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命名。但我还是倾向于“非典型肺炎”这个国内称谓。“非典型”一语,是对“有中国特色”、“特殊国情”或“本土资源”等流行前缀的学术化解释。有人出于对放弃左翼政治道路后的掩耳盗铃,有人出于对西方宪政民主和法治理想的欲拒还迎,也有人出于对5000年专制文化的受虐惯性,总是号称要将我们变成一个非典型的现代社会。要保持一种非典型的政治专制。一种人高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云,意即非典型社会主义。另一些人则追求非典型(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与市场经济,因为“非典”概念的病原体莫测,两者之间正好暗通款曲。

然而非典型的社会主义正如非典型的资本主义,都是一种可怕的症候。正如肺炎并不可怕,非典型肺炎却要人命。完全的市场经济不是最好的,但完全的计划经济也不是最坏的。完全的民主不是最佳的,完全的专制也不是最差的。但经过20年的洋务运动,间杂一次变法失败。中国今天的制度一言蔽之,却是一个非典型市场经济与非典型专制主义相结合的“非典”社会。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会有更恶劣的模式了。唯一庆幸的是这种非典型体制尚不具有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候是咳嗽、头痛、呼吸困难。而非典型专制的主要症候则是以党国同体、政教合一、中央集权和言论禁锢为主要病情的意识形态专制,这一种专制与逐渐科层化的法制系统和文官系统,与市场化的利益分殊集团之间均因无法兼容而开始不断出现中枢神经紊乱。党国同体的最新症状是党国军国化。一方面普通党员出任军委主席,军委副主席同时担任国家主席,元首之上居然还有无任期限制的军事上的上司,“非典”特征可谓登峰造极。另一方面专政党的总书记又大力倡导宪法权威。应对市场经济的立法技术也日益繁复。这一“非典”症状最近的发病期众所周知,和非典型肺炎的出现基本上同时,使人疑心天道不爽,因果往复。但受难者目前尚无县处级以上官员,该得病的没有得,又只能怪老天无眼,天地不仁。

这次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正好也是大陆社会非典型专制日常性发病的典型个案。最高决策层的多中心分化,军国和党国的权势争夺,意识形态目标与行政系统技术目标之间的冲突,权力中枢基于控制目标与地方基于分殊利益的相互欺瞒,等等。其中使非典型肺炎与非典型专制串通起来狼狈为奸的严重症候,则莫过于愚蠢的言论禁锢和新闻控制。身患非典型专制的中共,对于非典型肺炎的新闻控制和欺瞒,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了非典型肺炎的扩散,这在目前无法定量分析。《远东经济评论》最近一期的文章《中国政府的沉默正在要你的命》,指证中国政府对SARS有关讯息的严厉控制阻碍了控制此一致命疾病传播的努力。而一个令人寒心的证据是即便在非典型肺炎传播近四个月后,在国际舆论一片沸腾、涉外经济和交往面临严重打击及世界卫生组织施加压力的背景下,我们的卫生部长仍然在4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说谎。面对谎言,北京301医院的蒋彦永医生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政府在受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上的欺骗行为,并作证中共宣传部门在两会期间曾严禁医院和媒体披露非典型肺炎的情况。

不久前,美国将军弗兰西斯在多哈回答上海媒体关于如何减少平民伤亡的提问,他不客气地请这位记者回国后向中共政府提出同样的问题,即“如何在和平时期努力减少平民的伤亡?”我当时思维简单,只想起遥远的“六四”。4月8日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一提问距离我们的性命只有零点一公分。政府杀人不一定用枪炮。新闻控制和隐瞒疫情就是在杀人。向非典型肺炎开路,让老百姓的安全让路,让一切专政党以外的利益让路,只是为了稳定非典型专制的病情。

有一种症候在非典型肺炎和非典型专制下都是相同的,就是呼吸困难。因为言论的冲动根本上是呼吸的冲动。而非典型专制下人们的每一次深呼吸是如此艰难。在非典型专制下,每一次言论都是对于遗忘和强权的拒绝。正如在非典型肺炎下,每一次呼吸都是对于死亡的抵抗。蒋彦永先生因此身受的压力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想象的。72岁,这是孔子称为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年龄,而蒋先生显然保持了血气方刚的一面。放眼今日的知识界,令人悲哀的是,知识分子难道非要到了这样的年龄才能无所畏惧?不能发言,无法知情,最终的结果将不是个人的无言,而是全民的窒息。我因此对蒋先生充满感激,为我的妻子、父母、朋友和我自己的性命与尊严,感激他说出真相,感激他作为一个医生,为克服非典型肺炎的威胁、也为最终克服非典型专制的威胁所作出的努力。

国有病,人知否?专制的政治本身就是一种疫情。在每件事上说出真相,在每个与权力较量的回合坚持自由的深呼吸,这才是手术之前稳定一个非典型专制社会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或者说在开出处方之前必不可少的药引。

活在非典型专制下,我们可选择的余地是可怜的,你若没有勇气做药引,就要有充分的准备作牺牲品。不是这一次就是下一次。

2003年4月15日于成都

(作者是中国大陆作家、自由撰稿人,现居四川成都。)

(《人与人权》2003年5月)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