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布什5月11号上午在白宫会见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家庭教会成员余杰、王怡和李柏光。余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定是半小时的会面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会见非常愉快。余杰说,他们首先向布什总统介绍了最近几年中国国内发生的一些新的变化—-
余杰:“有一大群年轻的知识份子,他们是异议作家、人权律师、新闻记者,他们纷纷成为基督徒。他们现在正在致力于中国的变化,他们致力于中国变化的方式跟传统的前一辈的那些民运活动人士不一样,他们是有信仰的人,他们在用上帝的爱和公益、用马丁路德.金的方式来改变中国。”
余杰说,布什总统听到这样的讯息后非常高兴,布什总统表示,美国政府将会持续地对他们表示支持,并继续关注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中国人民对人权的追求。
余杰说,这次会面是安排在布什总统的起居室,而不是他的椭圆形办公室,这表明,这是一位美国基督徒与中国基督徒之间的会面。余杰说—-
余杰:“布什总统在开场白中说:他是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在自己的家里,向在中国的这些有勇气的基督徒来表达他的敬意”
余杰说,他们三人还与布什总统分享了他们成为基督徒的个人经历,余杰接着说—-
余杰:“当然也谈到了美中关系就是自由贸易和人权等等这样一些问题的关系。”
余杰说,在谈到中国的人权问题时,他特别向布什总统提到了美国的雅虎公司,余杰说,雅虎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违背了美国的价值观和立国之本—-
余杰:“我向布什总统谈到了雅虎的案件,雅虎因为向中国警方提供用户的私人资料,导致包括师涛先生在内的四位中国作家被捕入狱,布什总统听到我的这样介绍以后,他说他早已知道这样的案件,而且他也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引来美国的舆论和股东在他们的压力下,这些公司在中国的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也希望雅虎行为不要再继续发生这种事情了。”
余杰对记者表示,他一个星期后将回国,不知道是否会受到政府的打压,但他表示,他在与布什总统会面时所说的话,以及在美国所有的活动,是遵循一个基督徒和知识份子说真话的基本道德准则。
王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布什总统在与他们会面时,很想知道他们三个人是怎么在一个无神论的传统下成为基督徒的,王怡说—-
王怡:“我分享了我们这样一个信仰的经历,和我们在国内从事捍卫宗教自由和其他人权方面的一些经历。另外我们也谈到了关于中国的宗教自由、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权的关系,这样的一些广泛问题。在结束的时候,我们跟布什总统一起,包括副总统钱尼、国务卿还有其他的一些白宫人士,由布什总统一起为我们做了一个祷告。”
王怡表示,布什总统说,他以后在与中国领导人接触时,会持续不断地关注中国的宗教自由问题。
王怡说,他们还向布什总统谈到了中国国内近几年维权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对民主自由的追求,特别提到了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
王怡:“因为李柏光博士正在翻译马丁路德.金的全集,布什说,那马丁路德.金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人,我们都同意在中国的未来,在中国整个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应当是以马丁路德.金的这样一个精神,以法治的一个手段来推进。”
在谈到与布什总统会面时印象最深的一幕时,王怡说—-
王怡:“我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些很私人的信仰经历的交流,在这个交流里面,就是我跟余杰还有布什总统,我们的妻子都先于我们成为基督徒,这对我们在信仰上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一点我们都非常相似,我们在这个方面有非常愉快的分享。”
当被问到回国时有没有任何担心时,王怡回答说—-
王怡:“对,布什先生也提到这个问题,他问我们回去会不会有问题?他认为今天这样的一个见面,有助于帮助我们离监狱的距离远一点,我想这也是我刚才所理解的,布什政府在这样会面中所表达出来的一个态度。”
李柏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向布什总统介绍了自己过去所作的工作和未来要做的工作—-
