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异议人士探望秦永敏家属受阻

 

【2006年2月3日狱委讯】新年伊始,武汉地区异议人士相约于2月2日前往著名民主斗士秦永敏先生弟弟秦晓光先生家拜年,并委托秦晓光先生捎去武汉地区朋友们对秦永敏先生的新年问候。 
    
大年初五下午一点左右,当大家(万里,倪江峰,孙不二,吕新华)一行人在武汉客运港永和豆浆店内碰头时。武汉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处以赵明利带队的国保警察突然出现店中,阻止大家前往。并用鄂A-47919的黑色轿车分头将大家强行押送回家。

另据可靠消息;泛蓝成员蒲飞先生也于当日在武汉被四川国保警察带走,至今下落不明。

节日探亲访友是中国人维系社会和谐的传统。然而,正值当局"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漫天飞舞时却又在亲手制造这种非人性,反传统的举动。不仅是剥夺良心人士的自由,连人性中最自然美好的亲情,友情,人情也一并扼杀。据悉;秦永敏先生家人每次探监均有国保警察陪同监视。秦先生自关押以来,多次受到狱方指使的其它犯人的殴打,视力急剧下降,而多次坐牢遗留的肺结核,风湿病也因监狱的伙食太差和狱方对其病不理睬不医治而加剧。其家属表示,希望国内外良心人士关注秦永敏的受难现状,敦促当局和狱方改善对秦永敏的人不人道的待遇。

秦永敏弟弟秦晓光先生 
弟媳戴红红地址: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二十一街四门二号 
电话:027-86803338
万里:13971194224 
倪江峰:13072791093
孙不二:13659824780
027-62779582

 

国家是我的,你凭什么叫我“莫谈国事”?!

20多年前的少年时代看革命电影,常常为电影中茶坊酒肆中“莫谈国事”(或“莫谈国是”)的标语下——国统区老百姓在自己的家园里噤若寒蝉的那副奸诈和狼狈相——所困惑、可笑和气愤。困惑的是,国家是老百姓自己的,谈论“国事”应是份内之事,而老百姓明知不公不义却视而不见,安分守己;可笑的是,他们当面不说,背后却不怀好意地乱说;气氛的是,当得知老百姓之所以敢怒而不敢言,是因为当政的国民党残暴和反动。当时,我为“旧社会”的老百姓感到悲哀,同时,自己庆幸自己生长在一个“言论自由”的“新社会”。
  
  及至自己长大,并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的时候,我渐渐发现,小时候电影中的镜头,就在现实中上演。如,家长会叮嘱你在外面听话;师长会告诫你离政治远一点;单位开会,领导谈到敏感问题时会诡秘地笑笑;学术会议上,组织者会提醒学者们只谈学术,不论政治;召开学术沙龙,大家会自觉地回避敏感话题,稍有离题者,同仁们多会告诫;报告演讲、论文著作,更是必须“政治正确”;就连互联网的自由论坛,也是“规矩”齐全。……这时,自己就不仅为自己悲哀起来了。
  
  我认为:国家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国家是我的!
  
  我在我自己的国家里谈论“国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相反,如果不谈“国事”,才是不正常的。你凭什么叫我“莫谈国事”,让我“闭嘴”?!——不用打着“自由民主”和“天赋人权”的幌子,我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我有谈论“国事”的权利和资格,这个权利和资格是我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与生俱来的。
  
  当然了,你叫我“莫谈国事”,让我“闭嘴”,那也是你的自由,你有权利行使你的自由;但是,你的自由仅仅限于你“叫”、“让”我“闭嘴”,即,你的权利也仅仅是“言论”上的,而不应该是超出“言论”之外的“暴力”。如果是这样,我就可以与你“和而不同”,仅仅作为一个“异议者”与你和平共处。
  
  
  
