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风:拯救“六.四”与“六.四”拯救

今日,是圣灵降临的节日,也是“6.4”17周年的日子,就是这个特
殊的日子,我接受了进入基督教的洗礼仪式。

接受洗礼是我一直盼望的,但是需要主的成就,需要神来为我预备。
今天,主说,这事情成了。于是我就接受了洗礼。

这17年来,我所经历的精神的炼狱和苦痛,在今天是一个了结。因为
今天,我终于重生和得救了。感谢主对我的恩典。上帝一直在拯救我
们,拯救我们的中国,使得中国走向一个全新的民主的国度。这个过
程一直是上帝的做工。不过是很多人并没有觉悟而已。

除了神的道,别无他法胜于这个世界。“6.4”是一个很多人在心理
精神上难以逾越的坎。我曾经也是如此的心境。因为,毕竟,带有仇
恨的内心一直在诅咒在怒目而视这个肮脏且败坏的世界。曾经,我的
内心因为中国在世界舞台和国内舞台的拙劣表演而自得其乐,曾经因
为一次次对国内人民欠下的更多的血债而丑恶地偷着乐。我曾经那样
地诅咒中国,我愿意和他一起变老,一起死亡,一起殉葬。

我曾经因为克拉玛依的火而流泪,因为沙兰镇的水而痛哭失声,因为
看着更多的鲜活的生命在各种人治的灾祸里损失而愤恨。我是这样的
脆弱和无奈。我不能做什么,只能写几篇悼文而已。

但是我现在转变了,是神改变了我,神的灵进入我的心里。我知道很
多事情都是神在做工。神要中国在一次次的苦难里警醒自己,要那不
信的得信。

89发生了,那年太早,因为上帝刚刚来临中国,很多人难以成就大
事,上帝需要做更完美的事工,而不是把上帝的国建立在沙滩上,而
是要建立在磐石上;所以,上帝叫你失败,叫被魔鬼挟持者欢笑。因
为,上帝知道,你们这些愚妄的人还不能担当神的重担。需要更多的
历练和心灵的磨难。“6.4”之后的很多思考的人,在这个反思的道
路上行走,然后上帝又拣选他们做更大更多的事工。远自明、张伯立
等就是上帝拣选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神的国度向更多的中国人显
现。

中国还没有反思文革,还没有把那个湖南的被恶魔驱使的使几乎每位
中国人的家庭里都欠有血债的人的腐尸从水晶棺里拖出来。中国还没
有全面开始反思“6.4”,还没有有勇气站立出来为那些失去亲人的
母亲道声歉,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我们需要的是你的悔改。我们
需要的是你认识上帝,需要你知道头顶三尺的神灵是不可亵渎的。需
要你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坚持你的错误。需要你敬畏神,而不是
再逼迫神的儿女。你应该知道你的错误,所以,你必须悔改。

你在很多时候,喜欢使用的就是你的暴力。就如同一个不懂事情的粗
鲁的孩子一般。这样的粗鲁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家教,没有
顺服神,不认识主,其实更大成分上,使用暴力其实是你内心的虚空
精神软弱的具体表现。只要你悔改了,顺服神,敬畏上帝,一切都是
好的。因为,上帝的胸怀是大的,他最喜欢的还是回头的浪子。如果
浪子能回头,神绝对是喜悦的,比我们还要喜悦你。

我知道你一直在背离神的道而行事,所以一直不顺利。背离神的道路
是撒旦的道路。是愚妄自大者失败的道路。上帝现在已经来道中国,
正在拯救和做工,正在拣选人。上帝可以拆毁也可以建造。上帝知道
什么应该拆毁什么应当建造。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

而你们愚顽自大者如何能明白呢?

