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戎在望 不知君子于役 7月10日
在一个惯常将历史事件贴上政治标签进行普遍宣传的时代,6月3日这个日子与众不同,在给大中小学的教材中说:1838年的这一天,林则徐将收缴来的鸦片投入大海,是一桩值得永世纪念的非凡事。
古代中国最后一位英雄,冒着狂风巨浪与凌厉的炮击,与强大的外来侵略者战斗。虎门销烟是羸弱、落后而英勇的中国,抗击帝国主义的一次伟大胜利。这场胜利实在太过于伟大,以至于后来的一百多年再没能出现。
如果林则徐本人知道后世把自己包装成这种形象,他一定不会同意——他是作为一名天朝上官前来向夷丑施化恩威的!在给海神的祭文中,他祈望道:尤赖神明昭示冥威,永祛妖物,驯彼犬羊之性,专事撑犁;杜其蜂趸之萌,专输嫁布。
祭文中林则徐流露出温柔的一面,他对英国人和中国人皆怀有美好愿望(尽管对二者同样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这美好愿望中有一部分和义律及那个时代的英国爱国者们相似:向中国输入必需品,而非鸦片。他甚至希望英国能变成一个象中国一样的农业国,百姓安分守己务本,不要再四处飘洋过海追逐贸易。
在卸下自己朝廷命官身份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柔软的,虽然头脑中充斥着陈旧的偏见。从他给朋友、亲人的书信中,流露出他灵魂深处的良善、柔和与温文尔雅。然一旦穿上官服,那位寒门里走出,克诚克恭的读书人形象消失了。象天朝所有的官吏一样:残酷、喜怒无常、以欺凌、哄骗、操控他人为能事。中国的士大夫,堪称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双面人。他刚到达广州,为了拉拢美国人,他用温暖的语调安抚旗昌洋行:“本大人到粤,访知该夷不卖鸦片,殊为出众可嘉。”等到义律答应交出鸦片,他马上翻脸命令美国商人交出同样数量:“米利坚国等夷鸦片买卖不少于英吉利国!为何该领事、总管仍未开单禀报?”
兵丁合围之下,供给断绝,先哄后诈,林大人并不以为廉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念尔等远来,天朝法令向来有宽无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事实,因为和对待中国百姓相比,他对待夷人实在过于宽大。
来自皇帝阴晴难测的心境和朝廷里的明枪暗箭,远比几个飘洋过海的外夷要重要得多。在这个朝廷里,各种冠冕堂皇的词藻底下包裹了无数阴谋,这一点林则徐本人要比任何一位历史学家都深有感触。他势孤力单夹在几个阴谋和利益集团之间:有人抨击他造假、有人抨击他严酷,有人传言他在纵容手下私卖缴来的鸦片……嘴上叫嚣销烟的,也未必是盟友,随时可能调转锋芒指向他。北京朝廷里无数双眼在盯着广东的禁烟事宜,稍有不慎,他就会成为那个相互倾轧角斗场中的牺牲品。每一派都会非常乐意牺牲掉象林则徐这样一个几面都不讨好的角色。
最重命的是皇帝,他朝三暮四,经常在同一件事轮流使用完全对立的两派,在他这样的官阶上,无论到哪里都要面临这些。一个老练的官僚必须能够应付这一切才能继续生存。
到粤不到十天便收缴两万多箱鸦片,震惊了朝野上下。他深知这笔巨大的财富拿在手上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马上上奏,要把这些鸦片运往北京。将烫手山芋扔掉,到时候朝廷大员们玩出多少猫腻,再与自己无干。当鸦片如数照收,他这个钦差大臣眼见就要大功告成了。皇帝提拔他为两江总督的上谕送到时,正是江南麦收时节,林则徐的心思已经飞到了江苏因雨发霉的漕粮麦子上。他忙着装运鸦片,准备送往北京。在给广东巡抚怡良的信中,他希望交割完这最后一趟差,便去南京去赴任,禁烟余下的收尾事务交给广东当地官府。
(御史邓瀛:他上奏说运送鸦片至少需要花费10万巨资,还要沿途防范内外窃贼,林则徐办事清廉可靠,应该让他在广东就地销毁。)
但是北京朝廷的一场权斗改变了林则徐在后来史书上的形象,这场权斗的结果是皇帝被迫下谕,让林则徐在广东将鸦片就地销毁。想必皇帝和很多眼红这些鸦片的廷臣们都心疼得很。在销烟派咄咄逼人的严辞厉句的面前,他们只好收起那份秘而不宣的心思。于是有了著名的虎门销烟,其实林则徐至少早在5月13日便已经开始,便将用石灰和海水发酵之后鸦片排入大海。此前他也一直在用从国内市场上收缴来的烟土、烟膏,探索销毁鸦片的办法,旧法用桐油混合焚烧,那样会使烟油渗入土壤中,不法之徒们事后挖掘泥土提纯烟油,还能收回二三成。
6月3日那天,林则徐在虎门把缴来的鸦片投入到两个边长四十多米的大坑里,灌入卤水发酵后再投入石灰搅拌加热,现场一片沸腾,几乎全身赤裸的工匠(为防夹带)在跳板上不断搅拌。老百姓被拦在四周栅栏外远远观望,以防偷盗。“当有销熔之际,脓油上涌,渣滓下沉,臭秽熏腾,不可向迩。”省城和澳门的夷人们也过来看热闹,他们“率皆远观而不可亵玩,查其情状,似有羞恶之良……从此洗心革面,孰几咸与维新矣。”
林大人犯了两个错误,他可能把夷人们嫌臭的苦脸当成了忏悔的表情,足见他在官场上混迹多年,仍有一丝可爱未失。不过他的成见也厉害得可怕,他把所有夷人都预设成了鸦片贩子。
因销烟还有一人“因公殉职”,一个叫陈镕的博罗县典史(县里不入流的佐杂官),在销烟过程中负责灌水撒盐的监工,在翻动渣滓以便让它们被海潮带入海中时,忽然大呼“好臭”,随即“呕吐狼藉”,不久发起高烧来。因为当天钦差大臣在场,这位可怜的陈镕不敢歇着,还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干活。钦差看他脸色不对送他回署医治,两天后死了。
看起来,很像是因为被臭气熏着了,引发心肌梗塞。
虎门销烟持续持续了22天,尽管皇帝批示曰:“大快人心!”但是,林则徐的个人命运也因此彻底改变了。鸦片未能运往北京,打它们主意的廷臣们大为光火,他们纷纷拿林则徐做靶子,林则徐在朝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先前把他推到前台的销烟派,此时已经没有再为林则徐说话的必要,他被销烟派抛弃了。
从此在林则徐存世的所有文字中,再也看不到要到南京上任的话。他的理想正在越行越远,他需要在广州做出更多的政绩来应对那些对他的攻击,在离京赴粤前他答应皇帝的三件事:没收烟土、烟具;抓捕烟贩、烟鬼;烟商具结。前两件都已经可以交差,还剩下最后一件没有办齐,所有的中国官员都认为这是最容易办的一件事,此事成了使他在朝中饱受攻击的藉口。
他决心加大力度,逼迫义律具结,战争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