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Poetry)是各民族最早的一种文学创作。从中国的《诗经》到英国的(《裴欧沃夫))(Beowulf),从古埃及的《亡灵书》到印度的《吠陀》,无不如此。诗,不同于散文语言的主要分水岭是它具有音乐美一一抑扬顿挫的节奏与和谐回旋的音韵。“节调”和“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基本要素。

自《诗经》以来,汉诗大体可分为古体、近体和新诗(自由诗)。唐代以前的古诗尚未形成严格的格律,而新诗又打破了格律诗的韵律韵脚,基本上没有定型的形式。这样,谈汉诗格律,主要就是谈近体诗格律,而近体诗又以律诗为主,因此,本文将着重于律诗格律。

英诗同汉诗一样,大体分为古体诗(Old English Verse)、格律诗(English Metrical Verse)和自由诗(Free Verse)。英国格律诗大约始于14世纪乔叟时代。在这之前是古诗,其节奏和音韵主要靠强音和头韵来表现,没有固定格式。19世纪出现的是自由诗,同汉语新诗一样,也没有定型的形式。因此,谈英诗格律,主要是谈格律诗。

英汉虽属不同的语系,但在诗的“音乐美”上,却有相同、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节奏与音韵两方面分别进行论叙与比较。

节 奏

诗的节奏是自然和生活节拍的一种升华。

(一) 英诗的节奏(Rhythm)

(1)音步(foot) 英诗节奏的基本单位是音步,它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组成。一个音步中有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一轻一重),也不能多于三个,而且其中必需有一个重读音节。音步由于其内部的数目和重音的位置不同,又分为好九种,最常见的有四种:

1.抑扬格音步(Iambic Foot) 这种音步含两个音节,前弱后强,分别用符号“-”和“'”表示。如Wordsworth《Daffodile))一诗中的两行:

– ' – ' – ' – '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 ' – ' – '- '

A host /of gold /en da-/ffodits

2.抑格音步(Trochaic Foot) 此音步也有两个音节,前强后弱。它不如抑扬格常见。如Black的((Songs of Innocence))

' – ' – ' – '

Piping /down the //valleys /wild

' – ' – ' – '

Piping /songs of /pleasant /glee

3.抑抑扬格音步(Anapaestic Foot) 此音步有三个音节,前两个弱,最后一个

– – ' – – '

As the veil /of the shrine

– – ' – – '

Of the tem /ple of old

4.1扬挈抑格音步(Dactylic Foot) 此音步也有三个音节,前一个强,后两个弱,

如Hood的((Bridge of Sighs))

' – – '- –

Touch her not /scornfully

' – – ' – –

Think of her /mourfully

此外还有一些次要音步如抑扬抑格,扬扬格,抑抑格,但很少使用。

(2) 划分音步(Scan) 划分音步就是把一行诗分成几个音步,同时指出它们是什么音步。在划分时,有几点规则必须注意。

1,一行诗句的音步数目取决于重读音节的数目,而不是取决于全部音节的多少。如前面Black的诗句《Songs of Innocence》。

2,添加音节 行尾添加一个音节,有弱有强。可以不算音步。如下例中darkness中的ness:

' – ' – ' – – '

The day /is gone /and the dark /ness

' – – ' – '

Falls from /the winds /of night

3,减少音节 诗行中,为了节奏,往往将两个元音合念一音,从而省去一个音节,如:

– ' – ' – ' – ' – '

To insult/the poor/or beau/ty in/distree

这儿,第一音步中的两个元音o和i(To in)就可读作一个,算为一个音节。也可省两个元音字母问的一个辅音字母,从而并掉一个音节,如: ’

' – – ' – – ' – – ' –

Slowly the/mist o’er the/meadow was/creeping

此行中over省略辅音字母V后变为o’er只念一个音节。还可直接省略一个全音节,如下例中的“between”就缩略为tween。

– ' – ' – ' – '

And tween/the cur/tains peep’d,/where lo

4,音律变幻 一个诗句里有时不是一种音律贯穿始终,一个扬抑格诗行中可能出现一个扬抑抑格音步,一个抑抑扬格诗句里,也可能出现一个抑扬格音步。划分音步时应当注意。如:

– – ' – ' – – '- – '

Not a drum/was heard/but a fu/neral note

(3)韵律(metre) 韵律就是同类音步在一个诗行里的数目。这种音步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读起来抑扬顿挫,起伏回旋,从而产生节奏。将音步的性质(如抑扬格)与其数量结合起来,就可产生多种多样的节奏,表达变化万千的情感。如四音步抑扬格:

'- '- ' – '

Tiger!/Tiger!/burning/bright

' – '- '- '