看这个世界的社会政治、人文文化、文明法律之类的一切的一切都是
上帝所造的,是上帝所拣选的人所造的。政治宗教在人类的发展历史
上从来就没有分离过,你可以研究一下宗教历史。神对人类社会的做
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从来没有间歇。也永远不会间歇。

“6.4”这个词汇不可能被人为地抹煞,也不可能被人为地夸大和缩
小,“6.4”是上帝在中国做工的部分。是要当时中国难以成熟的民
主自由人士清晰地认识自己,让更多的人认清人本身的罪性。

自然界的确可以给我们以大的启示,可以洞悉神的奇妙安排。社会人
生也的确给我们以启示,可以领略神的大能。所以,宗教和社会人生
的发展是难以分开的,尽管信仰是个体的内心的事情。

耶稣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
6:63)。真是很神奇,当那些在你心里所生的道与日俱增,你就可以
从撒但手中夺回更多权柄。面对那些熟悉主的话、按主道而行,并能
以神的道来敌挡各种攻击、跨越各种障碍、解决各种问题的人,魔鬼
也拿他们没办法──这些就是通往胜利之路的一把钥匙!不要只
“读”主的话,要每天将之“种”在心里,这样你就会得著从未尝过
的祝福。

这样的日子真是平安,因为在主内绝对平安。

拯救“6.4”意味着神的拯救,是神的做工,希望大家看见。

“6.4”拯救了中国,这个也是神的做工,“6.4”事件使得人更加
反思自我的罪性,使得我们更加靠近神,跟随主的道路。取得生命的
拯救,获得一个全新的你。

(2006年6月6日于逸风阁)

向具备崇高信仰的民主运动者杨天水学习致敬!

向具备崇高信仰的民主运动者杨天水学习致敬!

黄河清

 

民主运动者、异议人士、狱中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杨天水被中共当局无理判处十二年徒刑,正在大陆监狱中受到折磨摧残。他为大陆的民主、自由早日降临牺牲了个人自由。

我是杨天水的朋友,对杨天水是了解的。为着祖国的民主事业,他是任劳任怨的苦干者,是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勇敢者,是不事张扬、脚踏实地的实干者,更是有着崇高信仰的最坚定的民主运动者。他是我们民族的精英。

我强烈抗议中共当局对杨天水的政治迫害,希望一切致力献身于祖国民主运动事业者向杨天水学习,呼吁有心人向杨天水伸出援手,在各方面帮助他。祝愿杨天水平安健康,早日恢复自由!

2006年6月4日于西班牙马德里

高瑜获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勇气奖

 

位于华盛顿的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IWMF)设有勇气奖和终身贡献奖两个奖项,每年分别颁发给有杰出表现的女性新闻从业者。今年的终身贡献奖的获奖人是墨西哥的记者兼作家伊莲娜·波妮亚托芙思卡(Elena Poniatowska)。

另外三名女性, 独立中文笔会会员高瑜女士和两位在伊拉克和黎巴嫩遭到绑架并侥幸从汽车爆炸事件中死里逃生的记者一同获得了勇气奖。

国际传媒基金会于1990年开始设置勇气奖,为表彰那些在特别艰难的环境中从事新闻工作时,表现了独特的勇气和人格力量的女性。今年的颁奖典礼将分别于10月24日和11月2日在洛杉矶举行。

高瑜女士于1995年就获得了这个奖项,但是她当时因言获罪,身系狱中,不克前来领奖。基金会的评审委会主席朱迪·伍德汝芙认为高女士和另外两位记者都冒险并承受危险的后果,以非凡的勇气来描述
战争、政治、和妇女的权益等重要主题。

下面是几位获奖人的小传:

终身贡献奖伊莲娜·波妮亚托芙思卡(Elena Poniatowska)出生于法国,她将近半世纪的时间都献身于为Novedades报纸工作,直到2000年退休为止。她是墨西哥的最大的出版社和几家杂志的创办人。她的作品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

勇气奖获奖人

高瑜,62岁,以报道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而著名。1993年她因通过香港的报刊发表文章,而被控泄露国家机密,判刑6年。1999年3月高女士将近刑满时,以保外就医之名释放。高瑜的写作和她在八九民运期间的介入,表现她甘冒人身安全和事业前途受挫的危险,奋力争取言论自由,为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信念做出了贡献。

吉尔·卡罗(Jill Carroll), 28岁,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记者,她于1月7日同一名司机在伊拉克被绑架,她的翻译艾伦·恩伊夫亚被杀害。卡罗被囚禁82日之后,于3月30日被释放并返回美国。