李柏光:“我说过去我是一个法律工作者,并且翻译西方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书,下一步我作为基督徒之后,我一定要把我更多的经验,用法律做为武器,来维护宗教信仰自由,布什总统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而且他也告诉我们他每次跟中共政权最高领导人见面,包括江泽民主席或胡锦涛主席,他也经常向他们转达他自己信仰上帝的生命历程,告诉他们宗教自由对一个社会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李柏光说,布什总统告诉他们,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但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就必须要有宗教自由,只有这样,社会的稳定才有根基。
李柏光还向布什总统介绍了他因帮助农民维权,而四次入狱的经历,他特别提到自己在宗教信仰自由方面所作的工作—-
李柏光:“我说我要为一个在监狱服刑的政治异议人士严子立(音)先生请命,按照中国的宪法和刑法的规定,为他争取在监狱里受洗、读经和祷告的权利,我告诉布什总统,这些权利在1949年以来在中国的监狱被停止了。我们现在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法律努力、法律行动来恢复这个权利,直到耶稣基督的福音送进中国的监狱为止。
布什总统听了以后非常的高兴。我说通常我们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宗教信仰自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和冲突,让政府意识到宗教信仰自由是被中国宪法所保护的。”
李柏光表示,布什总统这次会见他们三位来自中国的基督徒,是在向外界传达一个讯息—
李柏光:“布什总统会见中国家庭教会的成员,这不仅是向中国社会,也向一些还缺乏宗教信仰自由的社会传递这个信息,他就是告诉他们美国是很重视并且很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因为这是人从出生到他走向死亡,时时刻刻所不能剥夺的一种权利。
而且布什总统亲自和我们说了:他向中共政权领导人包括达赖喇嘛在内,他都表达这么一种对宗教自由的深切关怀。他说他和达赖喇嘛信仰不一样,可是他还是会见他,为什么?就是为了表示尊重并且支持宗教自由。”
当被问到他这次与布什总统会面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李柏光说—-
李柏光:“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布什总统是个很轻松幽默的人,我们在讲我们个人的经历和工作,他还会不断的打断我们,不断的给我们提问题,所以他是很随和幽默的人,做祷告的时候还牵着我们的手,主动给我们念祷告词。”
这三位人士除了是基督徒外,余杰和王怡还是中国异议作家,李柏光是一位人权律师。不久前他们应邀来美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中国自由状况高峰会议。
“李元龙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辩护词
“李元龙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辩护词 李建强 |
【2006年5月12日狱委讯】 审判长,合议庭: 根据法律规定,山东华冠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李元龙先生的委托,指派我担任李元龙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一案的一审辩护人。现根据本案事实以及法律规定,发表如下辩护意见。 一、 起诉书指控的事实不足以认定李元龙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1、关于捏造、歪曲、夸大有关事实 根据卷宗材料以及国安处的起诉意见书,当指李元龙在文章中提到的我党当政期间导致8000万人死亡和“六四”镇压坦克杀人等问题。 2、关于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李元龙的四篇文章里面没有任何文字提到国家政权、更不用说攻击国家政权、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文章只是对我党的某些领导干部(还是中低级干部)不近人情的表现(老母死亡为了开会不奔丧)提出批评,对我党历史上宣传刘胡兰为意识形态争端而牺牲提出批评、对我党某些地方机关吸收一百岁的老人入党这种做秀之举提出批评,以及仰慕美国政治制度、希望在思想上加入美国国籍等。这些批评的对象都有具体所指,即一些具体的人和具体的现象。 本律师认为,这些文章的主题并无大错,老母去世为了开会不奔丧的做法,很难说是出自真心忠于党的事业,恐怕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升迁,这种不近情理的做法其实是对党的形象的一种抹黑。 少年入党、少年为党牺牲也早已不被我党所提倡,而且也违背了普世的价值理念。 吸收一百岁老人入党从我党的宗旨看也是违背党章的做法,只会让社会对宣传入党的真实动机产生误解。 