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写的是一百年前的美国郊区,却可以看到当下中国的缩影:作为中产阶级乌托邦的城郊小区,人们的焦虑感,甚至他们彼此的向往和恐惧,都是那么一致。
伪问题
1864年美国内战结束后,随着黑人的自由及西部开发进程,美国出现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全国性人口流通。结果之一是黑人逐渐离开南方,进入各大城市,而白人则逐渐向郊区转移,这一进程在汽车普及后又大大加快。郊区化浪潮的结果之一是市中心的空心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80年起才兴起的洛杉矶:它是一个违反传统定义的城市,根本没有市中心。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那个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在营造自己的乌托邦时的潜在心理:他们谋求一个远离一切“不受欢迎”事物的家园。“他们的确找到了一种办法,”作者不无讥讽地说,“当他们嘴上说着‘品位和风雅’时,他们用金钱来定义阶级。这是一种天然的定义,或许也是如此动荡不定的社会中唯一可能的标准。”这一点我们不会陌生,因为现在中国的“高尚社区”也在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排斥和筛选入住的用户。
所不同的是,当年美国的这些高档住宅区还设定了极为详密的限制性条款,包括禁止业主将房屋租售给非白人、不得饲养家禽等等;不但管头管脚,而且还在广告上大肆吹嘘限制性契约是最好的东西,以保证小区独特的令人满意的品质,它将阻止任何令人不快的事物的出现。这听起来的确像是个悖论:崇尚自由、信奉“一个人的家就是他自己的堡垒”的美国人,为何竟愿意接受这样无限长的苛刻条款?
全书都围绕这个问题,然而,这其实却是个伪问题。的确,“限制”这个词听起来带有一些“很不美国”的味道,但美国式的自由保障,恰恰来自对自由的限制,在这里,权利和责任具有对称性。
采用限制性条款以执行排他主义,也是人类普遍的行为模式。越是精英化的组织团体,越是具备这种特征。就社会分层来说,越是贵族化的家庭,通常规矩也越多,趋向极端保守;反之,越市井则越自由随便。上流社会设置那么多繁琐的礼节,并不是自找麻烦,而在于那是他们确保自己独特精英身份的符号性标志。
房地产作为人类活动的行为之一,自然也不例外。问题也许仅仅在于:中产阶级为何要在自己的乌托邦里遵循这样精英化的排他性规则?答案也很简单,如《格调》一书曾讥讽的那样,中产阶级是最为虚荣和势利的阶层,因为他们像螺丝钉一样可以被随意替换,因而最缺少安全感,生活也最焦虑。在这样的心态中生活,首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得到他人的承认。一个具备“品位和风雅”的高尚社区(为掩饰其庸俗,美国住宅区经常改用英式地名,一如现在国内四处可见的“东方剑桥”之流),对他们当然是莫大的安慰,在此前提下,那些苛刻的条款仅仅是为了保持身份所必须忍受的一点小麻烦罢了。
悲剧只在于:不论怎样竭力追赶潮流,这始终不免要成为一种受人讥讽的努力。犹如贵族虽然佩戴饰物,可只有将之当作无足轻重,才能赋予其等级意味。严肃地予以看待,只会使自己的身份降低。
群岛化的社会
政治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蹬梯理论”,意谓任何人一旦抵达巅峰,就会蹬开攀登的梯子,以剥夺后人同样的机会。房地产项目上玩一些限制性条款,实在仅见其一斑而已;自古以来,总有精英为确保自己的身份、特权而设置重重限制,以维护其永世不变,最极端者即为印度的种姓制度。
这种排他性条款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同质性,但问题在于:它执行得越是严格,就越是容易使社会出现固定化的分层,而减少跨阶层流动,将以社会进步为代价。就此而言,本书的书名实颇具讽刺意味:作者本意指苛刻的限制性条款是“布尔乔亚的恶梦”,然而这些条款之所以能受到欢迎,乃在于被它们排除的那些不受欢迎的事物才是中产阶级真正的噩梦。简单地说,这一指导原则认为种族和阶级的混合是不受欢迎的。
这么做首先会在空间上造成一个全新的排列组合:相似的人集合到了一起。最终人们将会以排斥性彼此隔离,变成一个“由民族的、文化的、种族的和社会经济的岛屿聚集成的群岛”——事实上在洛杉矶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征兆。一方面,它是围绕高速公路设计的线形城市,具有一种强烈的开放松散格局,表现出空间意义和社会意义上的平等开放环境中的选择和运行;另一面,它是随机的、无计划的、人们的生活彼此缺乏共同交集。200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撞车》讲述的就是在这个城市里,不同的族群之间,彼此因隔阂造成的恐惧、误解和冲突。
这种马赛克式的社会组合,一旦形成,将大异于熔炉式的组织形式。前者好像沙石混拌,不论多久,沙子仍是沙子,石子仍是石子;而后者则犹如面粉掺水,融合后已成一个面团。美国建国诸杰事实上早已预见到以上可能,所以在独立之初,虽然当时德裔移民数量众多,却立法禁止成立以语言、族群为单位的单个基础社区,各社区必须以英语人群为主,以加强其同化进程。在社会层面,也通过反托拉斯法、遗产税等机制,尽量避免社会分化的固定趋势。
要维持一个表达自由的完善机制,大部分公民首先应拥有一定程度的共同经验。而这一点在美国正遭到来自两个方向的冲击:一是在空间上,人们按同质性组成的社区;二是在媒介上,网络所具备的强大的协同过滤特征。这两者都很容易导向一个结果:即人群的同质性,人们只和自己地位、利益、兴趣相似的人来往,结果一个团体相信某些事情,另一个团体则相信相反的事情,原因是因为信息只在各自内部流转。由此,愈来愈多的人只听到他们自己的回音,人们很少听到其他人群的声音,彼此之间的共同经验也相应减少。
1992年洛杉矶暴乱的起因是四名白人警察殴打黑人司机,此案的律师技巧性地申请将案件在一个白人为主的高尚社区内开庭,该地警民关系极好,结果白人为主的陪审团判决警察无罪。此案典型地反映出群岛化社会缺乏共同经验所潜藏的危险性。
这就是布尔乔亚乌托邦的最终代价:它不仅仅是对城市“多样混合”的威胁,最终也将是对一个公民社会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