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和6月30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纪念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和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市立图书馆隆重召开。
来自北美、欧洲和中国大陆的近六十名会议代表中,有至今唯一没有被“改正”的学生右派林希翎及陈斯骏、杜高、冯国将等二十余位劫后余生的右派,方励之、戴晴、吴国光等学者专家。而这些代表中,有十几位是独立中文笔会的会员,约占全体代表的四分之一。会员丁抒、宋永毅,副会长陈奎德是这次会议的主要组织者。
世界日报、BBC、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法国国际电台等十多家媒体都到现场采访报道会议。
两天的会议围绕着六个重要课题展开,笔会会员在每个课题的研讨过程中都有人提交书面文章,做演讲或参与讨论。 笔会会员发表演讲的具体课题计有 :
1. 十年后再看反右”:郭罗基、王丹(代读许良英论文)、丁抒。
2.“反右运动和中国知识份子”:胡平、陈奎德、高瑜。
3.“一个人的经历和一个历史时代”:巫一毛、滕彪。
4. “反右运动的前因后果”:朱学渊。
5. “反右运动的重要个案研究”:宋永毅(主持人)
6. 重评反右和中国的政治改革”:丁抒 (主持人)
笔会候补理事巫一毛的父亲是当年的极右分子。2006年美国蓝灯书屋发表了巫一毛的自传《暴风雨中一羽毛—动乱中失去的童年》。她以“我们这些小右派”为题,用自己的血泪童年为例,为所有的小右派发问:“什么样的祖国,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政府,什么样的政党,能够允许一百五十万亲生儿女无辜的灵魂长期受难,而且50年过去了,依然不敢面对历史,毫无认罪忏悔之意?我们这些小右派,向谁去讨公道、要赔偿,谁来为我们平反,向我们道歉?我们失去的童年、青少年、乃至生命,谁能够偿还,谁能抚平我们心灵上永远滴血的创伤?”一位74岁的老先生,劳教过四年的“极右派”,联想到自己有相似命运的女儿,在台下失声痛哭。
“小右派”这个研究右派问题的新命题得到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的肯定。世界日报记者采访了巫一毛和另两位“小右派”章立凡、黄肖路并在第二天发表了专题报道。
在纪念“反右运动”五十周年之际,独立中文笔会发表了《不能容许“反右”文字狱贻害至今——关于“反右”五十周年的声明》。声明把“反右运动”称为“践踏言论自由的旷古文字狱”。的确,“反右运动”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受迫害者最多、最残酷的文字狱。
五十年过去了,中共依然封杀所有有关反右题材的作品,《暴风雨中一羽毛》一出版就成了禁书。中共企图让人们遗忘那段丑恶历史,就是反右运动的继续,就是对中国人民犯罪的继续。
独立笔会会员们在会议上身体力行,体现了国际笔会宪章的宗旨,为维护世界各地中文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写作自由和出版自由,为会议的成功作出贡献。高瑜克服重重困难,从北京绕道欧洲赶来。另一受邀国内笔会理事赵达功因被警方刁难拒绝未能成行。
洛杉矶“纪念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反右运动研究推向新的高潮。独立笔会会员在会议上的表现也会吸引更多的坚信“自由写作高于一切”的写作者加入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