至于在思想上加入美国国籍,则纯粹是思想认识问题。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比如杨振宁、李政道博士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实际上都加入了美国国籍,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本律师还认为,李元龙文章的问题主要是借题发挥,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批评作为宪法规定的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党报的一个新闻工作者,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但是,这种做法如果有错也是思想上的错误,而不是法律上的错误,更不是罪行。起诉书把对党的批评认定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于把党当成了国家政权本身,把批评等同于“煽动颠覆”,这在事实上不成立,在逻辑上也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其三、关于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目前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时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一个探索、认识、发展的过程,由苏俄传进来的、一成不变的、僵死的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正在被抛弃。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观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市场经济也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即使在政治和法律层面,我们也引进了人权的概念、自由、民主的概念、法治的概念这些原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专利的价值理念。我们的国家也正在从文革时期的领导人个人极权走向集体领导、党内民主,社会民主化也在基层农村得到落实。从这个角度讲,所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云云,这种高度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早已丧失了具体的指向,变成了一顶空乏的帽子。 即使从最严格、最原教旨主义的社会主义理念来衡量,起诉书的指控也不成立。 因为,(我必须着重指出),李元龙的文章根本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制度,更谈不上推翻这个制度。谈到制度层面的话题,他只在《在思想上加入美国国籍》表露过自己的思想,他最多只是仰慕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渴望在中国实现自由民主,这与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逻辑鸿沟。正如羡慕人家的太太漂亮、年青并不意味着要回家杀掉自己的黄脸婆一样。起诉书的联想能力未免太强大了。 二、 起诉书指控李元龙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不符合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其一、李元龙主观上没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故意。 本律师会见李元龙时,李谈到他写这些文章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目前中国社会大量存在的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现实让他对我党产生不满;2)、长期担任记者碍于必须遵守新闻纪律、不能表达自己真实想法使他产生压抑,渴望写一些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东西;3)受海外媒体以及国内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影响。 本律师认为,李元龙的这种说法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可以与客观的情况以及李的文章内容相印证。 