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抗争中的语言识别

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大示威,不仅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香港人,尤其是香港青年表现了面对专制权力,坚决不妥协的抗争意志。在这场以小博大,以柔克刚的抗争中,出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语言现象,就是广东话和普通话的语言识别。一时间,凡是讲流利广东话的行人就被识别为反送中抗议人士,凡是讲普通话,或者广东话讲得不流利的行人,就被怀疑是大陆官方派来的,或是来路不明的记者。

同是中国的土地,也是相同的民族,怎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语言歧视?而且同属粤语方言区的广州和广东大部和广西部分县市,各种年龄的居民一般都不会像香港这样普遍都缺乏普通话沟通能力。这种情况是怎么会形成的呢?

粤语是汉语的方言

什么是方言?这里仅从纯粹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可以说在一种民族语言中,某个地方流行的变体,并且在语音方面都跟该语言的本源体(古汉语)和相邻变体(闽粤吴赣方言)存在着相应的时空对应关系。这里的区分是明确的。同样是中国北方各地的蒙语,例如内蒙各地方言和新疆的蒙语方言,隶属于蒙古语,绝不是汉语的地方变体,就不可能是汉语的方言。而粤语和汉语的关系,就是方言与民族语言的关系。从秦始皇遣五十万戍卒到岭南开始,粤语就一直保存着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色(入声和辅音韵尾),不少传统(繁体)汉字也明显地承载着这种对应关系。也跟其他并列的吴方言、闽方言的入声一一相对。有人说,粤语是汉语的正统,其实不对。它只是保留了较多的古音。也有人说,粤语是与汉语并列的一种语言,也不对。它仍是汉语的一种方言。不过粤语跟其他的方言相比,具备了更加强大的全功能性。也就是说,粤语不仅应用于市井、邻里和商场,而且用于流行歌曲和广播影视,乃至会议、课堂;香港政务官不仅用英语,也用粤语发表政务讲话。粤语也作为海外华侨较多使用的共同语之一。原来由上海主导的国语电影和流行歌曲在五十年代中断以后,(不少电影艺术家和音乐人移民香港),以粤语为主的香港流行歌曲和影视节目成为海外华语流行文化的主流长达半个世纪。

平心而论,粤语虽然功能性比较齐全,但是在言文一致方面仍然不及普通话,常常有音无字。香港报刊为粤语创设了不少特殊的汉字,例如看,睇,唔,冇,嚟,叻,……

殖民地文化隔离的结果

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客观冷静的作历史分析。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英国殖民行政当局只顾官方的便利,规定行政和法庭的正式语文是英文。从未关注当地人民的语文。这是典型的殖民主义心态,因为强势方言更能使香港远离中原的母体文化和影响。鸦片战争劈开了中国的闭关自守,逼使中国逐渐地改革开放。可是香港被割让(租借)之后,与祖国失去了行政上的纽带,当中华民国审定1912年(老国音)国语和1918年(新国音)国语,1932年公布《中华音韵字典》,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推行普通话,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时候,香港皆因身处境外而未得波及。国共内战时期有大量内地人民,特别是上海的移民加入到香港居民行列。当时通行的语言不仅是粤语,还有国语、潮汕话、客家话和上海话。本来香港的英文中学还保留了国语课程。可是因为中共的政治封锁,大陆人民除了偷渡无法与香港人民接触。1965年因考生太少,国语考试彻底取消。1967年的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暴动,造成死伤和恐怖使得港英当局更加有意地推进了香港独尊粤语的倾向,令普通话和其他方言顺势衰落。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常常是利弊互见的。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的贩毒罪行,南京条约是城下之盟,都是不可否认的历史。(贩毒在任何时代和国家都是肮脏的重罪)。但是鸦片战争的失败也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壁垒,逼使中华民族踏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殖民既带来了市场经济和司法秩序,也带来了国族意识的模糊和母语(民族语文和方言)秩序的错乱。

