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潤南先生是中國計算機軟件工程師、企業家和著名民主人士,但遍及天下的朋友都稱其「老萬」。老萬稱呼,是一種親切,是一種敬意,他如同一束陽光影響了一代人,成為我們心中的一座無形豐碑。

朋友們不忍失去一位同仁、智者和志士。照片盧揚提供

2025年10月13日晨,老萬走了,走得那麽安靜、那麽悄然無聲。老萬有句口頭禪:「我現在走過的每一天,都是賺的。」朋友們卻不忍失去一位同仁、智者和志士,我們分明知曉,老萬留下的,不是空白,是一種分量,是一種輝煌。

開創中國IT領域的民營企業領軍人物

在中國社會變革的年代,經濟領域率先自下而上發生突破。1984年老萬創辦了「四通公司」,引領時代風騷,成為開創中國IT領域民營企業的領軍人物。中國民營企業的崛起和發展,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突破了時代的舊體制框架,刺激與帶動了經濟活力的釋放與發展。

1988年3月13日北圖四通人。李玉提供

老萬是那個年代的「民營企業拓荒者」,他懷揣夢想,敢為人先、奮勇拼搏;敢於冒險、勇於創新,打破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突破重圍,在市場機制尚不完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觀念還較保守的年代中,走出了中國民營經濟的道路。民營企業家沒有資源優勢、政策紅利,有時還要面臨「紅頂商人」的壓制,或地方保護主義的排斥。他們的成功無疑是從零到一的突破。

1989年3月30日在番禺。李玉提供

今天回首來看,前蘇聯的解體,就是輸在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上,國家企業長期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輕工業和農業發展滯後,經濟發展停滯,導致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私營企業的「短平快」特性,雖然受到投資回報率、高風險與潛在損失、及難以承擔的高投入等制約,卻不影響其充分發揮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的作用,為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能。這種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俗語道:成功男人背後都有賢內助的支持,老萬(右)背後是李玉(左)。李玉提供

這三十餘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得益於中國開辟了「國家企業」與「私營企業」經濟發展的互補生態,而其中老萬及其第一代傑出的民營企業家先驅的開拓、研發與實踐功不可沒。

執著追求中國的憲政民主

在推動中國憲政民主的道路上,在「八九民運」中,老萬毅然決然挺身而出,勇於擔當,推動與促進了中國的民主運動。因1989年的六四事件,遭遇中共政府通緝,老萬流亡海外,與一批志同道合的志士成立了民主中國陣線,曾擔任秘書長、主席之職,民陣創建者們豎起了民運大旗,以推動中國憲政民主制度為目標。老萬一生的思想探索,一生的民主追求,一生的不懈奮鬥,令世人佩服與崇敬。

1989年9月,左起:吾爾開希、嚴家祺、萬潤南、蘇偉。嚴家祺提供

老萬是民運圈的智者前輩,他的身上總是閃耀著一種睿智、親善與魅力的光環,他虛懷若谷、與人為善、敢於擔當。老萬與人談話時總是娓娓道來,話語中不乏閃光的真知灼見。面對美歐國家經濟與政情困局,他表示:「今天的民主社會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問題,但這可以通過民主制度本身進行修正、補充、糾正與完善,民主依然是中國的期望、前途與目標,這不會改變。」

1990年12月7日,老萬到Bochum大學東亞系演講,馬漢茂教授和廖天琪主持會議。廖天琪提供

老萬堅守一生的信念,矢志不移,他是當之無愧的精英,是志士,但在朋友們心中,他首先是普通人。嚴家祺先生說:老萬善於與大家交往,他的朋友沒有管鮑之交與泛泛之交之分,沒有民運人士與普通百姓之別。用老萬的話來說,「民運人本身來自百姓,就是普通大眾一員。」

1993年華盛頓會議失敗,同年德國民陣民聯分部舉行特別代表大會,會議通過決議:民主中國陣線德國分部恢復運作。左起:萬潤南、廖天琪、于大海。于大海提供
1994年4月在胡平家,左起:胡平、項小吉、于大海、萬潤南、劉青。于大海提供
1995年德國波恩舉行上海同鄉聯誼會。右起:萬潤南、吳方城、潘永忠。潘永忠提供

成功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過程,失敗並不等於不成功。也許只是並未達到社會定義的那種「成功」。老萬的足跡與經歷,值得世人敬重:他堅持夢想與初衷,勇敢地面對失敗,保持善良與尊嚴,維持中國民運人士的風範。一個人的價值在於其品德、志向以及在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勇氣和毅力,而並非一時的輸贏。

1995年8月,斯德哥爾摩-聖彼得堡遊船,中國民運團體協調會議。左起:劉賓雁、萬潤南、胡平。胡平提供

潮起潮落之間,老萬始終沒有轉換方向,在眾聲喧嘩之中,他始終沒有放低底線。如今他走了,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我們,可他留下的卻是精神、是風骨、是朝著一個方向的勇往直前。