其二、证据体系证明不了李元龙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1、李元龙的言论只是一种比较尖刻、激烈的批评,应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是公民依据《宪法》及有关的国际公约享有的民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根据2004年3月14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了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这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包括言论自由权在内的各项人权的正式、庄严宣告。在今天,言论自由权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普遍承认和保护的,是一种普适性基本人权: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九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和思想的自由”。《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九条规定:“一、人人有权持有主张,不受干涉。 2、李元龙的文章并没有对国家安全构成“现实而紧迫的威胁”,不应认定为构成犯罪。 虽然言论自由权在一般情况下不容侵犯和剥夺,然而如果言论直接危害了国家安全,则可以受到禁止,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法理基础。但是认定某种言论是否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则应受到严格的限制,否则就很可能侵犯基本人权。 如何判定公民的言论是否危害了国家安全呢?辩护人认为可以参照国际上得到公认的《有关国家安全、表达及获取信息的自由的约翰内斯堡原则》。该《原则》第六条规定:“只有当一个政府可以证明以下事实存在,言论才可能以危害国家安全受到惩罚: 1)、该言论是有意煽动即刻的暴力行为; 2)、该言论有可能会引起这样的暴力行为; 3)、在该言论与暴力的可能性或出现之间有着直接且即刻的联系”。 3、李元龙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1)、李元龙的行为根本不可能产生社会危害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任何一种行为,构成犯罪都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行为人的煽动行为可能导致他人去颠覆国家政权,从而危害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反之,如果行为人的煽动行为根本不可能导致他人去颠覆国家政权,也不会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造成危害,则当然不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4篇文章都是李元龙在境外网站上发表的,在国内网站上根本看不到,如果有影响的话,其影响也仅限于境外。 4、起诉书认定李元龙的行为危害了国家安全,没有证据支持。 起诉书仅仅是简单地认定李元龙发表文章的行为危害了国家安全,却没有说明4篇文章如何危害了国家安全,危害了国家哪方面的安全,哪一级政府的安全,也没有列举出国家安全已经因李元龙发的4篇文章而受到危害的证据,因此,这种说法缺乏证据支持,不能使人信服。 三、对李元龙定罪量刑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一)、对李元龙定罪将严重损害国家形象,危害国家利益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二月十四日在北京对中外记者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任何人仅仅因在互联网发表言论而被捕。” 刘正荣副局长的这个讲话虽然不符合事实,但是从司法政策等价值层面解读,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国家根本上反对因言治罪?或者说以言治罪损害国家形象?那么起诉、审判李元龙,是不是违背了国家的司法政策? 2、国际笔会、记者无国界和保护记者委员会已经针对李元龙的案子提出抗议(见附件),这个案子的起诉和有罪判决势必将对国家司法形象造成巨大损害。 (二)、对李元龙定罪量刑将无法面对毕节地区的广大弱势群体 李元龙是个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支持者,具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影响。 李元龙在从事新闻工作的过程中,为社会做了大量的有益的事。他关注身边的百姓,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关注本地区大、中、小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并尽自己之所能,为他们呼吁,给他们帮助。