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结束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赴山东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两会闭幕当天,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回应今年中国脱贫攻坚任务的提问表示,中国人均年收入3万元人民币(约4200美元),但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中国今年正值“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达标之年,李克强竟惊人大胆“自揭疮疤”,力挺“地摊经济”,实属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也标明中国经济和就业处境难以为继了。

官方数据指出,中国今年1月至4月失业率分别为5.3%、6.2%、5.9%、6%.这个数据只是登记在册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大量未登记城镇人口和农村失业人口。外国专家称,全球疫情导致中国失去6000万到1亿个工作机会,其中约一半是农民工。中泰证券4月底曾估计,中国真正失业率应为20.5%左右。另有分析说,瘟疫可能导致中国2.05亿人失业。在中国7.75亿劳动人口中,超过25%失业。中国第一季度经济下降6.8%.

尽管中国疫情受控后经济慢慢回温,但境内疫情防控尚未完全放开、境外疫情持续蔓延,让中国2020年经济状况堪忧,北京当局也破天荒没有设置2020年GDP目标。有学者说,中国的企业倒闭刚开始,失业潮很快来临。

商界人士指出,接下来中国民众生活环境将比一般人想像的还差。中国现在几乎全民负债,尤其80后、90后透支信用卡,每个人平均负债达3至5万元人民币,有的更超过10万元。现在失业没有收入,连信用卡帐都还不起;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濒临崩溃,对外贸易的国企倒闭风险大增,但国企有政府补贴,还可能撑下去,很多产业熬不过去,没有补贴的民企根本无法活。

正因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困境,企业倒闭和失业大潮来临,李克强才口出“真言”,承认经济艰难,被迫重提长期被抑制和禁止的“地摊经济”,想解决目前失业困境。

地摊经济历来是中国城市经济的“灰色地带”,它可缓解就业压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活跃市场和刺激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第五次失业高峰期,地摊经济在促就业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而新一波地摊经济热潮,是由四川成都市首先发起。3月15日,该市印发“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对商家和经营者实施审慎包容的监管政策,释放复苏地摊经济的信号。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万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万130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所以李克强在记者会说:“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截至目前,上海、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陕西、辽宁、江西、甘肃、长春、杭州、长沙、石家庄、南宁、青岛、宜昌、黄冈、德阳、攀枝花、广安、南充、资阳、遂宁、彭州等27地,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多家上市公司股价也因此受益。6月4日,青岛啤酒A股盘中最大涨5.1%,股价升至1993年上市以来新高。

尽管启用地摊经济可部分解决中国就业问题,对处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发挥支撑,但地摊经济仍代替不了“规模经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低端、规模小,也未必能给政府带来税收,且存在环境、社会秩序、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李克强重启地摊经济,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因政府无力回天,只能让失业者自救,被很多大陆舆论赞赏他接地气、说出底层民众心声。

李克强之前先放风指6亿人收入仅1000元,然后再说摆地摊,用意在让许多人比较好接受。但说出“大实话”也被外界解读为对中国舆论场浮夸自大、从自信滑向自负、夸大中国实力的讽刺,让“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全面超越美国”、“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等打鸡血的自我膨胀言论大失颜面。政治上,即使李克强无意,却是对习近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暗抽了一个大耳光。

世界日报2020年06月06日

作者 editor