梅·奇蒂亚克(May Chidiac)42岁,原为黎巴嫩广播公司的记者,是黎巴嫩电视台的知名记者,每周日都播出“美好的一日”的节目,以批评叙利亚介入黎巴嫩政治而著称。去年9月她的汽车被暗藏炸弹,因而失去了一只手和一条腿,因为她主持一个节目,揭露叙利亚可能参与了谋杀黎巴嫩前总理的案子。奇蒂亚克身体已经大致恢复,打算重新加入广播事业。

   

狱中作家郭起真资料

姓名 郭起真 

笔名

性别

出生日期 1957年?月?日

出生地点 河北省沧州市

居住地点 河北省沧州市荷花池小区五号楼404室 

教育程度 小学

职业     原河北省沧州市新华房管所工作人员,自由撰稿人 

笔会会员

拘捕日期 2006年5月12日拘留

拘捕机构 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

拘捕原因 不明

罪名     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审判日期 未定

审判机构 未定

刑期     未判

辩护人   

关押地点 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第二看守所 

狱中情况 不明 

出狱时间 不明

家属联系 妻赵长芹,电话:0086-317-3077580,8950065手机:13091160820 

捐款办法

救助小组

个案现状 关押禁见

参考资料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162/39737-1.asp 

http://www.rfa.org/cantonese/xinwen/2006/05/15/china_dissident/ 

http://asiademo.org/gb/author/guoqizhen.htm 

http://www.zhongguohun.com/viewpoint/story/039.html 

 

卫子游:著名网路人士野渡先生访谈

在不自由的社会里像个自由人那样活着
——著名网路人士野渡先生访谈

对付侵犯人权的行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这种行为放到阳光底下。今年六四期间,各地不断传出民主人士基本人权受到侵犯的消息,原“民主与自由”网站站长、著名网路人士野渡先生也受到广州市公安的严重骚扰,那么经过情形如何?广州市公安是怎样侵犯野渡先生人权的?还有,野渡先生半年前曾被广州市公安逐出市区,面对这种困境,他和家人是如何对待的?怀着这些问题,我通过网路采访了野渡先生。

卫子游:野渡先生好!很高兴你能接受我的采访!从网路上得知,今年六四期间你受到广州市公安的特殊关照,网路上有两天没怎么看到你,后来听说是因为家里的网路给切断了。朋友听说后都非常担心,以为他们要下你的重手,后来见你出现,我们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能不能说说这事发生的经过?

野渡:卫先生你好!6月2号,我接到警察电话,要求这几天不准外出,第二天晚上在人民警察“热情”招待下去“喝茶”。在2号我的宽带网路被停止。电信开始的答复是帐号密码有问题,要求去营业厅修改,后来又说是被人停了,一直到4号才有电信内部人士透露,是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才停了我的网路。在得知被停网的真实情况后,经过再三交涉,指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并表示晚上不恢复的话,将向国外媒体披露真相并向法院起诉此种侵权行为。在抗议后终于在4号晚上网路正常恢复使用。

卫子游:现在离公安逼迫你离开广州市已经过去半年左右了,面对这种明显违法的行为,野渡兄没有屈服,而是人虽不得不辗转异地,该干的工作仍然坚持。野渡兄的这种精神再一次赢得大家尊敬。能不能说说你现在的情况?公安还有没有找你麻烦?还有,他们当初赶你走,有没有出具法律手续?

野渡:感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在被迫离开广州数月后,在刘晓波先生、赵达功先生、唐荆陵律师等众多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已于最近得已重返广州。自2004年开始警察一直在没有任何法律手续的情况下多次采用威胁房东的方法迫使我搬家,为纳税人服务的执法部门公然采用此种黑社会的手法侵犯公民的人权是对宪法明文所载“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极大嘲讽,而且此种极端恶劣的做法不是个别的现象,我的朋友中象小乔、陈永苗、长风、熊忠俊等人都有多次被骚扰驱赶的经历。

卫子游:呵呵,我还不知道你已经回广州市了。但是即使你回来了,你被迫与妻儿两地分居还是有近半年。这半年时间对家庭肯定有相当大的影响,能详细谈谈吗?比如你的妻子的困难,孩子的想法,经济上给你们增加了多大的负担等等?

