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作家重振文坛

 

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早已尘埃落定。几十年来,人们无不感慨巴尔加斯。略萨的“离经叛道”和拉丁美洲文坛的日渐衰微。略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叱咤风云的秘鲁文豪,竞选总统败北后竟拂袖而去,成了西班牙公民。不久,布利塞。埃切尼克也紧随其后,长住欧洲,迄今未回。于是,秘鲁文坛失去了领军人物。同样,智利女作家伊萨贝拉。阿连德长期旅居美国,并把注意力转向了北美的移民问题。硕果仅存的马尔克斯等,则均因年龄关系正逐渐淡出文坛。

然而,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进入新世纪后,年轻一代迅速崛起。他们在传承和创新中逐渐找到了复兴拉美文学的路径。近年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的阿隆索。奎托、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和托马斯。埃洛伊。马丁内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阿隆索。奎托1954年生于秘鲁首都利马,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迄今已发表各种文学作品十余部。其中长篇小说《蓝色时刻》(2005)是他的代表作,并被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推选为“2006年最佳外国小说”。小说写年轻律师奥马切博士的一个奇异的发现:他在清理母亲的遗物时,偶然得知了父亲生前担任阿亚库乔驻军司令期间的一段往事:十多年前,秘鲁反政府武装“光辉道路”发动游击战争,而以父亲为首的政府军假平乱之名,行不法之事。他们滥杀无辜,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手无寸铁、自救不逮的印第安土著,而妇女的命运就更加悲惨。奥马切的父亲就曾长时间霸占漂亮的土著少女米丽娅姆,后来,米丽娅姆拼死逃出魔爪,从而一去无踪影,生死两茫茫。为弄清事实真相,或者受潜意识中代父赎罪的情结驱使,奥马切放弃律师工作和体面的城市生活,深入农村,四处寻找米丽娅姆。在历经了无数坎坷与波折之后,奥马切终于找到了“人老珠黄”的米丽娅姆和她身边的一个十几岁男孩。

作品甫出,便好评如潮。有评论称《蓝色时刻》是“日本和服”,虽形式花哨,有悬念,有起伏,但隐藏其后的却是深刻和沉重。透过父辈犯下的一桩桩罪行,年轻人开始了一系列秘而不宣的灵魂拷问:何为文明、进步?何为原始、野蛮?什么是社会公正?哪里是革命行动和恐怖主义的界限?作品没有结论。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部“反神话”,主人公抛却现代或后现代文明,一步步走向“过去”。他发现,其实过去并不遥远,无论是人是物,原始就在眼前,蛮荒近在咫尺。作品的批判精神和赎罪思想不言而喻。

和《蓝色时刻》相仿,入选2005年和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最佳外国小说”的拉丁美洲作品,哥伦比亚的《深谷幽城》、阿根廷的《蜂王飞翔》等,也都极具批判色彩和反思精神。《深谷幽城》写南美某地进入“后现代”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人性危机。过去的阶级和阶层在新的分化、组合中显示出令人绝望的模糊。主人公在一个“问题女孩”的带领下,一步一顿地游历了但丁式的天堂、净界和地狱。所不同的是,在作者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笔下,天堂与净界、净界与地狱并不那么泾渭分明。无论是富豪还是贫民,或者政客、教师及各色人等,无不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于是,但丁超度灵魂的努力在这里终不免付之阙如,因为人物遭遇的大都只是空空的躯壳。

同样,《蜂王飞翔》表现腐败社会中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并以蜂王与工蜂的关系喻示权力的“天然合理性”。小说主人公卡马格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日报》的创始人,在阿根廷报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上,卡马格是反腐败英雄,有一股“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但是在报社内部,卡马格却大权独揽,不容许他人有个人意志,即便是情人雷伊娜,也不能越雷池半步,及至卑鄙地雇人对雷伊娜施暴强奸,最后杀人灭口。直到尾声,他依然逍遥法外,像一只“飞翔的蜂王”。残酷的现实、矛盾的人格,在作者托马斯。埃洛伊。马丁内斯笔下焕发出刺眼的光芒,其“反堂吉诃德”或“新堂吉诃德”品性昭然若揭。

凡此种种,或可说明拉美作家正在走出“爆炸”后的低迷与徘徊。而上述作品所凸现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则多少代表了新一代拉美作家的认知方式、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