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日前指出,深圳可以借鉴利用香港在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加快推进深港经济一体化,其重大历史使命就是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城市,但不是要搞“政治特区”。读罢此则新闻,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从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年,勿庸讳言,大陆经济实现了飞跃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国际地位也迅速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贸易强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极限的时候,各种矛盾就会接踵而至,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高层已经认识到这种矛盾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继续向前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地方大员大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更应该明白这个基本的原理,但为什么就是不敢正视我们现在的上层建筑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呢?
当然,应当承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自主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不一定非要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追求民主政治,让国民真正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应该是普世的价值观念,敢于吸收人类发展一切优秀的成果应该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我们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为什么就不敢吸收西方已经证明是先进的政治制度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中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如果实行,就有可能使国家陷入四分五裂,混乱不堪。这个恐怕也是一种危言耸听,甚至是没有根据的猜测而已。非洲一些国家比我们不知贫穷多少倍,但人家在取得民族独立之初就实行了多党民主制度,国家也没有崩溃和分裂嘛。至于经济发展不尽人意,这有历史原因,这里不作分析。再比如俄罗斯,当苏联解体,实行多党民主之初,经济陷入困境,我们的政治家们都理直气壮指责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时候,还暗自庆幸我们好在没有象苏联那样,可是看看今日的俄罗斯,经济稳步发展,国家正一步一步重振雄风,社会稳定,人民已经比我们中国人富有,社会福利也已经大大超过了我国。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超过中国已经指日可待。过去和台湾比的时候,有人说没有可比性,可是东西德国呢?南北朝鲜呢?我们不否认在国内战争结束之初,我们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历史现实性和客观局限性,但是,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今天,如果我们新一代的政治家仍然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敢去触动已经证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对历史的不负责。其实,人家指责我们实行一党专制,不民主,也是有一些道理的。只是过去专制统治的是一个家族,现在是一个组织,一个集团而已,原来是老子传儿子,现在是体制内循环,党内交班,和历史上封建王朝朝代内传位有什么两样?
中国是个具有独特秉性的民族国家,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形成的独特文化仍然主导着人们潜在的思想,中庸之道不仅奉行于普通的人与人交往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甚至主导着我们国家的外交。历史上有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国后有毛泽东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现代有邓小平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的“韬光养晦”,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就再来个中庸之道何妨,就算担心立即全面解除党禁、报禁、直选和三权分立等,国家可能乱,那未尝不可划出一块地方,搞个“试验田”,例如,在深圳,胡书记也来个南巡,发表个讲话,建立一个政治特区,全面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成功了,推而广之,不成功也无碍大局。现在也有人建议把福建和台湾划为一个政治经济特区,实行多党制民主,让共产党、国民党、民进党在这里发展竞争,这个设想也很有建设性,到那时台湾政治家就是再拒绝统一也没有借口了吧。我想,既然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是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党,难道还担心人民会用选票将你赶下台吗?难道我们在大陆经营了这么多年,就没有这个自信和气魄吗?
汪洋书记此前在深圳考察时的一番话,曾经让人民感觉到了一丝丝政治新意,但在一些“好事之士”的自喜解读后,在没有得到政治授权的情况下,汪书记立即划出深化改革开放的底线也令人理解。
以上感想,也许缪矣,但拳拳赤心,望能察之。
江苏镇江 浦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