野渡:长达数年的颠簸流离,频繁的失去工作和变换住所,确实在生活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我不想在这里说有多大的困难,毕竟比起那些系狱的朋友们,我们的困难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我一直认为对自由的追求是出于心灵对自由的向往,自由就是生命和灵魂,追求自由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是尊严地像个人一样活着,而不是行尸走肉,更不是把自由作为可以出售的货物,换取权力、金钱。既然自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其他的代价都是可以承受的了。

卫子游:在我的印象中,野渡兄赢得公众尊敬并得到广泛关注,最开始的原因,是办“民版”,也就是“民主与自由”网站。这个网先后被封了47次,但你们屡封屡建,真可称得上是百折不挠。你们的精神因此也得到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国际主流媒体的极大关注。华邮刊登了对野渡先生的专访。这是很了不起的,当初江泽民以中国共产党党首的身份,想上华邮头版都不可得。那么,现在这么些年过去了,“民主与自由”网现在怎么样了?有什么打算?

野渡:“民主与自由”网站在这个月的12号刚好就是成立五周年的日子。在这五年的时间里,长达47次的被封关停历程见证了在这个国度争取言论自由的艰难。正如有人说“互联网是上帝赐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我一直认为如同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术推进了西方人的文明历程一样,西方人发明的互联网必然改变中国人的文明历程走向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民主与自由”网站目前已被关闭了47次,更有不锈钢老鼠刘荻、蔡陆军、罗永忠、罗长福、姜力均等版主或站友为了他们的信念而付出很大的代价,其他主持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而在去年底网站被关闭并取缔备案,从大陆的互联网管理法规的角度讲,取消备案意味着网站在大陆的彻底关闭。但是,在一些朋友的努力下,“民主与自由”网站第48次重开的日子不会太远。“民主与自由”网的未来正如刘晓波先生文章所说的一样”网站第四十七被关,绝非民间网站的墓志铭,民主与自由不死,以“民主与自由“命名的网站,也决不会屈从于官权的高压”。

卫子游:野渡兄写作好象不多。但你这次所写的《怎一声感叹了得我看郭飞熊公开信》却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从你所写的有限的帖子中,看得出来,你是相当理性温和的。能不能谈谈对这时局的看法?对中国自由民主进程,民主前景等的个人观点?

野渡:我一直很反感“异议人士”这个称呼,我认为它是一种自我矮化,我们就是公民,是这个国家受法律保护的公民,了解时事、参与政治、监督政府、不同意见的表达都是我们的公民权利,共产党不是我们公民的敌人,我们公民也不是共产党的敌人,公民的敌人只能是践踏公民权利的专制、独裁、极权者,而专制、独裁、极权者的敌人是自由、是民主,公民社会的建立和成长需要官权与民权的良性互动,使公民在公民社会里得到自由,使政府在公民社会里得到自由,使治理者和被治理者都免于恐惧。任何一方把对方敌人化、妖魔化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自由民主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必须以理性温和逐步争取和扩大民间社会的民权,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

卫子游:师涛出事后,杨天水李云龙等人又因为网路活动被抓了。网路风险现在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作为一个网路专业人士,能不能对增强网路安全提供某些建议?还有,这一段国内对网路的封锁好象又有加强的趋势,能不能从技术层面谈谈突破这种封锁的方法?

野渡:对网路的监控、对言论的打压、对师涛等以言治罪在一个法治社会里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它把一个国家里的公民降低到了臣民的境地。所以首先要无所畏惧,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体现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尊严,它应该是公开性的、阳光下的。但是鉴于目前的状况,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了朋友,多注意点网路安全问题还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对自己的个人电脑方面,建议使用Windows优化大师等软体清除自己的上网记录和痕迹,使用档粉碎机等档管理工具彻底删除档(只是简单在电脑删除的话依然是可以使用软体恢复资料的),对不能删除资料可以使用加密精灵等加密软体来保护。

