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自由,学习自由:独立笔会纽约演讲会侧记

 

争取自由,学习自由

——独立中文笔会在纽约举办“朝向公民社会的写作和想象”演讲会

常咏

 

李劼(左),胡平(右)

   

7月7日,独立中文笔会在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举办了一次专题演讲会“ 朝向公民社会的写作和想象——《独立中文笔会文库》纽约推介会”。

诗人孟浪代表自由写作委员会具体筹备组织了此次活动。此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向纽约读者介绍独立中文笔会,推荐《独立中文笔会文库》的5本著作,它们是:孟浪、余杰编辑的《诗与坦克》、胡平今年的政论文集《数人头胜过砍人头》、刘路的文集《维权律师,一个危险的职业》、丹羽的短篇小说集《别了,萧邦》、黄河清、王一梁编辑的《中国狱中作家文选》。

此次活动邀请了3位演讲人:政论家胡平、作家李劼和诗人一平。胡平的演讲主题是“政治评论的写作自由”;李 劼的演讲主题是“何谓独立,何谓自由”;一平的演讲主题是“置身真实,完整地说话”。

7月7日下午,纽约天气酷热,来参加演讲会的有20多位听众,人数不多。在纽约的笔会会员诗人辛虹、旅居美国的香港老诗人李蜚、台湾诗人王渝、语言学家翻译家樊心民、由大陆来美国访问的诗人严力参加了这次活动。

演讲会原来应该由孟浪主持,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孟浪未能参加会议,演讲会由一平主持。一平首先介绍了独立中文笔会,关于它的成立起因、过程、性质,及这些年笔会所作的工作。一平特别强调了在中国目前状况中,笔会倡导独立写作的意义,介绍了近几年来笔会对于中国入狱作家的舆论声援与经济帮助。之后,一平一一介绍了《独立中文笔会文库》的5本著作。

胡平在1975年就写了《论言论自由》,其已是中国当代自由民主运动中的经典之作。这次胡平主要讲了在中国争取政治言论的自由,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题目,只有在当今中国才会出现。现在的中国不同于毛时代,表面上看现在中国很是“自由”,只要不涉及政治和权力,可以随便说、随便写;而胡平认为,言论政治的自由是判断一个社会有没有言论自由重要的标志,没有言论政治的自由就不能说是有言论自由。他强调所谓言论自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言论政治的自由。胡平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几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他说政治关涉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权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言说政治的自由,言说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胡平说,民众不是政治家,自然不那幺懂政治,但是他们明白他们的切身权益,能过鉴别那些政策有益于他们。政治言论自由就是要允许各家各派的政治观点,由此民众才能比较,才能选择好的政治决策。他引用汉娜关于纳粹犯的分析,有些纳粹党徒犯罪,并不是因为他们个人道德品质有多幺地坏,而是因为他们只知道纳粹一种思想,心中只有这一种“真理”。共产党的思想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他们只允许有这一种思想,只允许说这一种“真理”,人们没有了比较和识别,这就形成了一党专政。胡平将高深的哲学、社会、政治思想用以生动的日常语叙说,博得大家陈阵笑声。

李劼首先肯定了独立中文笔会的自由精神和近年所作的工作,并对其寄予希望。此次演讲,他针对“言论自由”提出了“自由言论”。他说他的演讲是从胡平《论言论自由》结束的地方开始,言论自由是争取言说的权利,而自由言说则是我们如何使用言论自由的权利。经过这幺多年,言论自由的意义,人们大致都意识到了,并也都在继续努力争取;但是人们对自由言论却缺少认识。中国人缺少自由主义传统: 一方面人们没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人们习惯专制性思维,非黑即白,非左即右。他举例国外的一些中文网站,按说在西方很自由了,但是看看其内容则充满暴力和专制性话语。有些海外的反对派会议也是党同伐异,参加者要看派别和观点。李劼说,如果我们不走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就不能说是自由言说。关于“反右”、“六四”,他批评人们多控诉,但缺少深入反省。对章诒和“最后的贵族”的提法,李劼也提出了批评,他认为陈寅恪、林昭有高贵的尊严,而那些追随共产党的“民主人士”恰恰是在50年代后丧失了个人尊严。他称林昭是中国的自由女神。

由于时间关系,一平缩短了他的发言,其只就自由问题简单地说了几句。他说我们应该学习自由,争取自由的权利只是自由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另一部分则是李劼所说的如何使用自由。没有自由的权利,就无法使用自由,因此争取自由的权利是前提,但有了自由的权利,并不意味我们就能恰当地使用自由。我们使用自由,一是要尊重别人的自由,没有这一条就会走向专制。再,自由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公共规则,在使用自由中要遵循公共规则,并对之负责。这也就是康德说的人的自律。对于如何使用自由,我们中国人需要学习。中国人讲自由,常常不讲规则,也不尊重他人的权利,于是自由就走向了专制。

三位主讲人的发言都很独到,引发了大家就中国的“自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诗人王渝就尊重他人的自由发言,她说看一个人是否懂得自由,要看他对他人权利的态度。尊重他人言说的权利,是我们自由言说的前提;而不是要用我们的话语去压倒吞没别人。听众批评了中国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指出在中国继续争取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诗人辛虹说,我们争取自由,不能采用以暴易暴的方式,而是要建立自由民主的规则,通过建立规则使中国走向民主秩序。民运人士吕京花也赶来参加了会议,她说改变中国就是要改变以暴易暴的方式,她说我们在美国要看看美国民众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我们要学习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如果更多的中国人都懂得并做到这一点,那幺中国就是在变化。

大家发言非常踊跃,一个人的发言常常被另一个打断,人们要求发言似乎是不能等待了。会议原定时间是2.00至4.00,由于大家讨论热烈,到5点钟才不得不结束。会议结束后,人们舍不得离去,又彼此交谈了一段时间,直到服务人员来关门。
                                                  

2007年7月8日  于纽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