In the/forest/of the/night

仅管英诗有多种多样的韵律,但最流行的是五音步一行的诗,其次是四音步。在韵律形式上最常用的是抑扬格,也就是五步抑扬格最多。其次是扬抑格。抑抑扬格不多,但却常出现在抑扬格中。扬抑抑格实际上很少。不过,美国诗歌自惠特曼之后,最常用的可能是扬抑格,因为扬抑格能产生一种自信、肯定、响亮的效果。

(二) 汉诗的节奏

如果说英诗的节奏主要是靠轻重音有规则地交错与重复的话,汉诗(主要指律诗)的节奏主要就是靠平仄的交错和对立,而要知道什么是平仄,又先得了解汉语的四种声调。

1·声调 汉语一个宇就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的渎音有高低升降的差别,因而形成不同的声调。普通话中有四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汉语也有四种声调,平、上、去、入。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大都变成了去声,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2·平仄 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平声的特点是较长,没有升降;仄声的特点是较短,有升降。这样,汉字就被其自身的声调分为两大类,在诗词中交错,就产生节奏。 ’

3.平仄的规则 平仄在诗词中交错的规则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

①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错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平仄在对旬中是对立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前面我们谈过,英诗主要有四种音步,巧得很,汉律诗(五律和七律)也有四种平仄格式。下面先谈五律的四种格式。

①仄起式(共两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另一式,除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外,其余不变。

②平起式(共两种)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同五律一样,平仄也有四种格式。

①仄起式(共两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陆游的《书愤》:

早岁那知事业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②平起式(共两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除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之外,其余不变。 、

汉诗中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诗体是绝句。绝句分为古绝与律绝。古绝不受律诗格律的束缚,律绝(分为五绝与七绝)与律诗平仄规则完全一样,也各有四种格式,只是字数比五律和七律各少一半。古绝是古体诗的一种,律绝是近体诗的一种。

4.律诗的其它规则 律诗平仄还有“粘对”的规则。对,即平仄相对,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旬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第五句同第四句、第七句同第六句相粘。上面所举的平仄格式,无不乎合这个规则。当然,律诗平仄的规则,也非绝对(就象在英诗抑扬格中可出现抑抑扬格一样)。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意是,七律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当然要求分明。如果就五律来说,就应当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不过,这个口诀也不全面。因为律诗有一大忌——孤平——即一句诗中,除了韵脚之外,不能只剩一个平声字。例如,在五律“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倘若非用仄声不可,则需在后面(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补一个平声,这就是律诗中的拗救。至于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要论的。关于律诗格律中的对仗,虽很重要,但因同我们讲的节奏关系不大,在此不赘。

5.律句的基本节奏 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完整的汉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音步)的。五字句、七字句的则最后一个字单独为一个节奏单位。如:

平平一一平仄一一仄,仄仄一一仄平一一平。

别来一一沧海一一事,语罢一一暮天一一钟。

平平一一仄仄一一平平一一仄

晴川一一历历一一汉阳一一树

汉语的词语结构(词,词组,介词结构等)对汉诗节奏有较大影响,但它同节奏单位一般都结合得很好。例如:“渭北一一春天一一树,江东一一日暮一一云”。

(三)英、汉诗节奏对比

通过上面对英、汉诗节奏的分别论叙,可以发现它们在节奏上的一些相同之处及各自的特点。

1.英诗节奏的基础是音步,汉诗节奏的基础是平仄。英诗有四种主要音步(抑扬格,抑抑扬格,扬抑格,扬抑抑格),汉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平起式与仄起式各两种)。

2.一英诗的音步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一轻一重或两轻一重)组成;汉诗的音步一般为两个音节(两个汉字,双平声,双仄声或一平一仄)组成。

3.英格律诗多为五音步和四音步抑扬格;汉律诗为五言和七言。

4·英诗的节奏主要依靠声音(音步)的轻重强弱产生;汉诗的节奏则主要依靠声调(平仄)的高低升降产生。音步的数量对英诗节奏有很大影响;汉语的词语结构对汉诗节奏有很大影响。

5.汉律诗的节奏(平仄)规则远比英诗韵律复杂和严格。 ‘

英汉虽属不同的语系,但在诗的音乐美上却有相同、相似之处。例如英诗的四步抑扬格(或扬抑格)同汉七律的节奏几乎完全一样。试比较Stevenson的《The Kites》中的前两句与唐代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前两句:

I saw——you toss——he kites——on high

And blow——the birds——aroud——the sky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儿,“I saw you toss the kites on high”同“月落乌啼霜满天”朗读起来节奏感完全一样,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霜满——天”是按节奏单位分,与语法结构不一致。)