很多贫困生因他的报道而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因此得到帮助顺利完成学业。其中陈欢、陈乐两兄弟上上考上北京化工学院和北方交大,但因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打零工无力供养读书,李元龙在毕节日报发表《孪生兄弟双双考取大学,辛勤母亲忧虑万元学费》、在《贵州都市报》发表《孪生欢乐兄弟金榜双题名,万元学费愁煞老母亲〉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贵州都市报〉、〈毕节日报〉的员工、贵州四一丝医院的员工、毕节卷烟厂的职工、毕节地区水泥厂的职工、以及水城、贵节、贵阳等地的广大市民和私营企业的老板、员工纷纷解囊相助,为兄弟俩捐款4万余元,解了燃眉之急。(以上内容见陈欢、陈乐母亲张女士的证词)。 据不完全统计,受到李元龙帮助的还有徐晓颖同学(2000年考取南昌航空航天学院电子工程系)、周尚新同学(2001年考取北京体育学院)、罗云武同学(2000年考取湖北省经济学院)、孙华同学(考取华中科技大学)、聂开基同学(2002年考取北京大学,毕节市理科状元)等贫困大学生,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纷纷表示,没有李元龙的帮助,他们无法圆大学之梦,他们的人生将是另一种前途。 李元龙不仅用自己的笔帮助这些大学生,还身体力行帮助其他更加弱小的贫困中小学生,2001年李元龙从敬老院收养了一对老夫妇无力抚养的14岁女孩熊春黎,至今供养这个女孩在毕节地区学习生活的一切费用。2001年4月,残疾人罗德元去世,留下4个孤儿,大的12岁,小的7岁。几年来,李元龙每个学期都在为这四个孤儿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如果我们将这样一个极富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记者、一个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的好人、一颗毕节地区乃至贵州省的良心树判为敌人,人民必然要问,怎么这样一个大好人,竟然成了党和政府的敌人?我们将如何面对广大的弱势群体?如何面对执政为民、和谐社会的理念?如何面对我们党高扬的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如何面对历史的评判?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待不同意见的批评者一贯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政策,延安时代一个陕北的农妇辱骂毛泽东主席,毛主席不但不生气,而是查明了情况,指示下级部门纠正了工作中的偏差,这种博大的胸襟不但没有丝毫损害自己的权威,反而获得了人民的拥戴。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的事业能够由弱变强,最终走向胜利的原因。战争年代我们能够虚怀待人,何以建设年代竟不能容忍善意的、来自人民的批评呢? 审判长、合议庭,李元龙案件是一个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案,正在被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对李元龙案件的处理将深刻影响我们毕节地区、贵州省甚至我们国家的形象,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影响人民对我们党和政府依法治国理念的信心。我相信我们毕节地区的司法机关一定能维护国家形象、维护司法公正、维护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理念的高度出发,从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权的高度出发,从增强党的威信和执政能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原则出发,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公正判决。 山东华冠律师事务所 李建强律师 |
都柏林苍穹下
有这样一个国家,在它成立之初,便注定要承受连绵不断的宗教纷争,以血腥的暴力反抗征服,在它不长的历史里记载了许多被压迫的屈辱以及反抗的荣耀。在这里的森林山谷间潺潺溪流都流淌着太多的感情,丰富得只有音乐才能抒发。在中世纪的战鼓声声中,有风笛在惆怅;在现代文明的机器隆隆中,有吉他在躁动;甚至在战马上也要高挂起竖琴,它就是美丽的欧洲岛国爱尔兰。从她的英文本意上,Ireland也就是愤怒的土地。而首都“Dublin”却是宁静而沉默的,“黑色的池塘”,沉郁并且清澈,就像由它抚育出的音乐一样,闪烁着千百年来凯尔特民族所特有的荣耀与屈辱之光,同时包容了具有崇高理想之美的民谣曲风、精微细腻的新世纪音乐元素,以及率真直露的摇滚节奏。爱尔兰被称为大西洋上的绿宝石,都柏林则是绿宝石中一抹黝黑的点缀,直到今天仍旧动感十足,异彩纷呈。爱尔兰人热爱音乐,喜欢饮黑啤酒,民族的血液里奔流着浪漫主义情怀,而其独特的民族斗争史又为这种浪漫增添了血与火铸就的深沉。在环海的空气里,这样的情绪宛如陈酒不断被发酵,催化出更浓烈香醇的醉人气氛。也许正因此,在爱尔兰才能诞生出世上最美的民歌,最有才情的戏剧,最有个性的音乐人,最空灵的声音和最受欢迎的组合,首都都柏林上空的苍穹,则更鲜明地见证和映照着这一切。
