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网按:徐泽荣博士是深具中西文化素养的社会学者。2000年入冤狱11年,狱中笔耕不缀,苦研马学,心得盈筪.自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州监狱遭遇了滑铁卢!”作者改称马克思主义为马学,而马学之核心乃是劳动价值学说,本书即力证其说之非。以此见证马学入中100年。系列共20章,本刊将予连载。】

【马学劳动价值学说逻辑证非系列之五:△L】

众所周知,供求波动恒常有,供求平衡不常有。若依效用价值说,供求平衡之时,交换的依据乃是类似于固定汇率的“静适效用序数”;供求失衡之时,交换的依据则是类似于浮动汇率的“动适效用序数”。若依劳动价值说,供求平衡之时,交换的依据乃是社会必要劳时间,但是,对于供求失衡之时,交换的依据乃是何种劳动时间,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说却绕开不谈。然而,此时价格不管走低还是走高,总得有个守一的依据呀!个别随机劳动时间吗?没有可能!如果某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L,而该种产品的某甲个别随机劳动时间低达L-ΔL,而在该品供不应求之时,其价格折合劳动时间升为L+ΔL,那么,此时如果某甲以时价售出该种产品,就绝不可能基于“个别随机劳动时间L-ΔL”,这还用说吗?

上文之中的L,相当于公差测量之中的加工物件的基准值,或者称基轴值;±ΔL则相当于误差值,或者称离轴值。如同公差测量一样,确定交换价值末数——基准值±误差值,至少在最终检测工序,必须使用同一度量制度尺具,不能又用公制又用英制;而在此前工序,必须使用同一度量种类概念,不能又用长度又用温度。这是常识,但是马氏再度挑战常识。

由于凝固劳动时数恒为不变——凝固了还咋变?心理满足程度恒为可变——供不应求时需求强,供过于求时需求弱,此乃常识,故必有“动适效用序数”存在,绝无“动适劳动时数”存在。如此这般,成交价格脱离出清价格走低或者走高的依据,就绝不可能是劳动时数,而只有可能是效用序数。关于交换依据并无可能来回切换,证非第一义中已经作过否定,何况此处涉及的还是一次交换当中就出现了两种依据。基准价格为出清价格L,浮动价格为基准价格L+误差价格±ΔL,哪有基准价格L源于劳动时数,误差价格±ΔL源于效用序数这样“一女嫁二夫”的道理?马氏明言误差价格源于供求关系变动,此种变动只能是源于需求强度变动,而不可能是源于业已凝固了的劳动时数再度融化之后生出的变动。作者当年复旦起疑,其次便系于此。之前上过冶金中专的作者,毕竟已知静力学的依据不同于动力学的依据,他会举一反三。

与劳动价值说相反,效用价值说承认,基准价格L+误差价格±ΔL是常态,基准价格L是偶态;价格变动没有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样的中轴,浮动轨迹可能不近正弦曲线;不过不会只有“社会动适效用序数”,价格不会像疯子似地只有动,没有静;需求高涨后、低落后走平由动变静之时,都有可能形成新的“社会静适效用序数”。“社会静适效用序数”和“出清价格”恰成卯榫相合的价值本数和价值末数,不过作者认为,仅仅是在理论之上存在。

出狱以后,方才看到,透过“基数效用”视角,庇古于其《福利经济学》中看出,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把富人的一部分货币收入转移支付给穷人,便会增加效用总量,从而增加一国的经济总量。根据如下:一个百万富翁增加一英镑的收入,对他来说效用甚微,而对一个饥寒交迫的穷人来说,增加一英镑收入的效用就大多了。可见庇古同意效用序数可以依“心”而变。劳动时数既已凝固,何能再变?在此,政治就是价值的威权性增值,对吧?附带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统计部门迄今仍以马氏劳动价值学说基本概念来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总值、均值统计——这是两项立国建国之基啊,谁说马学业已死后翘辫,不值一驳了呢?

第五章的核心概念,可以浓缩成为六字:离轴之价失钟。

开放2017-11-07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