诗 韵

诗的格律的另一基本要素是韵。诗句之间的韵脚互相呼应,使一首诗成为一个韵律和谐的整体,形成音韵回旋的艺术美。英诗、汉诗莫不如此。下面先谈英诗的韵。

(一)英诗的韵

(1)脚韵 英语Rhyme的意思是韵、韵脚。韵脚是在两行或更多的诗行末尾发音相同的音节,如sod,god,rod,nod。英格律诗中的韵一般有三种;

1·真韵(True Rhyme) 真韵即韵脚里元音和其后辅音都相同,如fate和late。这当中又可分为三种,一是单韵,诗行末尾最后一个词里的最后一个强音节押韵。如Demand与Unhand。二是双韵,诗行倒数第二个音节就开始押韵,如Tending和Mending。三是三韵,韵脚的最后三音节都押韵,如Despendent和Respondent。

2· 拗韵(Slant Rhyme) 拗韵,顾名思义,就是用韵不严,不甚和谐,例如Spirit和Litties,它们押韵的元音字母相同,其后辅音不同,这称为半谐韵;pet和pit,韵脚上辅音字母相同,元音字母不同,这称为辅谐韵。 ’

3·头韵(Alliteration) 它指的是在一个诗行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如:“We call a nettle but a nettle,and the foults of fools but folly~(莎士比亚)。头韵是英文古诗里主要的声韵结构,后来的格律诗里也还有延用。

此外,韵脚的字母不一样,但发音完全一样,也算押韵。如go,slow, broughs,cows。反之,若韵脚的字母一样,但发音不一样,从形式上看,也算押韵(即眼韵eye rhyme)如:farm和warm,home和some。

(2)诗段和韵式 前面谈节奏时,不出一个诗行就能大体说清,但音韵却必须在诗段(stanza)中编排和体现。因此,讲韵就非得涉及诗段。在每一个诗段里韵脚编排的格式叫做韵式。每一段的诗行有多有少,构成的诗段也各种各样。韵式的排列也就各不相同。英诗中有二行一段,三行一段,四行一段,一直到十四行。现简略地谈一下最常见最著名的几个诗段和韵式。 ‘

1.四行诗段及韵式 这种诗段里有四行诗,是英诗中最常见的,其韵式有五种,abcb,abba,abab,aabb,abca。仅引其中一种abab为例。

Once in a golden hour (a)

I cast to earth a seed (b)

Up there came a flower (a)

The people said,a weed (b)

Tennyson<>

2.八行诗段及韵式 这种诗段里有八个诗行,在英诗中很常见,韵式的变换也很多(共有16种韵式),如aaaaaaaa,aaabaaab,aabcbcdd,ababaaab等等。

3.十四行诗段(十四行诗)及其韵式 这是由十四个诗行组成。但一个十四行诗段本身就是一首完整的诗——十四行诗(Sonnet)。它有其特定的韵律——五步抑扬格和其特定的韵式——意大利式和英国式。前者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edc—edc)后者为abab—cdcd—efef—gg。这种诗体从16世纪起在英国诗歌中就很流行,特别是莎士比亚采用后,更为普遍,但在英国新的诗歌中不多见了。 _l

4.英雄联句(Heroic Couplet) 它是英诗中最著名的诗体之一,有特定的韵律,即五步抑扬格,两行相互押韵,但不一定自成一殴。下例是英国诗人Pope《A n Essay on Man》中的两个联句。

Vice is a monster of so frightful mien, (a)

As,to be heted,needs but to be seen (a)

Yet seen too oft,familiar with her face, (b)

We first endure , then pity,then embrace. (b)

5.斯宾塞诗段 它是一种独特的诗体,由其创始人斯宾塞而得名,共九行,其中八行为五步抑扬格,最后一行为六步抑扬格,叫做亚力山大诗行。其韵式为abab—bcbc—cc

以上是英诗中的主要诤体和韵式,其基本脚韵有三种,①成对的:aa,bb.③交叉的:ab,ab③首尾一致的:ab,ba。其它的韵式还相当多,例如,仅六行诗段就有13种韵脚形式。它们使得英诗韵式变化多端。

(二)汉诗的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无论古体、近体、新诗、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英诗是靠句尾音节相同的元音和辅音来押韵,汉诗则是靠句尾汉字相同的韵母。下面分新诗,近体诗和古体诗三方面谈汉诗的韵,主要还是谈近体诗。

