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文学观:向西,向西

 

批评文坛名家在“回归”传统潮中无一不退步,表示中国文学自身要站立必须向西方学习上月,先锋作家残雪出版了新作《残雪文学观》,全面展示她近年来对文坛的观察和思考。在书中,她直指“作家灵魂深处的懒惰与自卑”,将当代作家不约而同地向传统致敬的行为,称作是他们掩饰退化的借口。残雪说,对本国文学我是持批判态度的,批判才会有希望。

残雪说,“那些回归作家的创作都没有立足点,也没有自发的冲动,所谓回归传统只不过是掩饰退化的借口罢了”。她一一列举了文坛如王蒙、王安忆、格非、阿城等名家的创作情况,认为他们无一不在回归潮中“退步”了。

“回归传统的趋势在年轻一代畅销作家身上更厉害,几乎所有的畅销书里头都是一点现代性的影子都见不到。即使模仿国外的动画之类的作品也是一个传统模式。”“如果我们的批评家不是像现在这样违背良心地胡说一气,他们早就应当指出文学的水平已下降得不成样子了。”

残雪表示,当代作家求回归而不得,究其根源,“主要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没有精神这个内核”,创作的自觉性“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学中是一个空白”,“而绝大部分作家又寄生在这个文化上头,从那日益干瘪的身体里头去吸取营养,结果可想而知。”

残雪说,中国作家最大的障碍,在于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承认人性的文学”。而人性文学的源头在欧洲,本质上是一种“有自我分析能力的,有精神层次的”。“因此,中国文学作为文学自身要站立起来,就必须向西方学习。”

“一旦我们掌握了西方启蒙的武器,我们就比国际上的同行走得更远,挖掘得更深。我们通过在创作中批判我们的文化,将消极面奇迹般地转化成了积极面,创造性地挽救了垂死的传统。”

但“我们的文坛既没有力量也没有气魄真心接受外来的东西,更谈不上将其变成自身营养了。”绝大多数作家对西方的方法既不理解又害怕,往往只学些皮毛的东西,就转而投向传统,“说到底,这不是自卑又是什么呢?”残雪说,这样的结果就是文学的整体滑坡,“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们大开眼界,向西方学到了很多好东西,并运用到创作中,使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一步步地退化,再也没有向前发展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