  ——这些,当不在话下。我要说的是,当下我们的绝大多数国人,特别是绝大多数人文知识分子,他们已经自觉地认同并接受了“莫谈国事”的规矩,他们将“学术”和“政治”分开了,他们将“真知”和“良知”分裂了。他们认同了老舍先生在《茶馆》剧本里的两个特务的道白:“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这现而今嘛,谁给钱我们给谁效力!”他们天真地自以为能够做到“独善其身”或“自了汉”,而不是“奴才”和“帮凶”——其实,这是绝无可能的。因为,世道变了。
  
  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的国民性》文中所说的事情——“在历史上,我们也可证明中国人明哲保身莫谈国事决非天性。魏晋清谈,人家骂为误国。那时的文人,不是隐逸,便是浮华,或者对酒赋诗,或者炼丹谈玄,而结果有永嘉之乱,这算是中国人最消极最漠视国事之一时期,然而何以养成此普遍清谈之风呢?历史的事实,可以为我们明鉴。东汉之末,子大夫并不是如此的。太学生三万人常常批评时政,是谈国事,不是不谈的。然而因为没有法律的保障,清议之权威抵不过宦官的势力,终于有党锢之祸。清议之士,大遭屠杀,或流或刑,或夷其家族,杀了一次又一次。于是清议之风断,而清谈之风成,聪明的人或故为放逸浮夸,或沉湎酒色,而达到酒德颂的时期。有的避入山中,蛰居子屋,由窗户传食。有的化为樵夫,求其亲友不要来访问,以避耳目。竹林七贤出,而大家以诗酒为命。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一人带一铁锹,对他说‘死便埋我’,而时人称贤。贤就是聪明,因为他能佯狂,而得善终。时人佩服他,如小龟佩服大龟的龟壳的坚实。”——再也不会出现了,“刘伶”犹如嵇康,已成绝响。在谈到我们民族的三个弱点:忍耐性,散慢性及老猾性时,林语堂说:“我相信这些都是一种特殊文化及特殊环境的结果,不是上天生就华人,就是这样忍辱含垢,这样不能团结,这样老猾奸诈。这有一方法可以证明,就是人人在他自己的经历,可以体会出来。本来人家说屁话,我就反对;现在人家说屁话,我点头称善曰:‘是啊,不错不错。’由此度量日宏而福泽日深。由他人看来,说是我的修养工夫进步。不但在我如此,其实人人如此。……忍耐,和平,本来也是美德之一。但是过犹不及;在中国忍辱含垢,唾面自干已变成君子之德。这忍耐之德也就成为国民之专长。所以西人来华传教,别的犹可,若是白种人要教黄种人忍耐和平无抵抗,这简直是太不自量而发热昏了。在中国,逆来顺受已成为至理名言,弱肉强食,也几乎等于天理。贫民遭人欺负,也叫忍耐,四川人民预缴三十年课税,结果还是忍耐。因此忍耐乃成为东亚文明之特征。然而越‘安排吃苦’越有苦可吃。若如中国百姓不肯这样地吃苦,也就没有这么许多苦吃。所以在中国贪官剥削小百姓,如大鱼吃小鱼,可以张开嘴等小鱼自己游进去,不但毫不费力,而且甚合天理。俄国有个寓言,说一日有小鱼反对大鱼的歼灭同类,就对大鱼反抗,说‘你为什么吃我?’大鱼说:‘那么,请你试试看。我让你吃,你吃得下去么?’这大鱼的观点就是中国人的哲学,叫做守己安分。小鱼退避大鱼谓之‘守己’,退避不及游入大鱼腹中谓之‘安分’。这也是吴稚晖先生所谓‘相安为国’,你忍我,我忍你,国家就太平无事了。”(《林语堂著译人生小品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  
  可以说,林语堂上述对国民性的分析丝毫不亚于鲁迅。
  
  今天,有人在怀念、呼唤“毛泽东”,这是不奇怪的。看一看我们社会的哲学——“难得糊涂”、“忍”——就清楚“毛泽东”对于我们当下的意义了!
  
