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谱:海岩、侯耀华、易中天
海岩最近很上火,也不知被哪位惦记上了,网络隔三差五就跳出“海岩雇用枪手写作”一类的帖子,而且越来越活灵活现。向来“一笑了之”的海岩笑不出来了,扛着1000万字的手稿召开发布会,还找来证人为自己申冤。
海岩自称职业商人,业余作家,却比作家都有钱,比有钱人都有文化,对酒店老板说自己写小说,对作家说自己打理几家酒店,这是什么样的人生啊?海岩之所以被怀疑,从技术角度讲,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他太高产了,每天要工作八小时,要人前人后,鞍前马后,产量却大得让职业作家都自卑。再一个原因是他已经没生活了,他是个富翁,但他的书中却有大千世界,这是用想象力可以解决的吗?
这是一次典型的公共关系危机。商人造假,作家抄袭,这都是严重的职业道德事件,而作家、艺人面对危机比较低端的处理方法,让人为海岩捏一把汗。就拿最近的王朔唾骂侯耀华事件,面对王朔的挑战骂阵,侯耀华一言不发,这必给公众造成两个印象,谢东是真的私生子,侯耀华是假爷们。被人堵着门骂都不敢还嘴,危机公关意识与手法都不堪一提。另一事件为张艺谋的文学策划王斌状告媒体,因为某作家指称是他告发了贾樟柯。王斌比侯耀华危机公关意识有进步,但手法不公开不透明,没有开发布会,没有严正声明,公众仍然不明白你玩真的还是假的,你是在还原真相还是遮蔽事实。
面对网络质疑与公众疑问,海岩应对危机的策略要胜出一筹。首先不是打击对手,而是澄清事实,这一步走对了,扛出据说有两米高手稿,对对手的打击是有力量的,这就逼迫揭发者要么现身对质,要么销声匿迹。
但海岩仍然有纰漏,他找来为自己作证的人选完全错了,三位图书编辑一个影视制作人,都有求于他,都是有利益关系的商业伙伴,身份上的敏感,难免使人对证人证词的可信度表示怀疑。
反倒是一向言辞尖刻的王朔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海岩自古以来每日两千字那是出名的”,具有较高的公众说服力,而且并非海岩请的,所以媒体客观上帮了海岩。尽管努力力挽狂澜,但几轮网络批评下来,对海岩的品牌造成的伤害已经显而易见。
六一儿童节前后,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易中天在六一晚上夜闯少林寺,拜会释永信。并把释永信比喻为佛教界的易中天。细细想想,两人还真有些共同点,用佛教用词叫做心猿意马,可打油一首形容之:老师不讲课,和尚不打坐,佛祖心中留,名利穿肠过。
另外有个建议挺好玩的,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六一儿童节按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制造隆重的欢乐气氛,需要批判。他建议将儿童节办成儿童狂欢节。如果真有人听他的,可算为小孩子做下了善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