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昭惠:青春如何消逝
为移父亲的坟,他回乡了。
他的生活不断变化更新,故乡却清僻依旧。他无法想象那些留下来的人。直到他遇见了她。
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把她变成现在这样呢?
她在他心深处曾经是多么崇高美丽,可望而不可及….?
少年时期,多少次他故意从她家的窗外走过,只为偶而能在那窗口望见那倩影的寻常家居?
现时,他仍站在二十年前张望她的同一地点。
而那个梦却变得如此不堪….一个浮肿而疲倦的乡下妇人,一个他曾经爱过的梦中情人。
由颈部到肩背的线条都浮肿地裹在一袭过时的洋装内,像泡过水的馒头。
一阵风由对街扫过,飘来记忆中烤玉米的酱蒜味和红豆饼的熟腻的奶味。
火车经过的铁轨偶而还会掉下几截没有捆紧的甘蔗。
那年,他只是个理平头穿卡其布高中制服的省中少年。
他经常为了从她家到火车站前那段路能与她同行而透早地隐匿在她家的巷口。
早晨能在刻意安排之下和她相遇曾是一天开始前最令人振奋的补给能源。
回想会为这样的事而快乐、而感伤的自己与他现在的心境相隔多么遥远?
他和她的交往就是那样断断续续,在仍没有电邮而长途电话仍然昂贵的时代,他们仍藉由书信往返彼此联系。
每年过节的连续假日,回乡时他都把与她见面当成一个回乡必须的行程。
她安静空白。概括承受所有他告诉她的一切。所有他夸大的残酷生存竞争与事业成就。还有被他按照自己意愿所编造的许多爱情故事。
他为什么没有认真考虑过与她交往呢?
也许因为他太过狡滑或者留在乡下当小学老师的她太过单纯善良。
他和她在一起的记忆是小学操场边夏季燃烧的凤凰花,是秋天收割后的田野上即将被黑夜吞没的夕阳。
都市里的女人永远令人充满想象空间,她们不管外型、服饰、内心都迅速地变化着,令人目眩神迷。
他可不愿意因为她而失去了狩猎与冒险的机会和可能。
多年之后,她红颜已老。他也早由迷恋她的心情中退隐了。
属于年轻的记忆永远只奔向一条故乡熟悉的江水,她仍伫立于江心。而未来仍是一片不知名的汪洋。
年长后大家都需要世故,在他还不完全世故之前。
有一年,他正准备和一位各类条件都比他优越许多的女人结婚。即使这种仿佛由天下掉下来的幸运和虚荣感仍令他犹疑。
在某种不安中他刻意回乡去见她,并将这件事慎重其事地告诉她。
「你是我此生爱得最深也爱得最久的恋人….」这是一个事实。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多年来没有变化的事实。
「我即将与一个非常出色的女人结婚,但我不能确定自己爱不爱她」。
「你可否答应我,成为我永远的情人…」。他真诚而自私地向她提出这样的要求。
他看见她的泪滚了下来,「不,我比较想自己一个人」嘴角还是带着一贯浅淡的笑意。
那次表白后,他们隔了十年没有再联系过。在人生场景不断变化中,他的内心深处渴望着仍能掌握住一些永远不变的永恒或简单令人安心的记忆….。
与一个出色的女人结婚十年后,如果不认真去探索内心深处细微的变化。他应该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满意。
他的妻子对他帮助很大,岳父过世后他继承了妻子娘家的产业,顺理成章地成为经营者。他现在的成就和他同期一起创业的朋友伙伴比较起来至少领先十年。非但如此,看起来并不出色的他,因为能够拥有如此出色的妻子而使人对他是否具备了神秘的吸引力,或不为人知的特殊禀赋感到不可思议。也因此他似乎显现出一种奇怪的魅力来。
尽管各方面看起来都应该是春风得意的他。内心经常脆弱得像玻璃,禁不起任何重击。他看似坚毅,其实常常仿徨如置身迷雾森林。
生命中不知何时出现了像黑洞一样的空间,什么东西填进去都往里面掉,并且被吸收得一乾二净。现在连回忆也变了….。
他将父亲的骨头安置到一个寺庙中,那儿据说一直会有人代为祭拜,也许如此,未来他回故乡的机会将更加减少了。
他走进那一个从他小学起就没有什么改变的小镇火车站。
如果,她当时答应他,在他结婚之后仍然当他的情人,现在的这一切会不会有任何不同呢?
他自问,在他离乡后的20年生命中,他留给她,留给亲人、留给故乡和留给自己的部份是不是太少了?
