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凭想象 情节雷同"盗墓小说"惹人疑

 

去年最红火的网络小说《鬼吹灯》今年依然热度不减,并带火了一批考古探险类作品,使书市刮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盗墓”旋风。记者获悉,2006年年底上市的《盗墓笔记》,在今年4月份推出续集《盗墓笔记2》后,已经持续几周领跑京城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而被读者视为最有可能威胁到《盗墓笔记》地位的两本书———已经在台湾红极一时的老牌盗墓小说《传古奇术》和风靡网络的《我在新郑当守陵人》也在近日推出。此外,各大出版商手里的一大批“盗墓小说”正在蓄势待发,如《盗墓之王》、《盗墓者》、《墓诀》、《西双版纳铜甲尸》、《茅山后裔》等。

如果说,在去年的《鬼吹灯》中,“盗墓”还只是惊悚剧情的一个因素和噱头的话,那么此番直接扛着“盗墓”大旗的一大批“盗墓小说”的陆续问世,则意味着在2007年,盗墓文学已经可以直接从“惊悚文学”中分离出来,自成一派了。著名流行文学研究者周枝羽博士认为,《盗墓笔记》、《传古奇术》和《我在新郑当守陵人》等“跟风”之作的出版,使得“盗墓小说”行列蔚为壮观,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的竞争会进一步惨烈,这样一来,2007年的盗墓热可能会由于跟风作品过于集中而提前结束。

■情节如出一辙

《鬼吹灯》系列,写了三位当代“摸金校尉”(盗墓贼),利用风水秘术,解读天下大山大川的脉搏,在发掘古墓时的诡异经历。主人公胡八一祖传风水秘书残卷,上山下乡时误入辽代古墓,参军时在昆仑山大冰川发现九层妖楼、在新疆沙漠中消失的精绝古城……小说具有浓厚的探险猎奇色彩,自从去年3月份开始在起点中文网上贴出后,人气直升,每个章节的付费点击率达到一万以上,并在短短几个月由出版社闪电般接连推出了四本,一举成为2006年最火的网络小说。

和《鬼吹灯》一样,《盗墓笔记》也是那种叫人捧起就放不下的小说。但大体故事也如出一辙,书里主人公是个杭州小伙,他带着几个人,按照爷爷传下来的战国帛书上的寻宝图,跑到山东的千年古墓里去探险……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古墓竟然有着这么多诡异的事情: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等等。

而且,巧的是,《鬼吹灯》里有一个满口革命口号、看到了名器就忘了危险、大大咧咧的胖子,而在《盗墓笔记》里,主要人物中竟然也有一个胖子,说话也是革命口号,也是贪财大胆的主儿,可惜被《鬼吹灯》占了先,《盗墓笔记》未免就有点落了下风了。

最近刚刚由友谊出版社推出的新书《我在新郑当守陵人》,最早也是在网络上亮相,作者声称自己写的是“反盗墓小说”,因为他的主人公是“守陵人”,而不是“盗墓贼”,他在书中描述了“守陵人”与“盗墓贼”之间紧张残酷的战斗。而在台湾红极一时的老牌盗墓风水小说《传古奇术》也将引进内地,出版此书的台湾鲜鲜文化编辑cobi小姐认为这本书写得跟《盗墓笔记》相比,在知识的专业性和传奇性两个方面都有一拼。

■写作多凭想象

远古的文明,失落的宝藏,神秘莫测的古墓,没有什么比这些元素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了。评论家周枝羽先生这样解读“盗墓小说”的走红,他说,在故事中,流行文学的一切好的因素都具备了,传奇性、紧张的悬念、惊悚感。“实际上,此类小说的走向和结构很有《达·芬奇密码》的味道,只不过它的载体变成了‘盗墓’而已,小说里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的知识,这些也是特别能满足读者需要的元素。”

不过,让很多网友大跌眼镜的是,无论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的《鬼吹灯》的天下霸唱,还是号称写出了“最好看的盗墓小说”的《盗墓笔记》的南派三叔,这类小说的作者其实都是年轻的网络写手,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想象来写作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