中国的国语普通话

中国在两汉期间就出现了《尔雅》和《方言》这样的释词训诂词典。既然记录方言,一定是相对于共同语(雅言)而存在的。古代的官方语言是长安、洛阳一带的官话。隋唐以降,科举制度通过官方的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招揽各地的人才成为朝廷命官,或充任地方官僚,或进入中央国家机构(军机处、国子监、大理院和刑、工、户、兵、吏、礼各部)。南方生员一旦中举,就进入国家体制,可能入宫觐见皇上或太后,拜见官场的各级长官更是难免的程序。其中必然会出现言语应对的问题。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是发展变化的。汉语也不例外。元明清三代中两代外族入主中原,语言受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南北语音分歧日益扩大。闽粤吴地区的方言跟官话的距离越来越远。京都朝廷跟地方官员之间势必发生沟通困难。于是在金元政权以后就出现了“蓝青官话”流行于官场和市场。蓝青也者,就是蓝不蓝,青不青(即含混),大致各带方言口音,没有明确标准的普通话。也是清末民初的国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前身。中国逐渐现代化,放弃闭关锁国,语文也逐渐改革开放。洋务运动开办同文译馆,知识界也确认国语标准化,并逐步推行国语(普通话)为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汉字和汉语拼音共同进入电脑编辑程序,以及影视和手机的全面普及),海峡两岸推行普通话(原为北方方言的一支,被官定为共同语),汉语方言最顽固的上海江浙闽南闽北和两广地区的普通话也已越来越深入到城乡各地。从语文现代化的角度来看香港的回归,香港正在通行两文三语,即英文、中文(繁体字)和英语、粤语、普通话的基础上,更注重扭转普通话的薄弱环节,是十分正常的发展。九七回归以后,香港青少年已经出现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热潮。

政治多元制衡和语文宜当统一

汉语作为一个世界主要民族应该有通行全国的国语,就是普通话。世界上的知名语种,都有统一的标准共同语。以德语为例,虽然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德语区,行政上完全不统一,但是都基本认同标准德语Hochdeutsch. 德国的当代语文改革,每次都邀请东德和奥、瑞的代表参与协议。从现代信息化的观点出发,每一种语文都应该有统一的标准,以便于信息处理,集约化数字化传输和贮存。方言总是民族语言大框架下的存在。在信息处理上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无关。香港主权回归本应该促进这一统一的进程。但是,香港基本法(第九条)竟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语言,只说英语和中文,没有说明中文到底是普通话还是广东话。这是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的严重失误。本应该规定,五十年内逐步实现中文教学的普通话化。语文不是政治,政治要求政教分离,三权分立。而民族语文的要求是统一(英美澳加、德奥瑞)。基本法的这个漏洞已经为后来的中文教育留下了模糊空间,更为语文统一留下了陷坑。网路一度传说,粤语已经被联合国接纳为正式的语言……纯属误传。经多方多人查证,联合国没有任何文件有这样的表述。实际上联合国实行名从主人原则,一般依从当地合法政府的表述,不参与当地任何争议。

方言与港独

在返送中抗争中,谈论粤语是方言还是语言的争议,内含的动因当然不排除是香港独立的问题。2017年访问柏林的香港泛民主派议员梁国雄先生明确地谈到:“港独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主张,根本不是香港抗争运动的主流。”任何地方独立是需要理由的,它包括地理、历史、种族、血缘、民俗、语言、文字、宗教、行政……,香港从秦朝就是岭南的汉族土地,货真价实是自古(两千多年)以来属于华夏,香港本地的史前和汉唐出土文物证实了港人先民与中原文化的纽带。虽经152年的殖民,主权又重回中国。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明确宣告,香港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回归牵扯到大陆和台湾两个政权,而香港回归绝对明确)。港人的血统,港岛、新界和九龙城寨的居民99%都是当地原住居民和内地移民,风俗基本一致,还保留了不少内地已经消亡的传统习俗。关于粤语的争论反而更加证明粤语饱含古汉语重大特点,粤语比普通话(北方方言)更脱不开与汉语的直系隶属纽带。香港的文字是繁体中文,更接近传统中国文化。香港没有官方宗教,也基本没有宗教和教派的纷争。以上种种,抗争中的香港知识分子都知道,港独的“理论基础”实在太微乎其微了。

香港独立的政治诉求是在2014年的占中雨伞运动之后公开露头的。在港英殖民末年,条约尚未到期,回归还是续约,前景不明,还谈不上独立。让港人惊惧的大事莫过于1989年的六四屠杀。过去对于文革期间的珠江口浮尸(内地被杀害的黑五类或武斗死者),人们还觉得隔着一道关卡;此时却感到中国党政的专制已经迫在眉睫。在97回归之前很多港人为避共而移民海外,然而当时适逢国内改革开放,相对宽松。到了2008年是港人自我认同“中国人”的至高点。嗣后香港经过23条的争议,中国当局又一再拖延基本法允诺的全民普选,港人越来越感到共产党是不想给人民享受基本法所承诺的自由民主。于是占中雨伞运动发生了。占中以后,陈浩天的香港民族党出现了。虽经取缔,他的脸书仍然标出“香港独立”。先后出现的港独社团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反对共产党的专制统治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港独。从根本上说,共产党的一党专制才是港独的最大原因。

