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日》:关于乌托邦的妄想

 

  《光荣日》第一季  作者:韩寒  版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7年6月  定价:21.00元

韩寒的《光荣日》主旨是“反对”,不过是单纯的为“反对”而“反对”。韩寒自以为“反”就是“立”,其实“立”是针针都能看到的,“反”得再激烈,也不能遮掩“立”的虚弱。

【热点关注】

韩寒,1982年生,作家、赛车手。1999年,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已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长安乱》等。

《光荣日》,是我首次通读的韩寒文字。我提醒自己睁大眼睛,不要错过又一个年少老成的加缪或德·拉马丁。但我发现错了。这本只印刷到“第一季”的书,我的判断是:它就是一本不太成功的武侠小说。主人公麦大麦像楚留香,跟班的王智、洪中诸人则像胡铁花。这并不是宣传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而是韩寒版的《楚留香传奇》。

一帮大学毕业生,携带几个没文化的女子,热血澎湃地就跑到一个小镇,开始莫名其妙的生活。这个山高皇帝远的镇子,恰似莫尔的乌托邦,大家不吃不喝不拉不撒,逍遥似神仙。所有人间的不合理,都可以得到嘲弄,所有的自我主张,都可以自由实现。

主角们在占领小学之后,他们给孩子们上课,教学方式通过作者描述,很有一种得意洋洋的鲜活。比如小姐秦艺上生理卫生课,让男生扮演精子,谁跑得快,谁就能“坐拥”教室里整装待命的“卵子”;让两条腿的狗当体育老师,让大家跟着狗做动作,结果狗拉屎了,众屁孩们也果断地在操场上各拉一泡好屎;让精神病女子哈蕾来给大家上哲学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则将语、数、外驱逐于主课之外。这种“文化小革命”情结,大概每个小孩都想过,《光荣日》就像是催生于某个孩童的黄粱一梦,其间混杂着性欲、炸药和取消教育的故事。

不难看出,这部作品主旨是“反对”,不过是单纯的为“反对”而“反对”。过度对现成体制及专家体制的反驳,使作者自以为“反”就是“立”。其实“立”是针针都能看到的,“反”得再激烈,也不能遮掩“立”的虚弱。我反倒觉得世间自有一条真理:中国移动可以是错的,但不是你参与喊叫,就可证明你是对的。不能因为电脑出现病毒,就以为算盘就是好的。此处赠韩寒一句:不能因为高考制度或教育制度不好,就以为张铁生很好。

或云,世间有几个乌托邦又是好的、合理的?这倒是我想说的。正视腐朽、顽固不化,并将此引入到具体人类的命运当中,或是文学正道的一种。就像堂吉诃德斗风车、孙悟空大闹天宫,也可以胡闹,但处处对应的是现实情怀。而《光荣日》之所以被我认为是武侠小说,也就在于它躲在一个作者自己都不熟悉的地方(偏远乡镇),在那里,侠客们恣意嘲弄整个世界(连小孩都不放过),行动时又如陆小凤般春风得意。这有点离“魔幻现实主义”太远,倒是和卖畅销鸦片的有点相近。

实际上,那么多高考生还在痛苦地背负着不合理的书包,能够拒绝高考的也仅仅只是一些别有出息、别有机缘的人。我们还可以说某些课文某些课本特不靠谱,但真正不违心背诵者几何?如今,韩寒送上一针“上山下乡”的毒品,像是给被城管欺负的菜农送上一本《楚留香传奇》,误以为得道,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么说,我有点以悲剧小说要求喜剧小说家的意思了。其实,我更是以小说来要求畅销书作者了。下次如有奉请,但请畅销书业界人士来畅谈了,如此方为关公战关公,秦琼战秦琼。

我已经没有信心再读第二季了,如果这部小说在第二季进入到理想幻灭的层次,比如侠客们让黑社会或人民警察给彻底消灭了,或可跌宕自救;如果继续图谋天堂,还请作者早早从合理性着手,多遵循一些规律,少把孩童妄想当神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