网路方面,不要轻易在QQ、MSN上谈论话题。QQ的资料是可以在伺服器上找到的,而MSN命令所使用的ASCLL码可以被网路管理者使用嗅探工具轻易掌握谈话的完整内容。建议尽量使用skype,它目前所采用的128位加密还是比较安全有效的,而且也能方便地使用语音交流。邮箱则应该使用除了雅虎等劣迹斑斑的公司外的其他国外邮箱。

目前的突破封锁软体无界、自由门等已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可以多使用活动代理,象代理中国(网址http://www。proxycn。com)等每天都有更新的代理位址发布,另外使用其中的匿名代理还可以达到隐藏自己的IP位址访问、发表文章的作用。

卫子游:谢谢野渡先生的良好建议!谢谢接受采访!(

大纪元6月6日

美国书展结束 英美出版商为地盘而开战

   刚刚在华盛顿结束的2006年美国书展。
  
  英美两国的出版商扯掉了过去温文尔雅的面纱,开始为各自势力范围的划分高声争吵。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书展上,这一问题成了公开讨论的议题。来自大西洋两岸的出版商,出现在一次名为“势力范围之战”(TurfWars)的座谈会上,试图划定未来英语出版物的国际疆界。
  
  由于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强势地位日益明显,全球各地对英语出版物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作为最肥的市场,欧洲大陆历来由英国出版商牢牢掌控,但虎视耽耽的美国人利用互联网和市场开放的机会,开始向欧洲输入更为廉价的平装本图书,并通过亚马逊这样的网络销售平台,直接向包括英国消费者在内的欧洲读者销售。
  
  英国图书显然无法在价格上与美国版抗衡,因此便向代理商施压,要求保证自己在欧洲大陆的专有发行权。美国人变得越来越愤怒。在座谈会上,西蒙和舒斯特公司总裁卡罗琳·雷迪(CarolynReidy)高声谴责英国人在争夺地盘时用得是“最薄的法律和商业伪装。”但阿歇特英国公司主席蒂姆·哈奇森(TimHelyHutchinson)警告说,如若允许美国图书涌入欧盟,“英国市场便有被摧毁的危险。”

国学大师季羡林95寿诞新作继续感悟人生

今年8月,季羡林先生将迎来他的95岁寿诞,中国青年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季羡林的新作《我的人生感悟》,收录了他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的散文。

  该书内容侧重于“人生”二字,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但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与结构的清晰,而是以篇幅不等、形式自由来表现作者的性情。该书的编者孟昭毅教授表示:“这些散文无论是回忆往事、记述师友,还是写物抒情、感时言志,都洋溢着真情。”

  该书还收录了季先生所有怀念与回忆文字中惟一一次写恋情的文章《迈耶一家》。

  据悉,《我的人生感悟》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季老惟一授权的一本书,他的另一部作品《病榻杂忆》正在写作中。

回归传统经典 中国小说发展开始"向后看"

日前在青岛举行的2006中国小说半岛都市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就中国小说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讨论。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孟繁华指出,新世纪中国小说的创作呈现出的是一种“向后看”的现象。传统作为一个伟大的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重视。当然,这个“传统”不止是狭隘的民族传统,而是包括西方在内的所有值得借鉴和尊重的文学经验。“向后看”具体表

现的方面有:在小说中呈现的“文人”气息、作家重新寻找小说的“意味”、对传统生活的书写、探索乱世与太平中的人性以及重新走向内心的幻路等。孟繁华认为,小说创作向传统学习或回归,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文学转折。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在文学想象日趋枯竭、创造性越来越呈现出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向传统发掘有益的文学资源,无疑是一条可行、前景光明的道路。

  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获奖者刘醒龙也呼吁,要为中国的现实主义小说正名。他说现实主义小说就像父母,做子女的自以为很了解他们,其实一点儿也不。他认为,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无论虚构得怎样不可思议,它建立的一整套经验却应该是可以被读者接受的。

  对此,青年评论家谢有顺认为,所有作家都认为自己是现实主义者,每个人都在描写自己心目中的现实。而读者希望作家提供一个更真实的生活面貌,更有说服力的精神叙事。但往往是细节瓦解了读者对小说的信任感。我们的很多作家在写一个时代的故事时,却连那个时代的器物都不敢“碰”。所以小说写作需要坚实的物质、经验基础,就像《达·芬奇密码》,它所有的细节都是真实的,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虚拟的,这值得中国的作家借鉴。