港独素质低下停留在五大诉求之外

2016年更发生了宣誓风波。梁颂恒和游蕙桢两名当选议员在宣誓就职时故意不正确宣誓,展示“香港不是中国”的字条,梁把China故意念成支那,游把Republic故意念成re-fucking(英语脏话)。一共有六名议员因宣誓不庄重被取消议员资格。梁、游二人的言语远远超出了政治道德的界限,格调极其低下;也缺乏起码的政治常识。对个人,对香港政治进步全都有害而无益。他们挑战的不是专制的源头共产党,而是整个中国的民族意识。在当今这个时代,正当共产党当局全面煽动民族狂热的时候,主动去触碰大陆百姓的民粹情绪,刚好被利用成为打击的活靶。当年对推进香港民主有过贡献的港英末代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也非常严厉地谴责这些港独人物:“如果假裝认为追求民主应与港独混为一谈,那对他们这样的人而言就是一种虚伪、可恥和罔顾后果的行为……港独不会实现,港独运动会淡化支持民主的力量。……” “港独不仅会触怒中共,而且会触怒中国人民。”这里提到的民族意识并不是狂热的民族情绪,而是一种沉重的历史记忆。毕竟割让香港是因为一场英国贩卖毒品鸦片而导致的战争。南京条约的割地赔款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香港回归是以和平的方式抚平历史的创伤。港独的言行等于是重新去撞破伤口,引发民族的撕裂。对于香港和内地的民主宪政全都毫无任何助益!在这次反送中运动中港独口号也在初期曾经露头,可是不久就逐渐销声匿迹。公开一致的五大诉求中根本就没有港独的内容。

家国认同和公民意识

很多人都说,香港的青少年教育出现了问题。问题在哪里?香港知识分子中有很多人谈到他们青少年时代受过不少文史科目的老师的中华文化教育,背诵过唐诗宋词,捧读过三国水浒西游记,赞叹过屈原岳飞文天祥。而且在1949年前后,大量的文艺界人士南迁到港,也带来了满腔的中华文化情怀。香港的电影和流行歌曲中,或多或少都浸润着爱国主义的色彩,金庸的小说主角,霍元甲这样的英雄,火烧圆明园的故事情节……无一不是咏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颂歌。可惜等到主权回归之后,老一辈的教育家小说家艺术家们已经年华老去,后继者们再也没有前辈们的故土经历和离情乡恋,那样灿烂的文化传承和艺术繁荣恐怕已难以预期。主权回归以后的教育应该如何展开?香港的教育界不是没有考虑。在一国两制下的教育家应该注意到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家国认同和公民意识”不可偏废。香港教育下的家国认同不应当狭隘地变成内地那种爱党爱国的小粉红说教。在一个网路全面开放的香港,不可能接受这类中共的党化教育。必须开展一种信息充分,允许独立思考的现代公民教育,让青少年成为既认同中华民族(不是某党和某领袖),又充分认识两种社会制度,并最终认同普世价值的现代公民。估计在教育问题上,一国两制的权衡拿捏还需要很艰苦的较量。

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向港独

823香港示威者手拉手组成人链,完全是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争示威。人民日报竟然把这样的行动也说成是港独。北京的领导太草木皆兵了吧?仅仅因为是波罗的海三国后来独立了,就把香港青年的人链示威说成是港独。要知道当时的波罗的海三国人民并没有明确的独立要求。德国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示威者表示:“不是一定要独立,如果像在美国一样,各族人平等相处,那也很好!”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允许独立是半年多以后的事。人链示威的表达方式也不是搞独立的专用手法,欧盟赞许这种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示威形式,宣布823是黑色丝带日,就是反抗专制集权主义政权受害者纪念日,跟独立不独立并没有关系,而是抗议专制!对于欧盟的决定,人民日报是不是太孤陋寡闻了吧?

示威者举起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多国国旗。于是有人就说他们有恢复殖民地的想法,是携洋自重。

此言差矣。美国大法官已经判定美国青年约翰逊烧毁美国国旗的行为属于言论自由予以宽容。国旗和国徽都是象征性符号。按照符号学原理,任何政治符号都有其意图意义、文本意义和解释意义。

意图意义:美国星条旗的每颗星代表一个州,13条纹是早期的十三州,红是勇气,白是真理,蓝是正义。

文本意义:香港举旗人想表达的是:像美国那样拥有新闻言论和思想自由(英德法类推)

解释意义:大多数香港市民和海外人民都能理解举旗人的意思,中国当局指斥为携洋自重,并大肆渲染。

举旗的行为可以多种解读。北京机场上欢迎外宾的小朋友挥舞两国国旗,与国旗的政治含义无关,只能看作两国友好的象征。为什么港人举外国旗就一定是卖国求荣?