他止不住地心酸….并且,第一次为她,也为他们消逝的青春落下泪来…。
张祖桦:我的“三加一”分析法
常常被朋友问起对中国政治局势与前景的看法,也每每接受媒体记者就中国政局的采访;为此
中国流氓学简史之一:历史上的流氓词根地图

贼、
英语图书综合榜(8月4日-8月10日)
[英语榜说]
恐怖悬疑气氛下的书单
本周的小说类榜单中,平凡人的奇遇排上了第一位:《天使陨落》讲述的是一个餐厅的雇员,在外地目击了一起谋杀案,但当地人不相信她的话。《魅影》是特里·古德凯的《真理之剑》魔幻系列之一,作者隐居于美国东北部的森林中,写出的都是教条意味浓厚的小说,就胜在情节紧凑吸引人。
在被恐怖悬疑气氛笼罩的书单中,《等不及上天堂》一书,带来了较缓慢而感人的节奏。一位耋耄老人在爬上一把梯子摘无花果时摔死了,在以下的几天里,这位老人的去世给村里几十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人物的个性在作者笔下各个精彩。
本周非小说类的上榜书里,天灾人祸的主题非常突出:由美国情报专家、普利策奖得主朗·萨斯金德写的《百分之一教义》,披露了美国9·11事件以来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及反恐内幕,书一出来,在英美两地均达到了仿佛重磅炸弹般的效果。书中的内容包括:在2005年伦敦7·7爆炸发生之前,美国早已经将实施这次爆炸的主犯列为危险人物,并告知了英国。
《彻底失败》的作者是《华盛顿邮报》的通讯员,他起的书名所指,便是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还有上榜已久的《边缘急件》,作者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线记者。这本书一出来就引来争议:新闻工作者是应该时刻保持客观和冷静,不要让自己外露的感情冲击公众对事实的判断;还是像安德森·库珀在去年夏天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南方后,在采访受灾地时那样,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工作?但他的“鲁莽”,不仅观众叫好,连同行也对他心生敬意。去年11月他在CNN开始撰写专栏“安德森·库珀360度”,并得到100万美元的高额预付稿酬,名为《边缘急件:关于战争、灾难和幸存者的回忆》于今年5月出版。
根据巴诺书店、纽约时报、亚马逊网络书店榜单整理。
华语图书综合榜(8月4日-8月10日)
根据博客来网络书店、金石堂网络书店、诚品书店等榜单综合整理。
新京报图书排行榜(8月4日-8月10日)
「总榜」
「榜评」
重版书不该画蛇添足
本周新书中最值得浓墨重彩地介绍的,无过于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这部充满政治隐喻的科幻小说,构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架空世界,篇幅多达10卷,约200万字。此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是首卷《黎明篇》,后续9卷也将于今年陆续出版。序言由作者田中芳树亲自撰写,封面及插图也采用了日本画家道原香津美的原画,相当原汁原味!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其实从来没出过简体字本,但却是一代人青春的重要回忆。《银河英雄传说》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除了小说外,还有漫画、影视、游戏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从90年代起,“银英”(读者对它的昵称)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流传,影响深远,“银粉”众多。对他们来说,这套书的伟大程度,绝对不亚于《魔戒》或是《星球大战》。
有些书,很像暗号,一旦被提起,阅读时的感动、难以释怀的情结、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将再度泛起。从书市角度说,它们显然值得重新出版。前一阵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千江有水千江月》的“25周年纪念版”就是很好的尝试。不过,在出版这类书时,“诚意”很重要。就像近年来各大运动品牌喜欢搞“复刻”,重点是忠实于旧版,画蛇添足反倒容易弄巧成拙。比如《光荣与梦想》重版时,如果能多少保留商务旧版的质朴,读者也许更受用。又如《银河英雄传说》此次出版前,一度传说将由郭敬明作序,由《岛》工作室设计封面,引起“银粉”的极大不满,也是很好的证明。
此外,新书中还有好几本亲历者实录。《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采访了十位曾亲历重大历史事件、或与历史风云人物近距离接触的“小人物”,由他们讲述自己的“特别经历”。而《变局》则再现了1962年1月规模非同寻常的“七千人大会”背后的故事。
中信出版社新书《卧底经济学》书名之惹眼,与《在小吃店遇到凯恩斯》有一拼。前者以“卧底”的方式,教你“偷师”,学会运用经济学家的各种调查工具,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者巧妙地用韩国民间成春香、李梦龙夫妇开辣年糕店的故事,来帮助读者理解国家的运营,掌握其走势,从而学会理财。这两本书的母题其实是一致的,讲的都是“生活中的经济学”,都以普通人能看得懂为目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通俗经济学读物的可为之处,无论是写作手法或市场潜力,还很大。但很遗憾,这两本都是外来和尚念的经。国内类似的作品几乎没有,这不能不让人遗憾。