田園詩人老萬

老萬還是當代鮮有的創作純古體詩的傑出詩人。去年,老萬出版了他的詩集《萬歌詩詞—詩海餘韻》,共收集了126首詩作,有評論道:首首溫婉清新、意境浩大,字裡行間表露出作者不凡的身世、胸懷與才華,值得細細品味欣賞。

老萬出版了他的詩作《萬歌詩詞—詩海余韻》。王丹攝影

老萬長年身體抱恙,甚至是藥石罔效,但奇跡在他身上一次次出現,他兩次突破了醫生判定的「生命極限」。從一種哲學和心理學的觀點來審視,人的精神世界和內心力量可以超越物理上的限制,也即是說,人的精神力量可以影響身體的健康和表現,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戰勝身體的局限。

陶曾自嘲其農耕能力「草盛豆苗稀」,老萬家的西紅柿、黃瓜、韭菜等蔬果長勢良好,足見老萬勝過了陶淵明的不諳農事。

老萬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心理素養,是否來自於他的「歸園田居」生活?古人隱居務農,以陶淵明為典範,後世文人多受其影響,在詩文中構建了一個兼具理想化與生活化的田園世界。近些年來,老萬似乎也若隱若現地步入了「歸園田居」的生活。

老萬家的院子里,滿園的綠植、花卉與果蔬在陽光下生機盎然。安詳寧靜的田園生活、躬耕勞作的愉悅,莫非是主人的風範與精神追求的體現?

老萬作有五言詩《重陽》,那些傷感、悲情的句子:「九九又重陽,年年在異鄉。瀟瀟落木下,幽幽菊花香。幽幽菊花香,徐徐秋風涼。迢迢星河暗,茫茫雲海長。茫茫雲海長,淡淡醇酒香。杯杯是相思,滴滴心頭淌……」似乎是在這小院裡的一聲嘆息。

老萬的夜長思:去國還鄉未有盡,丹枕不改本初時。讀來令人悵然……

在朋友眼中,老萬既堅持自己的信念與理想,又以浪漫的詩句拾級而上,他創作的古體詩,雖說形式上沿用舊體,藝術手法上仍體現了傳統古詩詞的韻味,但在思想內容上已融入了現代精神,可說是構建了中國當代詩壇的繁榮。文如其人,老萬的詩作凸顯了其既理性又浪漫、既務實又理想、既鐵骨又柔情的豐滿形象。

老萬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莊子《知北遊》有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意即: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白馬在一條細小的縫隙前跑過,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老萬的人生就在這一瞬間,活得精彩,活得豐滿,活得轟然。

老萬雖然走了,但他活在我們每一個記得他的人心裏……,他不在了,但我們還在;他相信的,我們也將繼續相信;我們今天的悼念,不只是懷念,更是繼承……。

致敬老萬!

聯署社團組織:

歐洲之聲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

民主中國陣線

《北京之春》雜誌社

「六四」紀念館

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

對話中國

法國中國團結協會

中國民主黨全委會

中國民主團結聯盟

紐西蘭價值聯盟

英國中國研究

中國民主黨聯合總部

中國民主黨海外委員會

中國民主黨網路陣線

新公民運動聯盟

英國中國觀察

在台港人關注組

荷蘭反共之聲

中國政治及宗教受難者後援會

《中國之春》

《光傳媒》

《中國人權觀察》

中國自由民主黨

中國民主黨全國聯合總部(海外)

中國社會民主黨                   

人類黨中國工作組

亞洲自由民主連帶協議會

加拿大溫哥華錫安教會

中國「如同一人」服刑與釋放人員教會

中國獨立作家出版社

中華學者聯誼會

中華聯邦黨

華果智庫

中國民主人權聯盟

人道中國

洛杉磯中國民主平台

自由雕塑公園

「對話中國」智庫

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

中國公民行動黨

基督徒公義聯盟

中國反抗運動

自由雕塑公園

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

中國公民行動黨

基督徒公義聯盟

中國反抗運動

《中國權益網》

《今日質疑網》

中國之春(文會)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中華民國海外公民委員會

中國婦權

青年中國

中國人權關注組

洛杉機「白紙運動」結束中共同盟會

泰國難民反共聯盟

民主中國陣線東南亞支部

中國公民行動黨東南亞支部

國際盲人教育協會東南亞分會

中國憲政民主推動會(籌備會)

中華保台反共復國黨

自由中國

全球民主戰車同盟

溫哥華中國自由人權促進會

永久和平黨

溫哥華五月花布道所

公民法庭

中國法治觀察

中國行動基金

《中國人權觀察玫瑰網》東南亞編輯部

亞洲公共文化協會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

受中共迫害政治犯索賠聯盟

老燈開講

欢迎各民運组织、人權團體和民運媒體繼續聯署。

联署联络邮箱:

黃慈萍:[email protected]

姜福禎:[email protected]

潘永忠:[email protected]

2025.10.15日

作者 editor3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