关于外国国旗的事情,令人想起1959年的一部电影《地下少先队》描写的是1949年前夕上海中共地下党带领一批中学生搞地下活动的故事。其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杨明老师远远地指着苏联驻上海领事馆的顶楼上飘扬的苏联国旗,对孩子们进行共产主义宣传。他们向往的是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是做俄国的奴隶。

殖民时代为什么没有民主化?

有人说,他们这么急切地闹民主,为什么不在回归之前就开始?这个问题提得好。末代港督彭定康揭露说,战后英国曾多次准备给英国海外领地实行本地自治(比如马来西亚、直布罗陀)。恰恰是中共中央坚决反对。英国国家档案馆保存了中国前总理周恩来、前侨务高官廖承志讲话的英文记录:一旦港英实行民主自治,中方将即刻行动“解放香港(九龙和新界)”!(参看英国国家档案馆Fco40/327)原因是中共当局担心,一人一票的民主可能导致香港从中国独立出去,使中国失去对香港的主权。如今香港主权已经完全回归,香港人民的民主权利已经推迟了大半个世纪,为什么还不肯让香港人民享受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早已承诺的真普选?很多中国大陆的同胞都不知道,香港沿用的立法会选举法竟然是殖民时代遗留的功能组别制(即行业代表制)而不是人民普选。这种功能组别制只有现代法西斯(墨索里尼和佛朗哥)实行,当今国际上再也无人问津。1991年香港通过了《联合国人权和政治权利法案》,国际法学家委员会访港后,宣布功能组别违背联合国人权法案。香港的成年公民一般都知道功能组别是殖民统治的残余。恰恰是中国共产党迟迟不肯摒弃殖民地垃圾,拉拢港澳的行业富豪阶层,维持自己的专制统治。所以五大诉求中,双普选是最关键的一条!

看清香港问题的症结

但是香港抗争的过程中,中共的宣传机构故意夸大港独的倾向,故意挑起内地人民对香港人民的仇恨情绪,清醒的中国知识分子虽然瞭解港人的政治意识,却没有机会向内地人民做解释,(新闻出版被全面控制)。于是本不应该存在的地域隔阂和歧视就开始对立起来。本来比较容易释怀的政治误解变成了语言和地域仇视。民族自身的撕裂伤口在民间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持续较长的时期,还可能因为利益冲突而加深。香港的学校可能从心理方面抵触普通话的推广。两文三语中的英语和粤语倾向将更为强劲。大陆人访港和操用普通话遭到歧视和冷遇的情况也可能持续较长时期。再加上基本法本身的缺憾,中国语文统一在香港地区还要持续相当长时间,是可以预料的。然而在历史责任方面,主要的罪责完全是中国共产党的专制造成的。如果你觉得难以理解,为什么港人这样强烈抗争,就不妨想一想,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普选,两会都是假民主!一国两制下的港人就更不能忍受功能组别假民主!

不要说断水断粮的狠话

前面谈了香港独立缺乏理论依据。再看香港所处的物质环境。香港濒临南海,背靠大陆,气候温和,又是深水良港。既有英国的司法制度,再加美国的贸易优惠待遇,堪称东亚第一自由港。香港的水源80%靠深圳的东江水库,少量靠海水淡化;供电部分靠香港电厂,广东大垭湾核电站的电力70%供给香港,其余靠香港进口海南天然气和煤炭自行发电。粮食、蔬菜、肉类和生禽全靠大陆供应。不论水电还是物资,全都是换汇交易,不是免费提供。不要说什么断水断粮的狠话。那不是骨肉同胞之间的言语。那是军阀或绑匪的口头禅。

香港同胞只不过争取一点自由的普选的权利而已。中共中央还要怎么样禁锢闭锁才能寝食稍安?香港有一点民主和自由又能怎样?一国两制并不是邓小平的新发明。在多党民主的国家,一国两制俯拾皆是。联邦德国七十年内近五十年由基督教民主联盟执政,可是南部最大的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从来都是社会民主党当选掌权。台湾民主化以后,国民党执政时期,南部的高雄市多年都是民进党当选掌权,直到最近才被韩国瑜竞选攻破。香港主权回归以后,特区有陆军驻扎,海上有海军巡逻,深圳有边防和武警镇守,更不说空军和火箭军。按基本法规定,外交、国防由中央政府管辖。如此固若金汤,特区弹丸之地,插翅难飞。在二十一世纪依基本法给港人普选权利,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又能怎样?共产党人害怕人民的普选权已经到了利令智昏的程度。中国大陆人民不仅要支持香港的真普选,还要赢得国内自己的真普选!

来源:作者提供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