  《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则认为,现实如果不加界定是空旷无边的。他分析了近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长篇小说开篇时气势宏大,但往往后继乏力,草草了事。因此他得出结论:当代作家面临着长篇小说写作的重大困难。这与作家的精神境遇和身体境遇密切相关。所以,李敬泽对当代作家追求古典的、完整的精神叙事的可能性存在疑问。他认为,当代作家现在的状态、经验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托尔斯泰或者陀斯妥耶夫斯基,所以如果他们在回归十九世纪的同时,背弃了二十世纪的精神,背弃了二十世纪给我们的经验,那么,恰恰不能对现实有一个全面、贴近的表达。

  最后,《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提出“让小说回家”。他说,小说存在的最关键的意义是让人看,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小说“新潮流”却把小说读者都赶跑了,因此重新找回小说的读者是摆在作家面前的一个艰难的课题。

逃离是一场绝望的游戏——评双人鱼之《花错了》

  如果遇到生存危机,人们往往选择两条路:要么直面危机,要么逃离危机。而事实上,如果威胁远远超出生存的可能时,大多人会选择逃离,而且在逃离的过程中,人们既要改变原本的身份,更要转变先前的性格意识。因此,如果逃离,身份和性格都将重新洗牌。
  
  双人鱼所著的小说《花错了》,就是对一位白领女性在逃离过程中实现身份的放弃和性格特征转变的生动阐释。
  
  小说中,女主角秦雯曾爱过一个有妇之夫周子芹,爱得轰轰烈烈,爱得身心俱废。小说一开始就展示了冲突:秦雯逃离了北京,原因是她不堪忍受绝望的情感,挥刀刺向了曾经的爱人。到达上海之后,她把原来的名字“秦雯”改成了“秦非”,后来又有个洋名“JUDY”,通过这些,她实现了身份的变化。
  
  改变身份就意味着个体肉身的重获新生。这不是一件难事,况且现在造假技术已经高明到足以以假乱真的程度。但性格特征的转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毕竟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延续性。因此,身份改变之后,尽管新生活表面上平静如水,但却暗流涌动。新的职业、新的人群、新的生存环境,使先前的秦雯现在的JUDY不得不继续面对男性的追逐与女性的嫉妒。面对SAM、DAVY这两个男人,JUDY最终选择了后者,但却不得不面对DAVY家人的风刀霜剑。而在此之前,她理智而果断地拒绝了周子芹的情感挽求,但即便如此,周的到来还是使秦雯的身份重新暴露了出来。
  
  与此同时,在情感的博弈过程中,JUDY尽管努力要实现灵魂的脱胎换骨,但始终无法摆脱发自内心的精神状态。无论是那个经常做的噩梦,无论是同邻居的网上交流,无论是对故乡生活的留恋,都让她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她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不乏柔情,不乏理智,更不乏孤独。
  
  逃离可以临时忘却现实的残酷与失望,却永远不能指望它可以兑现永恒的解脱。偶然发现父亲的婚外情真相,加之DAVY的情感旧事的刺激,JUDY再一次选择了逃离——回到北京。然而,这次逃离,却让她有了新的身份——强奸犯的女儿。打击仍旧毫不留情,SAM的自杀,DAVY的车祸使JUDY最终选择了回到了故乡。也许,只有在故乡,逃离才会真的结束。
  
  逃离是一场绝望的游戏:既然生活在物化的世界上,逃离注定还要回归。所以,那个邻居的爱情逃离,也许是明智的。
  
  小说弥漫着唯美主义的气息。自由的笔法和凄清的情调,让读者不禁动情,以至于听到《Dreamcatcher》的旋律,想象芙蓉花开时会有别样的滋味。作者双人鱼在慨叹“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的时候,在写到“相知满天下,知心有几人”的时候,在署下“花错了”的书名时,一定也会想到:花之错,当是人之过。
  
  突然想起一句话:可怜花错耽佳期,不知谁是惜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