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明:该死的何止郑筱萸一个?

 

举世瞩目的前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一案终于在7月10日上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昔日大红大紫的郑筱萸终于被以多项罪名处以死刑。郑筱萸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享受这种特殊“待遇”的几位高官之一。中国官方媒体称“郑筱萸受贿金额达600多万人民币,为假药发出批准文号”。从中国民众因为看病难和药费贵而对医疗系统的无限怨怼来看,郑筱萸之死可谓是大快人心、死有余辜,但同近年来媒体所公开披露的腐败案例相比较,郑筱萸之死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

常言道:“众怒难犯”,郑筱萸身居关系民生的重要位置,在中共腐败的政治体制下,和众多的官员一样难耐寂寞,随着无官不贪的时代潮流俯仰浮沉。郑筱萸是个贪官的事实也许早就为人所知,只是在缺少舆论监督的今天,最高层不发话,谁也不敢对其说三道四。一旦这只硕鼠东窗事发,普通民众便如同过年一样乐翻了天。曾几何时,教师和医生两种职业的崇高几乎无人质疑,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之前被称之为“白衣天使”的医生已经彻底蜕变为“白衣魔鬼”。医院虽然不是医药的直接生产者,但医药费的高昂和医生的医德败坏以及药监部门的腐败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共的喉舌媒体时不时都在鼓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看不起病的民众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人一旦身患重症,便只能等死,倘若入院,便得面对天文数字。中共高层对医疗卫生系统的重拳出击可以说是民众期待已久的。

因为腐败问题的日益严重,“反腐败”一词在江泽民时期开始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虽然很多人都对中国制度性腐败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深知所谓的“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深入持久地进行,但仍然对腐败官员的下台有着热切的期待。即使如今的中国官场腐败已经病入膏肓,但中共当局从来都不会承认这一事实,始终以“只有一小撮腐败分子”加以搪塞。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共的反腐败只能是争取民心的一个小小动作,更何况,在权力斗争日盛一日的今天,不少倒台官员其实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当然,郑筱萸是个特例,派系色彩并不浓厚的他在官场上谈不上左右逢源,也谈不上众矢之的。如果在独断专行的江泽民时代,只要他能讨主子的欢心,即使腐败得再厉害也不一定会有今天的结局。坏就坏在如今的胡温在继承前任领导人的专制思想之外,还有点民本思想,多少会考虑一下民意,于是在民众的怒吼中,郑筱萸不死也得死。郑筱萸的下台和去年陈良宇的下台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为胡温赢得不少的民意支持,这为胡温在十七大的权力分配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和其他高官倒台一样,郑筱萸同样吸引着万千媒体的眼球,包括国内的媒体在内。每当郑筱萸案有大动作的时候,各级媒体都会进行大篇幅的报道,各大网站的BBS上面更是有不计其数的网民针对此案踊跃发言。郑筱萸的官位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在陈良宇倒台之后,他可以说是中国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按照中国的法律,凭借罪行,郑筱萸死十次都不冤枉,但被判死刑的他却颇不服气,直至处死的前夕,他都在竭尽全力以图苟且性命。中国官员的腐败和民主国家的官员腐败有所不同,一旦有高官落马,其背后必定牵涉不少的腐败官员。郑筱萸被判死刑和众怒有关,这一点恐怕他自己也十分清楚。他之所以不服,不是因为法院的判决不当,而是因为判决的不公,诸如韩桂芝、刘志祥那样的贪官恶吏都能免死,为何自己就不能免死?从这种意义上讲,郑筱萸确实有点冤!

中国号称“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其实一点法治都没有,更谈不上和谐。在中国的官场和司法系统,潜规则永远大于规则,久在中共官场上摸爬滚打的郑筱萸应该比常人更清楚。登台才几年的胡温因为误入江泽民设置的政治局9人决策体系的圈套,在施政时经常捉襟见肘,顺应民心的方针政策往往无法走出台面。这使得胡温自始至终都对江派人马耿耿于怀,趁着江泽民年迈体衰之际,好不容易拔掉了陈良宇这颗毒钉,黄菊这只拦路虎仍然在主子的授意下为虎作伥。如今,黄菊已经和马克思相约九泉,上海帮可以说已差不多土崩瓦解了。穷追猛打上海帮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为胡温主导十七大赢得了重要的筹码。药监局的不得民心更能让精明的胡温深知有了进一步赢得民意支持的好机会。干掉郑筱萸既能显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反腐“决心”,又能增强民众的拥护程度,何乐而不为?

为贪官作辩护律师不但不像为政治犯作辩护律师那样风险高,反而能够提高一个律师的知名度和身价。郑筱萸锒铛入狱之后,一些律师为了能为他作辩护趋之若鹜。北京比较有影响力的律师张庆和刘宁最终成为郑筱萸的辩护人。郑筱萸案判决结果早已为高层所钦定,即便是再著名的律师,要想让他起死回生恐怕是无能为力。在二审宣判之后,两位律师在北京公元律师事务所的网站上公布了包括郑筱萸案的起诉书、一审辩护词、判决书、上诉状、二审辩护词等在内的9个法律文书。在全部的法律文书中,行贿人的姓名被首次一一曝光,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辩护词中罗列了原黑龙江政协主席韩桂芝、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等七位未判死刑贪官的受贿数字,以此说明对郑筱萸被判死刑量刑的异议。

郑筱萸已经走完了他不长不短的一生,从他让律师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案情来看,他在对判决结果不满的同时充满着对生的欲望。和那些十恶不赦却能幸免于死的官员相比,他是不幸的,但在民众的眼中,他只有用死来平天下之愤。对于一般民众来说,贪官下台也许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但在其他贪官看来,庆幸之余心里并不轻松,因为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郑筱萸是谁。如果不是因为中国腐败的政治体制,郑筱萸或许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就是成为德高望重的好官也未可知。郑筱萸的所作所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和他有相似劣迹的官员更是难以计数。中共的反腐败向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贪官污吏的前赴后继已成必然趋势,当下一个郑筱萸出现时,胡温是选择大开杀戒还是选择刀下留人?

2007年7月12日

首发议报第311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