1.新诗(自由诗) 新诗虽说完全打破了律诗格律的束缚,但绝大多数却未抛弃押韵,只是不那么严格,亦无一定韵式等。

。 2.近体诗 (格律诗) 用同韵的字押,没有韵书的时候,诗歌作者根据当时的口语来押韵,有了编定的韵书,诗歌的作者就按韵书用同一韵的字押韵。

近体诗是按韵书押韵的。隋编(《切韵》,唐编《唐韵》,宋编《广韵》后增订为(《集韵》。((集韵》的206个韵目,以后归并为《平水部刊韵略》的106个韵目。清初编《佩文诗韵》,也是106个韵目。106韵里,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唐代陈子帛的《送魏大将军》就是用的平声一东韵。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戎”,“雄”、“中”、“功”都在“一东”韵里。

律诗(五律、七律)和律绝(五绝,七绝)押韵有固定的规则(韵式)。其规则是;五律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多数不押,如上面陈子帛的诗。七律亦如此,只是首句多数押韵(参见讲平仄时陆游的《书愤》一诗)。同律诗一样,五绝首旬以不入韵为常见,第一、二、四句押韵。晚唐以后,七律,七绝的首句可以押相邻的韵。律诗和律绝只能用平声韵,这一点可以从平仄的格式中看出。至于古绝,是可以用仄声韵的。

由于语音的变化,在唐代,韵书和口语基本一致,宋以后就并不一致了。

3.古体诗 古体诗除了押韵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即便押韵,也比近体诗松宽。它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但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说来,不同声调不能相押。古体诗一般也是隔行押韵,既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甚至换数次。

还有一种七言古诗是每句押韵(相当于英诗八行诗段的一种韵式aaaaaaaa),叫做柏梁体。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与《丽人行》便是。

值得一提的是,汉诗中也有类似英诗的那种头韵,我们叫做双声。唐代温庭筠《僧舍宝刹》中的几句诗,可以说是运用双声(头韵)的绝妙佳作。

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

诗中前两句中的十个字都是“L”声,后两句除“空”字外,用的都是“g”声。

(三) 英、汉音韵的对比

通过对英、汉音韵的论叙,可以发现它们各自的一些特点。

1.英诗押韵是靠句末相同的元音,辅音,可以一个音节,两个音节,甚至三个音节相同;汉诗押韵是靠句末汉字相同的韵母,只有一个。

2.英诗因押韵音节中元、辅音的某些不同(发音,拼写),分为拗韵,半谐韵,辅谐韵和眼韵,但都算押韵;汉诗因押韵汉字的声调不同,分为平声韵,上声韵,去声韵和入声韵(新诗中不分),但不同声调不能押韵(律声只押平声)。

3.英诗押韵的格式(韵式)千变万化,汉诗(古体、近体)的韵式简洁单调(一般隔行押韵)。英诗通常几个韵交替出现,汉诗一般一韵到底。

4.英、汉诗虽都有头韵(双声),但两者却有不同之处。首先,汉语双声是以字为构成单位,英语头韵则是以词为构成单位。其次,汉语双声必须是两个字紧靠一起,英语头韵则只需同属一诗行。此外,英语头韵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还能起摸拟音响的效果,而汉语双声则只是一种一般的修饰语言的方式或文字游戏。因此,前者比后者重要。

若将英、汉诗格律概括而言,可以粗略地说:在节奏上,汉格律诗比英格律诗复杂严格;在音韵上,韵式方面英诗比汉诗复杂多变,韵脚方面英、汉诗各有特点,但前者比后者松宽。

参考书目:

1.《英诗初阶》 石墒著译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7年

2.《英语修辞》 谢祖钧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年

3.《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Richard Gill Macmillan Education Ltd’1985年

4.《诗词格律》 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2年

5.((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余立三著 商务印书馆 1985年’

6.《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吕进著 重庆出版社 1982年

7.《韵辙新编》 车锡伦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8年

注:1989年,“六四”之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出版社对外来的翻译作品“一刀切”,使我翻译的近百万字译稿全军覆没!

在“国难家愁”的痛苦和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中,我万般无奈地钻入“学术”的“象牙塔”,花了整整40多天的时间,写下了这篇“学术论文”。

永远记得那40多天的艰难日子,一方面内心不宁,一方面学术功力又不足,写作的过程非常艰辛!

但我呀紧牙关把它写完了,并于1990年2月发表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上。

1991年,我申报副教授,将此文作为“成果”之一呈报上去。后来得知,评审组的一位专家看了此文后认定这篇论文出自一个50岁以上的老先生之手,他认为,眼下能静下来作这种研究的一定是个老夫子......

当年,我闯过九道关口,成为我们学校最年轻的副教授。

如今,我已年过半百,面对当年“报国无门,退居陋室”的这个“副产品”,我一声苦笑——文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木公的博客2008-01-09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