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民主是台湾最珍贵的资产

 

再过几天,7月15日就是台湾解严20周年的日子。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朋友大概对“戒严”或“戒严体制”印象不深,从战后直到20年前,是一个与现在这种自由、民主而开放的社会完全不同的年代。在那个长达38年的戒严时期,是一个什么都被禁、什么都不能说的年代。因为当时的威权统治者害怕自由与民主将启动人民的力量,以戒严为由,直接剥夺宪法赋予人民集会结社、新闻及言论等基本自由,而党禁、报禁、禁歌、禁书也成为那个年代独特的产物。

年轻的朋友可能无法想象,象当年欧阳菲菲的一首歌曲被禁唱,原因是歌词中“我的热情,好象一把火,啊!……”那个“啊”字被审查单位认为唱得太“淫秽”而被禁。当时以各种类似“破坏社会善良风俗”名义被查禁的歌曲不胜枚举。另外象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也被禁,因为发音类似,他被误认为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马克思”,因而被禁。

一直到了70年代末期,台湾的党外民主人士开始集结,全面的推动解除戒严、回归民主宪政的运动。虽然统治独裁者依旧以军警无情的镇压,但党外民主人士前仆后继,毫无所惧。1979年12月高雄美丽岛事件,震撼了世人。党外民主人士被罗织成狱,并以叛乱定罪,所持的理由之一,竟然是因为他们诉求推动解除戒严。

美丽岛事件那年我29岁,看到这种情形非常心痛,因此与几位年轻律师毅然决然投入义务辩护的工作。之后为了延续民主的香火,更决定参选公职,继续推动台湾民主政治向前迈进。1984年9月开始,我们因为在《自由时代》系列杂志开辟《促进组党专栏》,大概有十期左右,接着又展开组党的问卷调查,鼓吹筹组新政党,而我也在1986年6月以另一《蓬莱岛杂志》案被罗织入狱。但也就是因为党外民主人士这样前仆后继、坚持到底,1986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诞生,十天后,蒋经国总统宣布要解除戒严,隔年执政当局终于在7月15日正式解除戒严。

今天台湾已经成为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国家,然而却有人将这一切归功于过去独裁者的“德政”,说解严是某某人的恩赐。解严绝对不是谁的德政或恩赐,而是民主潮流的必然,是无数民主人士流血打拼的结果。这20年来,从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国会全面改选、省市长、总统直选、2000年政党轮替、推动公投、废统到正名制宪,台湾民主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去年部分媒体结合红衫军发起铺天盖地的抗议行动,企图瘫痪政府运作,许多人希望政府能够“硬起来”,要求政府应当采用更强硬的作法来维护社会秩序。但我认为今天台湾的民主得来不易,绝对不能走回戒严时代的回头路。对照至今仍是一党专制、由国家控制媒体、军警镇压百姓的中国,台湾虽小,但民主却是2,300万台湾人民最珍贵,也最骄傲的资产。7月15日这天,就让我们以庄严但欢愉的心情来“庆祝”台湾解严20周年,同时也让我们共同祈祷,希望民主的光芒,早日照射在对岸中国的每个角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