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暴徒的辦法

你家隔壁住著一個暴徒,成天對你虎視眈眈,放話威脅,教你坐立寢食難安。什麼是你的全身之道?如果你搬不了家,一勞永逸的作法,就是改變他或消滅他,教化他,讓他洗心革面,徹底懺悔,從此不再為非作歹。如果無法教化他,那就設法排除他,文明的方法,是找警察把他逮捕帶走,要不然就是找機會,用盡一切手段,幹掉他。

民主臺灣與共產中國兩不相容

隔著臺灣海峽,海的另一邊,是世界綜合國力的第二大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家的權力資源,完全掌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手中。按照黨國體制民主集中制的權力組織原則,民主制表現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多數決原則之上,不論多數是否在自由的意志下成形,集中制則表現著革命黨人服從領導決策與一致行動的紀律要求。所以最後民主是假的,以民主的形式贊成權力的集中才是真的。為了樹立最高領導人的權威,中國共產黨在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於陝甘寧邊區延安市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毛澤東思想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確保了黨主席毛澤東在思想上的領導地位,所有黨內的權力運作與決策,都不能違反毛澤東的意志,中共建國後,繼續以黨領政的黨國體制,毛澤東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其權力也就在事實上凌駕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之上,1975年,在毛澤東掀起的無產階級中國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思想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憲法基本原則。毛澤東之後,歷屆黨國領導人在任上被寫入黨章和憲法,就只有習近平,此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鄧小平之後,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承認中國大陸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放棄了共產主義革命輸出的主張,但國家的合法性基礎,還存在一個瑕疵,就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存續,以事實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的說法的片面和虛假。鄧小平原欲以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來解決這一問題,即迫使中華民國放棄主權,臺灣主權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但維持臺灣內政現狀不變。問題是一國兩制呈現出一個國家內兩種公民不同的地位,損傷更大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正當性,即對比出中國大陸人民的被奴役狀態與臺灣的自由民主,這長此以往,會摧毀所有中國大陸人民對中共統治的信心,為中國的民主運動加薪添柴。何況,臺灣還因為歷經了同樣淵源自列寧主義(Leninism)的中國國民黨黨國體制的白色恐怖統治,以及長期的事實獨立和國際孤立的處境,而有擺脫中國追求獨立建國的意欲,臺灣的分離主義和對於普世價值的擁抱,更對中國境內各個受中共壓迫民族的自由運動產生鼓舞的作用。臺灣的存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如芒刺在背,本質兩不相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必要將民主的臺灣除之而後快,政權才能高枕無憂。

中國民主化對臺灣的好處

兩岸的根本矛盾在制度與價值的差異,不是統獨或主權的問題,一國兩制已經內含顛覆共產黨國的危險民主因素了,兩岸並存的任何型態,如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一個中國一個臺灣等,更是將中國的憲政民主問題在國際關係和國際法體系外部化,在國際上丟人現眼,所以臺灣的憲政民主要永續發展、長治久安,在臺灣臥榻之側對臺灣存在高度敵意的中華民族主義專制政權必須消滅,讓它無力再覬覦臺灣。但要防止中華民族主義專制主義帝國主義政權死灰復燃,釜底抽薪之道,就是將之改造成一個文明的憲政民主國家,懂得尊重人權,懂得尊重臺灣人民自決政治前途的結果。中國大陸的民主政權不會再忌憚臺灣的憲政民主和主權獨立,臺灣也不必再擔心戰爭的威脅,兩岸人民可以在共同的價值基礎之上,相互扶持,追求共同的繁榮與發展,就像歐洲聯盟的國家一般,和睦相處,來去自如,連國界人流和關稅的管制都可以免除了。

然而,在中國大陸政體轉型與秩序重建的階段,中國大陸和兩岸關係都勢必會經歷一個動盪的時期,權力人事的更迭、政黨生態的重組,政治的清算和轉型正義的促進,新的憲政體制建構,無一不需要時間,中華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的鬥爭過程中,臺灣很難置身事外,因為政治狂熱力量,會利用臺灣或兩岸議題作為政治動員的工具來凝聚政治支持,甚至不惜引爆戰爭,屆時,也可能會爆發難民潮,湧向臺灣。

民主中國的胎動,一定要讓它儘量在短期間內和平過渡完成,否則以中國之大,對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至深,大破大立的同時,對於其所帶來的破壞力,利害相關各國要做風險管控。

管理中國轉型過程

既然預知中國政治轉型可能帶來的風險,這一過程必須要有效獲得管理,以避免臺灣受到傷害。臺灣民主化是寧靜革命的典範,政治協商會議對中國和平建國有過深入的思考,《中華民國憲法》正是這一歷史時刻的智慧結晶。為了爭取在中國民主化後面對民主中國最好的談判地位,擁有最豐富的華人世界民主化經驗、中國憲政相關議題的專家學者的臺灣,應當積極參與聯合國領導的民主中國的重建工程。

我們認為屆時聯合國要承擔責任,派遣各國維持和平部隊進入中國大陸協助維護秩序,同時要組織中國過渡行政當局,召集各方勢力舉辦圓桌會議,舉辦奠基性選舉,產生民主政府,進行轉型管理。臺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我們要讓國際社會了解,臺灣可以在中國過渡行政當局中扮演關鍵角色,促進中國大陸公民社會與政治勢力與聯合國的對話,國軍也可以在轉型過程中,協助維護東海、臺灣海峽和南海這一國際航道的暢通,在區域和平與安全上,發揮中流砥柱的穩定作用。

中國民主化攸關臺灣的安全保障,更關係全球文明的存續,我們要有更高的歷史視野來面對臺灣人對自己和世界的責任。

民國114年10月14日晨6時半
新北板橋喬崴萊芬園初稿
10月15日晚9時半臺北帝國大廈定稿

作者 editor3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