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对司法案件中的民意审判,但是,除非高莺莺案的诸多疑点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释,否则,与成千上万的人一样,我有权怀疑襄樊法院的判决结果。襄樊司法当局对高莺莺之死存在的种种疑点置之不理,却不惜代价地维护一个早已逃遁而且也未提起诉讼的酒店老板王淑军的“名誉权”,不仅违背一般法律程序,其动机本身更值得怀疑。
在襄樊这块土地上,高天虎案已不可能得到公正的判决。但高天虎不曾想到的是,由于他的坚持,高案促使中国民间声音的拐点得以形成。尽管各大网站均对高莺莺案的信息严加过滤和删贴,却未能挡住失望和愤怒的声音迅速传播。我曾做过大致统计,在重庆钉子户事件和人民大学张鸣事件中,声援当事人的跟贴约80%—90%,而今天,对高天虎的声援已接近百分之百。这种完全一边倒的网络民意结构是一个清晰的信号,表明民意对公权力的态度,由信任、到怀疑、再到失望、终至绝望。。。。。。希望中共高层和民间社会能够敏锐把握这一信号的含义。
高莺莺案本身具有刺激民众情绪的完整要素:貌美花季少女的死、扑朔迷离的死因、市委书记与农民的地位落差、有关部门拙劣的处置手法、高天虎完全不计经济成本的抗争等。不需要深奥的法律知识,每一个人就可以在他的内心形成一种良心判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完全公正的程序和完全开放式的办案态度,高莺莺案注定无法逃脱愤怒的民意审判,这时候,民意与公权力的强严重对立便形成了。
而在这种对立中,我们看不到高层干预的迹象,这就使民意逐渐表现出对权力的决绝态度。当孙志刚案和哈尔滨宝马案发生后,最后的一线希望是存在的,“苍天”在最后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惜,权力全面掌控社会的同时也在广泛侵害社会,这就决定了孙志刚案、宝马案、高莺莺案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权力危害社会已成公害。这么多的案件当事人和关注者都在仰望苍天,而苍天是会累的,更重要的是,苍天的四角支撑是大地,这个“地”,对从来都不是靠选举掌权的中央政权来说,就是地方权力体系。为了不得罪其权力,为了维护“自己人”的团结,“苍天”只好无奈地闭上了眼睛——时至今日,高莺莺案已经让人们看到:“亲民的”中央政府,“和谐的”中央政府,对于发生在基层的官权侵犯人权事件基本丧失了约束的能力和愿望。
而高莺莺案的意义就在于:当民众意识到最后的一角“青天”不再可以指望,他们就只能信任自己了——与其眼巴巴等待,还不如骂骂大街解气。无论这种骂大街的声音,还是呼唤民主的理性思考,在网络上,便构成了接近百分之百的民意反对奇观。我们不要忘记,这不是在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而是自由表达意见的互联网,这种近乎百分之百的反对,才是真实的民意统计数字。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民意调查,我们经常对生活中相互冲突的统计数字感到困惑,但当一个帖子发出来,一天时间内就有十万计的点击率和几千条跟贴,谁能怀疑这种网络民意的真实性?
随着上网者数量的增加(据信息产业部透露,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44亿),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上针对社会问题的各种发贴和跟贴,已经差不多形成一个虚拟的全民议会,当一个热点话题瞬间形成,四面八方的网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发表他们的看法,这时候,要想彻底阻断信息的传播是不可能的,即使对那些最具影响的网站实施即时监控,只要有一个键连的网址,网民就能够更换“议会”的聚集地点,也就是说,这种阻断的实际效果是很差的,只会带来网民更严重的情绪对立和失望,比高莺莺案更加敏感的博白计生暴动事件背后,显然有更为严格的全国性过滤和删贴,却也同样无法阻止人们了解到真实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除非取缔互联网,否则,从技术上来说,我不相信谁能够成功地控制网络。
我们不要忘记,中国网民的数量每天都增加,而他们获取信息的网络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即使不通过动态网和自由门等代理软件,他们也可以迅速了解热点事件的信息,当接近百分之百的民意开始形成对权力的彻底不信任态度,他们当然会有足够多的手段突破封锁,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信息。没错,这是发生在网络虚拟世界的事件,除了字符与图片的传播,反对的声音并不直接转化为抗议的行动,但信息时代的特点却正在于:整个社会的组织和运转,最终是以信息沟通为枢纽的。在一行行绝望和愤怒的字符后面,是一片片民心的丧失,是一种情绪的发酵和酝酿。当政者如果漠视或低估这些字符的含义,显然是掩耳盗铃。当这种接近百分之百的民意反对声响起,当绝望的心理拐点已经形成,留给执政者的时间就不多了,他们应该意识到这种压力的紧迫性,痛下决心,尽快以实际行动与民间社会达成和解。没有全民和解就没有社会和谐。官民对立下的个案解决维全能成本实在太高,很容易演变为绝望之下的群体行动。
浏览有关高莺莺案件的网络跟贴,我们会看到,中国社会尽管表面上鸦雀无声,实际上却隐藏着强大的街头政治动能,目前所缺少的,可能只是一个适当的突发事件,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扳机。然而,官民严重对立下的街头政治是否中国社会最优的转型模式?这一疑问的回答者,显然只能是政府,而不是民间声音的力量。面对越来越频繁的网络抗议,我相信,有政治敏感的人会读懂其中的含义,我也愿意相信,身处权力体系中的多数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对立下的社会转型会造成巨大的震荡,在必将到来的转型之前,权力与民间是否可以首先达成基本的和解与信任呢 ?
手握大权的政治家似乎应该表现出敏锐的历史意识和行动魄力了。
首发议报第3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