  我要问:国人,你还要“忍”多久?!——不要问我:我不认同“忍”!我要不懈地谈论“国事”,因为,我认为,“国事”,就是我“自己的事”!

看“文化人”的蝇营狗苟!

 文化博客 学术如此多”焦”

  我向来敬畏作家兼出版人李师江,此君自我评价起来颇不留余地,“文坛表扬家”们评其为“继王朔之后最具叙事魅力的小说怪才”,说“此番李师江旋风刮回祖国大陆,势不可挡”,国内还没开花,就成了著名海外作家。李师江搞起出版来也作风泼辣,他策划了一套《简明

话说中国》,本为跟风大型丛书《话说中国》,却宣传为“大型历史畅销书《话说中国》之精华本”,而且强行给大历史学家许倬云挂了总顾问的牌子,让毫不知情的许教授无功受禄。更早以前,同样是李师江策划的“隐藏的大师”书系,也因挂学者止庵主编之名惹起风波。这样出的书,可否也算伪书?看来,攒一套大书,挂一个大家,卖一通大钱,已经成为师江的市场营销三板斧,而且认准了许倬云止庵们的性格弱点,先斩后奏再哄,屡试不爽。

  类似的学术热点,上周还有几个。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杜贵晨反复研究《西游记》,考证出孙悟空是山东人,他的住处花果山其实就是泰山。立论之大胆,想像之奇特,堪与刘心武老师的“秦学”媲美,且对推动泰山的旅游经济殊有贡献,是学以致用的学术典范,造福乡里的拳拳之心更是令人感佩,至于遵守学术规范等问题,倒是等而下之的小节了。

  上周另一新闻更让人困惑。北京律师刘刚以其收藏的一幅古地图《天下全舆总图》仿绘本作为“物证”,断定美洲是中国人发现的,与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孟席斯的“中国人发现美洲”说不谋而合。这下郑和大人印度、非洲、美洲都到了,而且据称还到过南极,有成为“环游地球第一人”之势,无怪有学者称“郑和是架永动机”。可能是“发现美洲说”过于玄妙,这次国人没有掀起认领美洲热潮。在不久前的图书订货会上,红学家集体走台亮相,周思源、张庆善、蔡义江等红学家合推了一本《名家解读红楼梦》,周思源还自封为批刘心武第一人,要捍卫自己的“首批”权。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食物链”:刘心武“吃”央视,红学家“吃”刘心武,人人都“吃”红楼梦。“学院派”与“草根派”的红学之争终于放下架子,把酒言欢,羞羞答答半推半就地成为了商业的“三陪”。至于红学到底是不是伪学问这样的终极命题,倒无人去认真追究了,毕竟老祖宗的饭还是很好吃的。

  而博导更是频陷“抄袭门”。美女作家任晓雯指称中国人民大学博导金元浦抄袭自己的关于《大话西游》的毕业论文,仓促之下,金先是以“技术问题”、“一些疏漏”、“是学生具体搞的,自己不太清楚”来应付,一夜之后,金博导就奋勇反击,表示“极大愤慨”,称任晓雯是“恶意炒作”,反而是任抄袭了自己的观点。但同时有心人发现,金元浦将自己的涉嫌抄袭的文章从个人网站删除。

  学术如此多“焦”,引无数看客竞折腰。前几天,一位跑文化的记者朋友辞职了,因为文化学术界让她有了幻灭感,该记者用四个字描述她眼中的那个世界:蝇营狗苟!


古巴首次对外开放海明威档案

        古巴将首次对外开放从未发表过的美国大作家海明威在该国生活期间的档案。获准赴古巴进行相关研究的,是英国威尔士大学的讲师菲利普·麦林(Philip Melling),他希望,此次研究能有“开创性的发现”。

  海明威生前在古巴生活、工作长达30年,他对古巴人民,尤其是对卡斯特

罗有着巨大影响,他的故事流传于全岛,其作品亦为古巴学生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