——————————————
都柏林是一个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式都市。作为首都居然没有一座摩天大楼式的建筑,除了尖顶的教堂外,几乎到处都是乡村式的楼阁。在城市的中心,无论是三一学院,还是高大的邮局、都柏林联合银行等气势恢宏的古典罗马建筑,都在展现着都柏林这座城市牢固而厚重的政治文化底蕴。同时,这个城市的歌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精致的古典佐治亚建筑也美不胜收。市中心刚好被Liffey河分成南北两块,连接两地的十数座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桥,也是都柏林的特色之一。Liffey河就像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一样,犹如城市的命脉,流淌着岁月的风云,承载着许多美丽与哀愁。坐落在河南岸的都柏林堡是城中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建于13世纪初,历史上曾是英国在爱尔兰的总督府所在地。古堡由宗谱事务所、档案塔楼、圣三一教堂和大厅等建筑物组成;河北岸则是颇为现代时尚的商业区,有一条长长的O’Connell购物街。都柏林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凝城市与乡村,海滨与田园,幽静与热情为一体,具有浓浓爱尔兰风情的古朴风韵。放松的城市步调、田园般的沉静就是这个城市特有的城市风格。同时又和谐地融合了国际情调以及充满着无限的能量,保有着殖民时代和追求现代生活之间的平衡。
民谣和戏剧之都
不知是远古时代的哪一年,一种拨弦乐器——竖琴在爱尔兰的土地上诞生了。竖琴形状像满弦的弓,据说它的发明是有感于箭发弓鸣,而竖琴被拨动时发出的声音也确实如箭出弓弦时般干净、单纯,只是少了刺耳的锐利破空声。竖琴的发明使爱尔兰有了堪与苏格兰风笛媲美的民族乐器,它很快成为爱尔兰的象征:爱尔兰国徽的图案是竖琴;街上许多建筑物的门首上都有竖琴浮雕;甚至在美国的俚语里,爱尔兰人就叫做“竖琴”。 十二世纪时,爱尔兰竖琴家精湛的演奏技巧已经享誉欧洲大陆。他们在都柏林举办的竖琴大赛一时成为欧洲爱乐人心目中的盛典。此后爱尔兰被英格兰统治,这项赛事也一时停办。直到十八世纪,爱尔兰民族文化全面复兴,不仅竖琴大赛得到恢复,西欧大陆的音乐也在爱尔兰放出异彩,从那时起,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开始成为欧洲的一个重要音乐中心——民谣与戏剧在爱尔兰结出绚丽之花。
戏剧在都柏林更是璀璨无比,作为欧洲的“剧都”,早在1637年,都柏林就有了剧院。十八世纪,都柏林雄辩的政治家、议员理查德·谢立丹创作了几部出色的喜剧,其中最著名的是讽刺、挖苦都柏林人爱饶舌的《造谣学校》。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在都柏林出生。他的杰出剧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和用法语创作的剧本《莎乐美》是欧洲剧坛上脍炙人口的作品。1856年,在都柏林出生了十九世纪文坛上叱咤一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文豪萧伯纳,他对戏剧艺术的伟大贡献为“剧都”作了最好的注脚。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都柏林阿贝剧院为中心,每年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戏剧节。引发了巨大轰动的《等待戈多》,尽管是在巴黎完成,但是贝克特身上散发的还是都柏林的气息。尽管戏剧是以对话为载体的艺术,但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以及戏剧艺术对音乐的推动是互相的,由戏剧的繁荣可见音乐的昌盛。音乐与戏剧造就了都柏林,而都柏林的艺术氛围又不断提升爱尔兰人的艺术水准,如此才能使爱尔兰音乐不至灵感枯竭,长久不衰。
都柏林,这是一个作家的福址。萧伯纳、叶芝、乔伊斯、贝克特、辛格、希涅等著名作家都是在都柏林出生的。这些大作家的共同特点是:在爱尔兰出生、成长、受教育,在年轻时背井离乡,去接受另一种文化的冲击,然后在国外写作成名。据统计,在过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以上作家当中,就有四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3年是叶芝,1925年是萧伯纳,1969年是《等待戈多》的贝克特,1995年是爱尔兰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希涅。其中乔伊斯更是以《尤利西斯》和《都柏林人》让这个城市更是弥漫了一层深厚的意识流色彩。