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
日本人对农民的了解让他们很难了解中国的农民丶农村。

在刚刚开始关注中国的时候,我碰到以旅馆服务员或买衣服等爲职业的人,他们常常被叫“农民”,这使我对“农民”之词的理解混乱了。他们是完全不做农业的农民。后来我渐渐了解在中国“农民”之词,不一定表示职业形态,而表示不能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福利等服务,尤其是在文化、职业等方面比市民差的一种身分等级。

我去过中国农村不少次。在很多农家,父母多年不在家,他们在大城市以“农民”的身分去干活儿。这些和日本完全不一样的“农民”观念,让我们日本人很难了解中国的情况。

有些中国女人曾在找日本人对象的时候,一旦听到对象住在农村后,她就突然拒绝了跟他结婚。或者有些中国人看看日本的农村,除了很乾净以外,对当地农民基本上跟市民一样的生活方式带有很强烈的印象。这些应该基于当代中国人对中国农民的理解。

在日本,农民是表示职业形态的词,即农民是做农业的人。有些日本人看不起乡下人。但这“乡下”的意思是不在东京、大坂等大城市周围的。所以很少人把住在东京郊区的农民视爲乡下人。的确,除了早起早睡等基于职业上的习惯以外,农民的生活方式是跟市民差不多。不少市民认爲农民比市民有钱、能享受更丰富的文明生活……对农民的这样理解也许是误会,但可以说在市民和农民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日本农村也有很严重的课题有待解决……在日本,农家人口在全人口的比率只是5%左右,即他们是少数派。农村的最大课题是人口减少问题。

日本人对农民的了解让他们很难了解中国的农民、农村。例如,在中国,非农业户口人口还不到50%,这意味着在中国农民还算是多数派。但是因爲普通日本人以他们对日本农民的理解来看看中国农民,他们以爲在中国农民还是少数派。所以,在关注各种各色的社会事件的时候,他们没注意到这些事件主要在农村、小城镇等发生。于是他们很难考虑存在这些事件背后的老百姓对经济差距、本地政府腐败等的不满,而把这些事件视爲在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爲代表的13亿人口大国发生的奇怪的事件,然后再把它归爲中国人的国民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另外,很多日本人还没注意到陆续访问日本的中国游客大都是市民。所以,对一些日本人来讲,中国人又是对现状非常不满意的贫穷人,又是在外国花费很多钱的富人等,完全矛盾的一个国民。

在日本,农家人口在全人口的比例一直下降。最大的原因是第2战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但是在1980年农家人口的比例还是18%,即不算少数派。那时的日本人有可能觉得容易懂中国农村的现状。也许目前日本人愈来愈难了解中国情况。

文章来源:东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