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3)

 

“鹅”、“猴”、“羊”、“鸭子”——文坛上50年代活泼可爱的四个“小精灵”,后来都摆到了反右运动的祭坛上,走向各自不同的悲剧命运

————————————–

第一章 从唐挚到唐达成

五十年代初期的绚丽朝霞,竟是一场急风骤雨的预警

我们的父辈谈起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他们会猛然眼睛放光:“那真是一段令人怀念的岁月。人气旺、心劲热,社会欣欣向荣……”近年还有描写五十年代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掀起人们心底的波澜。

五十年代,是共和国的童年。

童年是人们带著玫瑰色的眼镜看世界的年龄。世界在童年的眼中,充满彩虹般绚丽美妙的色彩。

童年是值得怀念的。而对童年的种种幼稚和不成熟更值得研究。对童年的研究,是为了尽快地进入成熟期。

唐达成在五十年代初,给人们留下的是怎样一个印象?

沈季平(笔名闻山)在我对他的访谈中,是这样展开了唐达成:

“唐达成和我从1950年就开始认识了。在丁玲文研所的理论组。

“后来到了《文艺报》。我比他去的晚一些。当时七、八个人就办刊物了。丁玲是主编。星期日,就到丁玲家吃烤鸭。关系很好的,很融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革命大家庭。

“他很喜欢音乐,他字写得也很好,可能是家传,他经常和我谈他爹,他爹是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唐醉石。


风华正茂的《文艺报》青年才俊唐达成和妻子马中行。摄於1950年代。

“我和他很谈得来。这是很难得的。他很佩服冯雪峰,冯雪峰和鲁迅的文章我们都喜欢读。他看得书很多。很能写文章,……

“唐达成有个外号,我们叫他鹅。他并不是很高,可两条腿挺长的。我们叫他鹅,他鹅步,走起路来,挺著胸,两条腿一跨就跨出去好远。相当傲气呀,高高地扬著脖子扬著头。我们那时候管侯敏泽叫猴,小猴;杨志一叫羊。”

马中行电话里对我说:“他(闻山)没说他叫啥?鸭子,人们都叫他鸭子。”我想,侯敏泽确实如猴一般敏捷机灵;人们称闻山的文章写的是“狗撵鸭子——呱呱叫”;而叫杨志一羊,究竟是因为他姓杨还是说他性格像羊一般绵善温顺?文坛上当年活泼可爱的四个“小精灵”,后来都摆到了反右运动的祭坛上,走向各自不同的悲剧命运。

“我现在做梦回想起来,都是他过去的样子。”沈季平临访谈终了时还感叹一句。

以写人物传记和事件纪实见长,曾经写过风靡大陆、轰动港台之作《中国三代作家纪实》的涂光群,对五十年代的唐达成印象如是:

“我和唐达成一起共事主要在57年反右以前。54年,作协统一成立一个团支部,我是团支部书记。团的书记要找一个年轻党员,这是我们党的一个惯例,我入党比较早,实际年龄比唐达成还小一岁,他是我的老大哥。那时,他是团的组织委员,沈季平,笔名叫闻山的是宣传委员。后来加了个北大毕业的女的叫黄婉青是学习委员,好长一段时间是我们三个人。

“唐达成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业务干部。我们都不是光做政治工作的那种人。只不过是上级领导那麽安排了,就去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在仕途上有什麽想法的人。而是对文学比较著迷。他年轻时是想当一名记者,参加的是新闻专业学校。那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学校,比较开明的,受世界潮流的影响,认为记者是无冕之王,不管你是什麽官呀,有什麽权势呀,我都可以报道你,都是平等的。接受的是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不是说你是官,我们就是一种依附关系。

“我们向往共产党,也是出於这一方面,因为对蒋政权的独裁、腐败是深恶痛绝的。抗战胜利后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年龄,痛恨蒋政权对新闻舆论动不动就查封取缔。他跟我聊起来,说到陈汉伯,也就是笔名梅碧华,那在当时这个名字是叫得很响的。青年学生中出来的风云人物,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做党的地下工作,也在新闻专科当过老师,给他们讲过课,唐达成对他还是很崇敬的,他对唐很有影响。

“……那时,主要负责人是陈企霞,他是《文艺报》的主编,也是机关党支部书记,双重身份。唐达成很受陈企霞器重。当然是因为他文章写得很漂亮,陈企霞是很爱才的。那时,组织上很注意培养唐达成。……

“唐达成好像是56年春天入的党,好像还没转正,还是预备党员,反右运动就开始了。那时,领导上还推荐他到中直机关做团委委员。那时中直机关团委,中组部、中宣部都在一块。领导上能物色中你,那可不是等闲视之。……”

汤浩作为一位女同志,老大姐,眼光自有其女性的独特角度:

“我跟唐达成,一开始就不是平起平坐的。尽管我们是同事,我是非常特殊情况下调到《文艺报》的。我从上海来,我在上海干什麽?我在上海地下党,在地下叫做学委,建团,做青年工作。我没有专长。陈企霞是我的顶头上司,他说,怎麽调来一个共青团,他特别生气,把共青团的作风都带到我们《文艺报》来了。……要不,我怎麽说不平起平坐?我对文艺理论、文学评论比幼稚还不如,无知。我做青年工作,和文艺风马牛不相及。但党要我充实到《文艺报》,我就来了。陈企霞不乐意也没办法。谁拿我也没办法。……唐达成他们已经很有基础,陈企霞对他可好,跟对我是两回事。……他们在一起讲什麽我都听不懂。我是不懂的,我不喜欢文艺理论,人各有志,我就是不喜欢。

“你知道不?唐达成的爱人,就是马中行,是我给他们介绍成的。马中行的大姐叫马敏行。也在我们《文艺报》工作。她是搞秘书工作的。我们俩关系特好。有一天,她领著她妹妹来了,就是马中行。她妹妹在电影学院,很漂亮,还没有毕业。她说,我想给我妹妹找个男朋友。那时候,他们都没结婚,沈季平、杨志一、周文博都没结婚。我就对唐达成印象很好,他人品好,又有才华。他很用功,总在那里读书。他不多说话,后来当了领导了,老得说话。那时候,他不多说话,但肚子里有主意。

“后来,他们俩就成了。马中行看得上唐达成,唐达成是当时《文艺报》有名的青年才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