满街的酒吧,最纯正的黑啤,最原始的爱尔兰歌舞表演,以及许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逸事,如果你在这里停留,收获的不仅仅是风景。因为那些大文豪和清澈的音乐,都柏林是一座伫立在文学边缘,曾被遗弃的同时自我放逐的孤塔。爱尔兰人的生活中,音乐和酒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音乐反映爱尔兰人深沉的文化素养,酒则成了掩盖失意、逃避责任的好东西。这些在乔伊斯的文字中能看的出,他对爱尔兰民族音乐的态度以及他自己的音乐素养。酒吧的热闹、家庭的小聚、逢年过节时的歌舞盛宴——这似乎成了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我们不必详细讲述朴实纯粹的传统乐队The Chieftains、苍凉激越红遍天下的 U2、孤高清奇卓而不群的光头女星Sinead O’Connor、清丽飘逸空灵神秘的Enya、Boyzone、Westlife这样实力强劲的偶像组合、Mary Black & Frances Black姐妹花、Clannad以及The Corrs这样的家庭组合……这些人或者乐队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传奇故事。继新世纪音乐之后,新崛起的凯尔特人音乐家以他们独特的音乐魅力,已跻身于主流音乐行列之中,并对音乐潮流的指向和发展起着日渐明晰的作用,不论是以民谣为主的The Chieftains;还是具有浓厚怀旧艺术气息的Enya;以及U2那愤世嫉俗而又悲天悯人的作品,凯尔特音乐的丰富内涵满足了都柏林乃至全世界各类人的不同需要。音乐家Bill Whelan创作的,融合了优美的爱尔兰音乐和美妙舞蹈的名为“大河之舞”(Riverdance)的歌舞剧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巡回演出,更巩固了爱尔兰音乐在当今艺术领域的地位。
都柏林的空气是歌声啤酒的交响
都柏林海湾依傍在城市的东南侧,蓝蓝的海水、碧绿的草地,处处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市内的博物馆、美术馆及各式各样的咖啡屋、餐厅、酒吧典雅、古朴各具特色,文化氛围浓郁。人们以它众多的剧院和浓郁的戏剧传统风格而自豪,它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也许是与众不同的宗教氛围、文化气息和美丽的景色,来自这里的歌声都沾染上了内向气质、人文关怀和仿佛提炼自深海的纯净。都柏林的夜生活文化十分丰富,酒吧、剧院、俱乐部、夜总会,这个城市的夜晚五光十色,有着700多年历史的Temple Bar和那家拥有世界上第一套唱片集的老唱片店。在从Dame Street去往三一学院的南边的行人徒步区上,很醒目地矗立着一座少女推着车子的铜像。那铜像的底座上记载着那少女的故事——传说那少女在白天经常推着蛤蛎与青菜沿街叫卖,而晚上则摇身一变,成了花街姑娘。这个谜样的女孩,被写进爱尔兰的民谣小说中世代传颂,在1988年Dublin庆祝建城一千年时,就在市中心为她塑了一尊铜像。而这千百年后,这少女的雕像也真的成了收留无数流浪艺人的栖身之所。
都柏林的市中心并不热闹,狭窄的街道里却有很多酒吧。年轻人天天晚上挤在一起狂舞畅饮,他们创作和演奏的现代派音乐,在世界各地都有知音。一个占地仅28英亩的狭长地带,却林立着50多处艺术文化展示中心,如此高密度的文化艺术荟萃之地,既不在巴黎也绝非伦敦,而是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圣殿区(Temple Bar)。首次听到Temple Bar,很多人会误以为是一间酒吧,其实它指的是都柏林市中心一处洋溢着爱尔兰风情的逛街路段。没有Temple,只有Bar,就是一片酒吧区。青石铺成的巷道别有风味,巷道两侧的酒吧灯红酒黑,五光十色。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比市中心其他精华地段的房价低廉,所以这里吸引了众多艺术人士在此聚集。而今历经30年的蜕变,此地俨然已成为都柏林的文化地标,更成为观光客必访的朝圣之地。
白天的街头艺人表演,不仅仅是拿把吉他自弹自唱,而是以展现爱尔兰音乐特色为主,或抱把竖琴撩拨一曲,或是率性地敲击爱尔兰鼓,再加上随处可见的艺廊、戏院及艺文中心,造访Temple Bar等于上了一堂免费的艺术课程。这里一周七天免费演奏爱尔兰传统音乐,闻乐起舞的大有人在,其他人举杯畅饮高谈阔论。The Temple Bar是整个酒吧区的名字,也是最老的那间酒吧的名字。酒吧里没有流行音乐,只有他们自己的音乐。欢快的手风琴,悠扬的短萧,急促的鼓点,自在的吉它,变换着乐器,一首接一首唱着爱尔兰的民谣。人们举着酒杯合唱。这样的氛围,是爱尔兰的氛围。Temple Bar是都柏林的文化之角,人们将它与乔伊斯居住的巴黎左岸相提并论。爱尔兰有着非常深厚的酒吧文化,这里的酒吧各有特色,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充满怀旧气息,有的是专为吸引旅游者开辟,无论哪一种酒吧,都是一个绝好的聚会场所。爱尔兰人狂热地喜欢这种聚会方式,每人手里端着一杯Guiness黑啤酒坐着或站着,交谈,或者专心看表演。爱尔兰像其它欧洲国家一样,只要有屋檐的地方都禁止吸烟,所以酒吧里虽然人多,空气却并不混浊。
