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是解严20周年,总统陈水扁在解严纪念日前夕,接受故总统蒋经国在21年前首度对外透露要解严的《华盛顿邮报》专访时,完整阐述解严前的民主历程,强调解严不是故总统蒋经国的德政或恩赐,而是连蒋经国身为总统也无法抗拒民主的洪流。
《华盛顿邮报》今天于国际版以《台湾领导人推动公投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为题,刊出专访陈总统的报导。
陈总统说,“台湾解除戒严20周年,他非常荣幸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这是非常具历史意义的,就象1986年10月7日,贵报发行人葛莱姆专访当时的蒋经国一样,蒋经国第一次说出台湾要解除戒严,果真就立即批示于1987年7月15日凌晨─开始,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
他表示,有人说,解除戒严是蒋经国的德政及恩赐,但他相信这是时代的潮流走到那一天,不得不被迫解除戒严。其中1979年12月10日美丽岛事件的发生,以及1986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的成立,是导致蒋经国最后不得不被迫解严的两大重要因素。
陈总统说,大家都知道时代的潮流、时代的趋势、时代的主流价值绝对不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政党所能够阻挡。他也提到29岁那年,因为没有人敢为美丽岛事件龙头的故民进党主席黄信介辩护,他这位菜鸟的年轻律师比较不懂事,就这样就冲出来,义不容辞担任辩护律师。
他表示,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开放报禁、国会全面改选、省市长民选、总统民选等等这些政治诉求,在美丽岛事件是所谓叛乱、犯罪,二条一可以判死刑的证据。今天这些政治的诉求已经全部实现,但20年前这是叛乱。
陈总统提及令他入狱的蓬莱岛案,他说他1986年6月10正式入狱,紧接着没几个月又有前立委林正杰案的发生而狂飙街头,在他入狱约三个半月之后,也就是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终于诞生了。
他指出,这在戒严时期是很大的政治奇迹,也在测试当时的政府中国国民党要不要大肆地逮捕,要不要再发生一次的“美丽岛事件”,但是整个民主的潮流走到1986年9月28日,逼使当时的政府不敢这样做。
陈总统表示,民进党的成立,顺利地突破党禁,其实也是冲撞戒严体制,因此当民进党冲撞戒严体制、突破党禁成功之后只有十天,也就是当年10月7日蒋经国接见《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莱姆时终于说出要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这不是蒋经国的德政或恩赐,而是连蒋经国身为总统也无法抗拒民主的洪流。
他强调,这是台湾人民奋斗的成果,也是许多民主菁英、政治领袖、及最伟大的基层支持者、追随者,前仆后继、并付出生命代价、自由的代价、以及家庭美满幸福的代价所换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