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霖:真相是一种力量——介绍甄铧先生文章“何须‘怕谈以往’?”

 

甄铧先生此文,写于去年(2006年)的“六四”纪念日当天,是后来由一位朋友转给我的。此前,我并不认识甄先生。据该朋友介绍,甄先生在上世纪49年前就是一位新闻记者,195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新闻专业。因此,说起来他还应该是我的一位学长。不久后,我通过这位朋友与甄先生取得了联系,知道他已经80高龄了,虽已离休在家,仍念念不忘民情国事。此后,我们又通过几次电话。从电话里我感觉到他是一位极富同情心和正义感、又有很高学养的老人。但是,他撰写的这篇文章在国内的报刊上不可能发表,只能在亲朋好友之间传阅。我读此文很受感动,于是征得他的同意,决定推荐给海外媒体发表。我告诉他,海外媒体国内看到的人会少一些,但通过“出口转内销”,总比内部传阅看的人要多。

由甄先生此文,我联想到其他一些事情。如今,离上个世纪的“六四”已经十八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共当局对“六四”事件实行强制性的遗忘政策。这个政策很有成效,既然能做到在几乎所有的报刊、书藉、影视上让“六四”事件销声匿迹。正因为如此,多少年来一些良知之士不断发出“拒绝遗忘”的呼声。在“六四”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天安门母亲”群体也曾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即:“说出真相,拒绝遗忘,寻求正义,呼唤良知”。我们认为,一个靠谎言和欺骗来维持的制度是该诅咒的,但要改变它则需要作持久的努力。面对这样一个制度,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说出真相”。“真相”是一种力量,“说出真相”是无权者的权力。没有真相,就没有历史的记忆,也就没有正义与良知。我们热切地希望,所有海内外同胞都加入到“说真话”的行列中来,使得大家都能够自豪地生活在真话和真实之中。

令我感到安慰的是,尽管时间已过去了十八年,但当年的那场大屠杀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一笔勾销。我个人每年都会接到很多电话,收到很多信件,不仅有来自海外的,也有好多来自国内的。从这些电话和信件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六四”这一页并没有从中国的历史上翻过去,对于很多同胞来说,那场民族的劫难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我之所以愿意把甄先生的这篇文章介绍给大家,不仅因为甄先生是一位资深的老报人,还因为他是一位保持着人性光辉的老共产党人。我始终认为,今天的共产党已不再是铁板一块;在这个党内,不乏具有独立见解、愿意讲真话的良知之士。他们同样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2007年5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