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大清相国》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塑造了以相国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及他们之间展开的官场博弈。昨天,王跃文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原本写当下官场生态的视角投射到清代官场,并非回避现实试图转型,而是出于个人对陈廷敬为官之道的兴趣。
《大清相国》以陈廷敬的官场生活为主线,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了300多年前的官场风云。小说以历史事件为依据,讲述康熙王朝时期,包括明珠、索额图、徐乾学、高士奇等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而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归乡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的故事。
据王跃文介绍,写作《大清相国》实属偶然,“那年我和《龙票》剧组在山西榆次排戏时,陈廷敬的家乡人找到我,希望给他们做一部关于陈廷敬的电视剧。但是我这个人并不是你给我一个命题作文我就会写的。后来经过了解,觉得陈廷敬这个人有可写之处,于是就进一步研究这个人物,并对他产生兴趣,最终写成了小说。”
细观陈廷敬的为官之道,王跃文将其总结为等、忍、稳、狠、隐。陈廷敬正是掌握了这种官道秘诀而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王跃文阅遍陈廷敬一生后认为,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但是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但是陈廷敬在关键时候敢站出来。对于小说的写作,王跃文表示,他在《大清相国》里并没有宣扬一套庸俗的官场哲学,只是真实地反映和描写一些官场的为官智慧。
尽管已经写了不少揭示官场潜规则与生态环境的小说,但王跃文却不把自己的作品划分到官场小说范畴,而将其称为“政治文化小说”。“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所谓政治文化,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政治的一种共同认知,或者是对政治的情感取向。其实我觉得政治文化应该是一个更大的范畴,政治文化小说应该是关系到政治利益选择的一种东西。而所谓一般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就是那些层次比较浅的,多写官场鸡零狗碎,一般性暴露的作品。”
对于写作,王跃文说,如果说写作就是他的生命,这话可能太矫情了,“但是我除了写作就不会做其他什么了。”对于将来的创作,王跃文说,他只想认真地写好每一部书,“至于以后,你这个人,你的这本书在文学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我觉得只有天才或很狂妄的人才有那种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