新京报图书排行榜数据由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涵芬楼书店、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国林风书店、第三极书局、卓越网上书店、当当网上书店等提供。
新闻午报8月份第2周畅销图书销售排行榜
文艺类
《品三国》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达·芬奇密码》 丹·布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死神倒计时游戏》 鲍尔达奇 东方中心出版社
《追风筝的人》 胡赛尼 上海人民出版社
《品人录》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伤心至死·轮回》 鬼古女 上海人民出版社
《恶魔的法则.1》 郭妮 21世纪出版社
《芒果街上的小屋》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译林出版社
《呼唤》 考琳·麦卡洛 作家出版社
《收到你的信已经太迟》 张小娴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综合类
《温莎墓园日记》 木心 广西师大出版社
《生活小窍门1001问》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谦君一发》 君君 薛志谦 上海人民出版社
《烟斗客-时尚物语》 邓程君 宇航出版社
《色眼识人》 乐嘉 文汇出版社
《水浒人物之最》 马幼垣 北京三联出版社
《人性的弱点全集》 卡耐基 中国发展出版社
《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斯全德 北京燕山出版社
《细节决定健康》 张国玺 青岛出版社
《富人秀》 孙未 广西师大出版社
以上根据上海书城、季风书园销售排行整理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图书出版国
美国新泽西州一家调查公司收集的新书出版数据表明,去年英国的新书出版数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图书出版国。
美国鲍克公司的调查数据表明,英国去年出版新书20.6万册,比2004年增长28%;而美国去年新书出版量为17.2万册,比2004年减少18%,这是美国新书出版量自1999年以来首次下降。英国新书出版量上次超过美国是在2001年。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大型书店和网上售书的发展,美国新书出版量不断增加。但调查公司认为,这一增长可能已经达到顶峰。鲍克公司咨询顾问安德鲁·格拉博伊斯说:“根据常识,如果企业推出20万件新产品,市场不可能照单全收。这并不是说,图书行业的新产品数量太多了,而是人们怎么可能注意到它们的全部?”
鲍克公司希望美国出版商今年继续谨慎对待新书出版量。公司首席运营官加里·艾洛说:“今年纸张已经两次提价,出版商将不得不对作品进行严格挑选,小出版商尤其如此。”
鲍克公司的数据库收集了8.3万个美国出版商的数据,有关英国图书出版的数据来自尼尔森调查公司。
保护记者委员会关于昝爱宗的声明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330 Seventh Avenue, New York, NY 10001 USA Phone: (212) 465?1004 Fax: (212) 465?9568 Web: www.cpj.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Kristin Jones or Bob Dietz
Telephone: (212) 465-1004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国: 记者因为报导警察和基督徒冲突而被拘押
纽约, 2006年8月11日。 保护记者委员会对杭州记者昝爱宗被拘押表示震惊。 根据独立中文笔会的消息, 杭州当局在警告昝爱宗不要写任何关于7月29推毁教堂引起的冲突和逮捕之后, 今天晚上对昝实行行政拘留7天的措施。
“中国政府对宗教和公共抗议这样的敏感性话题的报导施行严密的压制”, 保护记者委员会执行主任乔尔。斯密说, “昝爱宗先生仅仅因为一些报导而被拘押,我们呼吁立即释放他。”
昝爱宗本周因为在网络上发表几篇关于教堂拆毁的文章和一份公开信而失去了海洋报浙江记者站的工作。昝爱宗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 他老板受到了来自新闻出版总署的压力。
昝说, 新闻出版总署收集了我批评政府部门违反人权的一大堆文章, 然后给他工作单位施加压力。昝在8月4日被当地公安传唤了7个小时。
昝爱宗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和国外的一些网站上。
当局搜查了昝的电脑, 并且以”扰乱公共秩序”的理由于今天拘押了他。
根据国际上的报导, 警察和上千名抗议拆毁教堂的基督徒发生冲突, 而官方的新华社的说法是这个建筑物没有获得审批,并且在事件中,只有两名被捕, 没有人受伤。
Read the report:保护记者委员会曾经在五月份的特别报道”隐藏的社会不安”中记录了中国政府如何压制有关民间冲突的报道。 在 http://www.cpj.org/Briefings/2006/DA_spring_06/china/china_06.html.可以看到此份报道。
Bob Dietz [email protected]
Asia Program Coordinator
Kristin Jones [email protected]
Asia Program Senior Researcher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330 Seventh Ave, 11th floor
New York, NY 10001
+1 212 465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