已有250年历史的吉尼斯黑啤酒,由亚瑟·吉尼斯(Arthur Guinness)于1759年首创。到1833年时,它已经发展为爱尔兰最大的一家酿酒厂。吉尼斯以香醇浓厚的口感,黑白分明的色泽,不但成为爱尔兰人的最爱,同时成为销售全世界优质啤酒厂牌。爱尔兰的城乡随处可见的小酒馆。每当夜色降临,人们便聚集在这类小酒馆中,一杯“吉尼斯”在手,海阔天空的胡侃,什么是世界最大的,什么是世界最快的……精明的啤酒商于是编了一套“吉尼斯世界纪录”,既帮人们找到了吹牛的依据,又助了酒兴,好卖出更多的酒。没想到,这本《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却不胫而走,名声早已远远超出了吉尼斯黑啤酒。位于The James’s Street的黑啤酒厂厂房建立了啤酒博物馆(Guinness Storehouse)并不壮观,但绝对现代化,是啤酒爱好者的迪斯尼乐园,是载歌载舞的盛大聚会场所,这里已经成为来都柏林旅游必到的一个景点。位于顶层的重力酒吧(Gravity Bar)则最具风韵。在这里,每位游客可以免费品尝黑啤酒。这一层有着高大的落地窗,透过窗户,都柏林城市并不高,所以视野显得特别开阔,可以看见大半个城市。
Johnny Fox’s Pub被称为“爱尔兰最高的酒吧”,位于海拔200米的Glencullen,村庄四周环绕着都柏林周边的山地,风景优美。这个酒吧最初建于18世纪末,是爱尔兰最古老的酒吧,据说是为打猎的猎户设的。酒吧门前放了一辆可爱的绿色古董老爷车,使我们在酒吧外就感觉到了古色古香。酒吧内充满复古情调,一走进这家酒吧,时光仿佛倒流了一个世纪。盥洗室内的墙壁上贴着原版的1930年代报道明星轶闻的报纸,走廊的两壁是一百多年来爱尔兰人习惯使用的一些生活用品,打火机、酒杯、咖啡壶等等,像是一个小小的陈列馆。就连天花板上也挂满了这些物品。酒吧里的桌、椅都是原木雕成,配合墙壁上古旧的画报和古老的爱尔兰民族装饰,充满原始和返朴归真的气息。壁炉里跳动的火焰带来真实的温暖。
现在每年的6月16日,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爱尔兰人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爱尔兰的伟大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他们用《尤利西斯》一书的主人公布卢姆来命名这一天;在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人们更是按照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来复活昔日的都柏林,从人们的衣着到酒店的布置,好像人们又重新回到了布卢姆生活过的时代,人们称每年的6月16日这一天为“布卢姆日”。每年的6月16日在ST.Stephen’s Green公园举行ST.Patrick’s Day,大型的音乐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狂欢者们来此唱歌、跳舞。而5月的喜力绿色能量节(Heineken Green Energy Festival)及6或7月的都柏林爵士乐节(Dublin Jazz Festival)就是音乐发烧友的当然之选。
环绕着都柏林上空的似乎就是音乐,在这座久负盛名的音乐之都,众多的小酒吧里可以领略传统的音乐聚会,在国家音乐厅可以欣赏到全世界著名乐队和指挥的表演,在市内的广场和街道还可以看到激情四溢的摇滚表演和DJ。夜幕降临,无论你想听听传统的爱尔兰音乐,看看经典的歌剧、音乐剧,还是想舞蹈摇滚,尽情释放年轻无限的活力,都柏林的夜晚让你乐在其中。“你知道,是的,都柏林,从来没变过,始终如一。”《都柏林人》
在都柏林有几件事情一定要去做:
拜访位于市中心的旅游服务中心,位于Suffolk街的这幢大楼的前身是圣安德鲁斯大教堂(原Saint Andrews Church),在那里你可以找到有关爱尔兰和都柏林的详细信息,同是也可借机参观一下那座经过修复的精美的佐治亚式建筑
爱尔兰的酒吧文化是全球闻名的,都柏林有1000多个酒吧,一定要找个机会进去品尝一下世界著名的黑啤酒Guinness,并享受一下那种独特的氛围
参观城堡,在都柏林以及周遍地区有着许多古城堡,在那里时光仿佛倒流,你可以寻觅到很久以前的历史,最有名的数Dublin Castle
品尝当地的美食。都柏林人对吃情有独钟,在都柏林成千上百的餐馆中你可以尝遍世界美食
欣赏佐治亚时代的建筑,漫步游览Merrion大街和Fitzwilliam广场,你将可以看到最优雅的建筑群
购物,不要错过到中心购物区逛街的机会,从Henry大街、 O’Connell大街再到Grafton大街,那里既有世界最时尚的产品也有爱尔兰传统的工艺品
游览自然郊区风光,从市区驱车20分钟,所有城市的喧闹与繁华便消失殆尽,进入眼帘的是都柏林市郊那美如画卷的风景,这里有欧洲最大的公园——凤凰公园
摇滚音乐,都柏林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城,这里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团体和音乐人,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世界顶级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