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达成年轻的时候,那是热情洋溢,嫉恶如仇,敢於发表自己的意见,敢於表现自己爱憎的人。啊,那是说起话来慷慨激昂,咄咄逼人的人。那是觉慧的性格啊,觉慧——那是老三,不是老大觉新。叛逆者形象啊!毁了,活生生毁了,完全让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毁了。”
————————————–
古鉴兹,曾在唐达成当政时期担任过作家协会机关党委书记。一接触,却同他担任的职务有极大的反差。风风火火的性格,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告诉我说,我是吃了药同你谈的。我说著说著就容易激动,我怕我的心脏受不了。但是他说著说著,还是控制不住地激动起来。对唐达成几句平淡的叙述之后,他猛然拍茶几而起,离开坐著的沙发,一直逼近到我面前:
“啊,唐达成年轻的时候,啊,那是热情洋溢,嫉恶如仇,敢於发表自己的意见,敢於表现自己爱憎的人。啊,那是说起话来慷慨激昂,咄咄逼人的人。那是觉慧的性格啊。觉慧——那是老三,不是老大觉新。叛逆者形象啊!毁了,活生生毁了,完全让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毁了。唐达成是后来的这样吗?”
古鉴兹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又激动了,他有点难为情地向我笑笑,说:“没事。没事。”重新坐回沙发上。喝了一口水。可是一开口,他又站了起来。
“我们俩第一次接触,就是我们俩干了一仗。啊,什麽原因呢?我当时是党支部委员还兼团支部书记。他是个团员,我去通知他开会,那时,中央文讲所是文化部的一个单位。他有些烦。啊,冲我嚷:”开什麽会开什麽会,你烦不烦?三天两头就是会,空洞的没一点内容。有什麽用处。‘啊。我说,你冲我嚷嚷啥?这是上面布置的呀。你嫌烦,你甭做团员。啊。’做团员就为了一天到晚开会了?‘他是不愿参加,我是要他参加,我们俩就站在当院吵了起来。“
唐氏三兄弟夫妇在武汉和母亲在一起。摄於1987年。左一为唐达成,左二为画家唐达康,左三为唐达康夫人,中为唐母;右一为著名报人、北美世界日报创办人、唐家长子唐达聪,右二为唐达聪夫人,右三为唐达成夫人马中行。
古鉴兹讲这一段吵架时,浮现在脸上的不是恼怒和不满,倒有点甜蜜感。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唉,那段时间,各种各样的会也实在是多了些,真让你领教了‘共产党的会多’。只不过我不敢公开说啊。我总觉著我作为团支部书记还得服从组织,总得有些组织纪律观念。”
涂光群也提供了类似的感觉:
“我们其实还都是业务干部,平常在一起也总有同感,总感到今晚本来准备看什麽什麽书,结果一开会一政治学习,什麽也干不成了。当然,领导总还是要按他们的意图发现人选拔人,我感觉到,我们都在一种社会体制下,我们都逃脱不掉某些东西。领导用你,从他们的标准来说,你就是要听话。你在一个单位里,不管怎麽说,一个主编往往对你的今后有很大影响。不过,陈企霞对年轻人还是好的。用他自己话说,就是抗上。对部下还是关心,开明。还有青年人喜欢的那种民主自由的作风。他不是那麽很专断的。但有很多领导不是这样的,我要用你,你必须听我的,尤其有一些延安过来的老领导就有家长作风。作协的领导,有些就有民主作风,有些就很专横。”
马中行,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漂亮姑娘,她是在作“终身所托”的选择,她“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选中了唐达成。
唐达成也是踌躇满志。让我们看看唐达成五十年代初,在《我的人生观》中的一段文字。去感受一下他那时的心情:
读高中的时候,我大量的阅读了欧美的小说,也从历史上倾慕著“扭转乾坤”的英雄。我不再是单纯地憎恨著有钱有势的人们的世界,而梦想著对这个不平的畸形社会作一番改造。梦想著自己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还记得我读过一本贝鹤见佑甫所著的《英雄史诗》,对书里描绘的英雄拿破仑、俾斯麦……就曾向往不已。尤其是这些英雄们的出身,多半是从贫穷、艰苦、困难中所磨练挣扎出来的,这就更令我相信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贫穷、艰苦或许正是给我的一种磨练。这时,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是植根在“好人政治”与“优胜劣汰”的想法上的。以为政治的窳败,社会的不平,一方面是因为执政者作恶,完全是“人”的问题。一方面又认为尽管社会不公,但是只要自己肯刻苦、努力、用功,不怕不出人头地,可以作为一番。
和煦春风,还是萧瑟秋风?面对“文化沙皇”,斗胆发出那震聋发聩的一呼
我询问起唐达成为何被打成右派,同时代人沈季平直摇脑袋:“直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为什麽要把唐达成打成右派。反党?反社会主义?要是像我们这样的人也信不过了,你还能信任谁?我真是一头雾水。”
问到汤浩,她很认真地想了想,自言自语地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有了,他都有了。你说他是为什麽?”像是自问,又像问我。然后就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一口气给了我三个“我不知道”。
记得就是那个难眠的夜晚,我问唐达成:“你当时怎麽会有那麽大的勇气,写出与周扬商榷的文章?”
唐达成显得很平静:“其实没什么。一切自然得好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想,如果把你放在我当年的位置,你也会去写那篇文章。”
唐达成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严律已、宽责人,淡然、低调、谨小慎微。初始,我把这看作是唐达成的谦虚?抑或谨慎?我想,唐达成此文,也许是他败走麦城的一笔,但更是他浓彩重墨,人生辉煌的一笔。世上几人,能一篇文章天下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但我终究明白:唐达成绝非自谦之词,实乃肺腑之言。
唐达成说:“我们现在流行一句话:无私才能无畏。我想给他改一字才更为准确。无知才能无畏。无私?一个人一点不为自己打算,也许那是圣贤所为?恐怕圣贤也做不到。我倒是觉得,无知时无畏,浑然不知,蔫胆大。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因为没受过虎的危害。什麽也不懂,也就失去了判断的依据。经历丰富了,当然优柔寡断。其实我的文章,说到头,也是当时环境、气候的产物。黄土高原上,只能是遍地的玉米高粱。你要长出椰子芭蕉,那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气候、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