遇始终转换不了政治实权。

比较1949年中南海仍是倒退

成思危之前有望成为副总理的”党外人士”荣毅仁,也不过是当了多年党外的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后当了多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主席,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江泽民这个”帝王明君”,被提拔为”党外”国家副主席,谁知这也是”忽悠”全国十三亿人民,直到2005 年10月荣毅仁去世,遗体告别仪式上最突出的是他身上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可见这名当年的”党外人士”再也不用当”秘密党员”了,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了,用周恩来的话说,荣毅仁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了,但留在党外更有利于党的工作。在其方便的情况下,可恢复党员身份。像荣毅仁这样的实业家,在1949年之后中共夺取政权后就积极申请加入共产党,到了1985年7月1日被中共吸收为正式党员。沈雁冰、郭沫若这些早年加入共产党的党员,后来曾脱离党,中共建国后再度成为”党的一分子”。此外,就连宋庆龄这样的国民党员,1949年之后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党外副主席,其后他也是多次申请加入中共,并在临死关头被中共吸收为中共党员,并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的最高规格。

尽管2005年3月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但对比1949年10月中共与其他政治力量共同组建政治权力的设置,今天万钢等党外人士进入”内阁”仍是一种倒退。数字显示: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1名委员中,党外人士占31名。 6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有3人。政务院4位副总理,党外人士2名。政务院32个部级单位,正职领导中党外人士13名,占40%;副职领导人党外人士31名,占43%。

据说有胡锦涛智囊、文胆之称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民主是个好东西》作者俞可平近日访美,当有人问他提出的中国民主发展的路线图是否意味着中共会容许反对党时,俞可平没有回答,反而是”无言以对,窘态毕露”。按说这个问题本来简单得很,以俞可平的学术背景,他当然知道民主必然意味着容许反对党,那么,他为什么不敢正视呢?一句话,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虽然胡锦涛、温家宝对外大讲民主,听其言,观其行,充其量不过是应付舆论,实际上拒绝民主。如此看来,所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其实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花瓶,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换句话说,”高官发源地”这个新概念,已经被证实与政治体制改革越来越远。总之,共产党若不允许反对党存在,任何形式的政治体制改革,都将是换汤不换药。

首发议报第303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